暗恋桃花源观后感五篇

刘莉莉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2021年1

1992年的《暗恋桃花源》,明星不少,林青霞,金士杰,李立群,对于大陆观众来说,起码也不是陌生的面孔。这个是根据话剧改编的电影的版本。至于话剧,台湾,大陆,不知有多少个剧团排演过。

剧场的舞台上,有两个剧组,《暗恋》和《桃花源》。前者在拍一个大时代下的恋爱悲剧,后者在恶搞《桃花源记》。因为场地的原因,只好交替排练,后来各在舞台一边。这样悲剧喜剧就同台登演了。但是两者应该是有契合之处的,要不赖声川干吗把它们编到一部戏里。

《暗恋》是优雅的怀旧片,从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江滨柳,云之凡。云之凡的一袭白衣,江滨柳的格子围巾,上海公园和台湾病房的场景以及老上海的音乐,都要渲染一种静的哀伤。《桃花源》却是闹剧。老陶(桃)、春花(花),袁(源)老板,翻滚跳挪,张牙舞爪。不管是四壁透风的武陵的家,还是落英缤纷芳草鲜美的桃花源,都充斥一种夸张的嘲讽。

我觉得,讲的还是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吧。

《暗恋》里第一场戏就是1949年,林之凡和江滨柳在上海公园的道别。他们以为只是匆匆一别,哪知一别就是四十年,一隔就是一生。第二个场景,就是台湾的病房了。江滨柳坐在轮椅上,呆呆地盼望看到报上声明的林之凡能来看他。他把所有的保险存折交给妻子,却不耐烦让她陪他。手表一直是当年与林之凡分别时刻的时间,录音机里一直是那时上海公园他唱的歌。林之凡来了,两个人却没有几句话。四十年的时间,能从哪里说起呢。只有林之凡要走,拉开门的时候,江滨柳的一句:这些年,你还想着我吗?让人心酸。这个故事,是一生的现实对于理想的引颈期盼。

《桃花源》吵闹的多。老陶对家徒四壁的牢骚,跟老婆春花的战争;春花和袁老板的勾搭,他们关于未来的想象:延绵不绝的子孙,手拉着手,肩并着肩。。。。。。绝望的老陶架舟独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芳草鲜美。乃弃舟,缘溪行。通过狭方通人的小洞,来到桃花源。看到长相酷似老婆春花和袁老板的夫妇两个,却诗情画意,彬彬有礼。一住几年,暴躁吵闹的老陶终于也变得温文尔雅,诗情画意。其间三人整日莺歌燕舞,仿佛神仙。到老陶对于这个女的心有所动,有变为第三者的危险时,他就主动离开要求回家看看了,这里是桃花源,只有美好。回到家里,看到的却是春花和袁老板的战争了。诗情画意的他最后又发出“啊——”的长叫。这个故事,是缥缈的理想对于现实的无奈和讽刺吧。

不管怎样,现实总是这样让人不满意,苦闷或是苦恼。所以多少年以来,人们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暗恋桃花源。而剧中的桃花源,却显得那么的缥缈不真实。在剧中若有若无贯穿的,还有个疯女人,一直在找一个叫刘子骥的人。又一个执著的人,又一个悲剧。人们把对理想的执著转移一些来用作对现实的真正接受,会不会更好过一些呢?可是,多少年来,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所有的人,都逃不了,暗恋桃花源吧。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2021年2

世间情动,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 。

世间情劫,不过三九黑瓦黄连鲜,糖心落低苦作言。

故事开头,白月光,静谧夜,两个人。

云之凡要走,要回云南老家。

江滨柳说,他会给云之凡写很多很多的信,告诉她,他的想念。

云之凡说,江滨柳应该要忘记,忘记很多的不快,这世上哪一个人不是千疮百孔的呢?

“我回昆明后,你会做什么?

等你回来。

然后呢?

等你回来。”

他说他会等,也只会等,等到地老天荒。然而年轻时,曾以为短短数月的小别,竟成了漫漫几十年的分隔。

无数个梦里,无数次梦到云之凡的脸,还是当年那番的年轻漂亮。他拿出他写好的来不及寄出的厚厚的一沓信,他想要交给她,他想要亲自念给她听,想要告诉这漫长的数十年里,他对她无穷无尽的思念。

可是,起风了,她转头了,月光下终只剩他一人,以及碎了一地的哀愁。

梦醒,老泪纵横。

然而,他还是不甘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想要再次遇见他的白月光。

终于,隔了几十年的人生,他们再见面了。

那么多年的事情,那么多曾在梦里脱口而出的思念,一瞬间竟卡在了喉咙,一时语塞。

她还是那么美,岁月褪去她少女的活泼,加增了沉稳的'风韵。

而他,还是挂着那条她织的围巾,痴痴地等着她。

寒暄几句,大家都不知道说什么,她便要走。

他们都知道,往事不可再提。

“之凡,这么多年,你有没有想过我?”

他终究是问出了这句话,他多想告诉她,无数个梦里她的身影;他多想告诉她,因为她,他再没爱上其他人。

可是即便再深的缘分,也抵不过命运的交错。

“我先生他人很好,他真的很好。我想我该走了,我真的该走了。“

江滨柳多想再跟云之凡静静地坐一会,然后再看一次月亮。可是,他们之间隔了那么漫长的岁月,并且,她真的要走了。不仅是告别,更是从他的心上离开,放下。

年少时遇见太惊艳的人,以后遇到的其他人都成了灰蒙的背景。她占据了他的所有时光,所有情绪。即使他结了婚,有了家室,但是那抹白月光,还是他心头的白月光,是他的心上人。

然而他曾以为他们隔很远,以为一个在大陆,一个在台湾,所以他安然地等了那么多年。

没想到,他们都在台北。

曾经月下,他们说,无论天地多大,他们都是终将遇见的人。然而一个小小的台北,竟把他们困住了。

世间种.种,阴错阳差,又有谁能道得明呢?

剧终,一片泪眼婆娑。为云之凡哭,为江滨柳哭,为这段无疾而终被命运蹉跎的爱情而哭。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仿佛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如此这般阴差阳错,那些曾以为的永远消失在刹那,一瞬即一生。然后在无穷无尽的岁月里,在千回百转的梦里,一直寻,终不可得。

可是,放下执念又何曾不是一种解脱。那些逝去的,就让它逝去吧。如果注定相遇,那便是什么也挡不住的;而那些逝去的,怕是无论如何争取都要失去的,又何必苦苦追寻。

白月光,永远是白月光。可惜,昼长夜短。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2021年3

去年被台风“海葵”括走的《暗恋桃花源》在这个炎炎夏日又回到了港城,在保利剧院连演两场,平静的小城一时妇孺相告、一票难求。朋友送来两张珍贵的戏票,不由分说偕夫人正装出席,剧场内已是锦衣笑语,满堂熠熠。

这本戏在华语圈已巡演了三十年经久不衰,真是难以想像。之前我问看了首场的一个学生,他兴奋地告诉“看到何炅了、他真的很袖珍、谢娜没来”。观演中途收到朋友短信询问演出效果,答曰:搞笑的,无厘头。剧终谢幕后,很多人是神情默默走出剧场,不像是看了一场喜剧之后的轻松表情。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出戏?

年轻朋友是去看明星。本戏主打明星牌,营销很成功。每个大牌后面都有大批的粉丝。黄磊在暨阳湖边游览,我远在香港的女儿即实时微信询问他是怎会在港城的。何炅在“武陵三角”中一亮相,场内就无来由地一片掌声,网络时代明星的感召可见一斑。这个世界变化快,好剧本也要会推销会吆喝。正如近期在影院热影的几部片子(《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小时代》简称富二代),质量不高却也轻松票房过亿,还不是靠了几个当红小哥靓女的号召力。

成人们是看赖声川。赖大导演真是不赖,这位出生台湾的加州大学戏剧博士掌控驾叹舞台和剧本有着神奇的功力,他满脸大胡子满脑子创意,在国际获奖无数,被誉为剧场导演之翘楚。本剧故事确是挺难叙述的。说的是有《暗恋》和《桃花源》二个剧组为争抢一个舞台进行彩排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暗恋》反映的是在抗战胜利后的上海滩,一个东北青年和一个昆明姑娘相遇相恋,因战乱而离散,直到四十年后的台北,男主角临终病危时仍放不下他的初恋。时空跨度很大,是一出现代爱情悲剧。《桃花源》走的是怪诞、穿越的路数,以陶渊明的同名游记作为背景进行戏说,说是武陵打鱼人老陶与美貌妻子春花婚后不育,春花和袁老板偷情私通,老陶愤恨出走误入桃花源,在其中过了十天梦幻般的时光,再回到武陵时却发现一切全都变了……。要把这二个混身不搭的剧情和剧组生生组合在一台戏中,冲突错乱,对比反衬,古代现代,严肃搞怪,使这部戏成为经典话剧,真的全赖“老赖”,确实是功力不凡,叹为观止。

观众最后看到的其实是自己,是自己的内心。开场时正襟安坐看故事、等明星,中段时无厘头、全场哄笑,最后伴着思索默默离场,对这出130分钟时空交错的大戏竟一时思绪纷呈、无从评价。当明星远去,从戏中戏里走出来,思维的焦点不由得引向自身,审思起爱情和婚姻、家国和命运、现实和梦幻这样宏大而恒久的命题,体察个人的生活境地和身处这个时代的情怀,从而超越了舞台剧情,通向生活真谛和生命意义的终极。

所谓真谛和终极意义,说起来其实很简单,我体会就是三句话:多欲得苦,简单是福;运命无常,随遇而安;善待亲情,珍惜缘分。

多欲得苦,简单是福。桃花源,人称世外桃园,或许正是我们能够想象的理想境界。那里鲜花纷呈,笛声悠扬,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情欲泛滥;人们扑蝶嬉乐,生活简单,在那里人与人、与自然以及与自我的灵性和谐相融。所谓的净土不过如此。环顾周边现实,人们总是被贪欲、物欲和情欲所包围,总在利益和欲望面前义无反顾、飞蛾扑火,结果是迷失自性,得到的还是虚幻、是苦果。我们身边就有不少春花、袁老板这样的人物。

运命无常,随遇而安。坐在秋千上的云之凡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她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已捧在手中的爱情会无缘无故地丢失,也无法预期和掌控自己跟随命运的舢舨最后会漂向何处,更不可能知道国家的分化和时代的变迁了。如沧海一粟般存在的人们,在历史和国家的尺度面前,个人命运更多的是无奈和无助。作为天之骄子,人们常常会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十分伟大,能够随心所欲主宰自然,其实人类是自然之子其生存与周遭一切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在大自然、大时代这个巨轮上,人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在时间的河流边,我们总会不由得唏嘘和感叹。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顺时应势、趋利避害,与其怨天尤人、随波逐流,不如虚怀若谷、随遇而安。

善待亲情,感恩当下。人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十分地偶然,我们能有此生感知当代社会、体验生命历程,就已经是十分地幸运和富有了。不要对自己所拥有的不以为然,也不能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甚至对自己的不如愿不知足而埋怨不公,其实我们眼前的一切都是上苍的恩惠和造化,当下的身心、财物、亲情都是宝贵财富,一丝一缕、一花一草都应珍惜并感恩,活着、工作着、经历着,这就是美丽,就是幸福。佛说人生有生、老、病、死、爱离别、求不得、怨长久、放不下等“八苦”,产生烦恼的是贪、嗔、痴、慢、疑等人性弱点和欲望称为“五毒”。其实我们和剧中人一样,都在其间纠结、折磨、挣扎和沉沦。惟有看破、放下,才能得自在,惟有感恩、惜福,才会有快乐。真谛摆在面前,不离不弃,伸手可得。领悟不易,践行更难。真要感谢赖声川和剧组在这个美好晚上带给了我们欢笑、思索和启迪,并鼓励我们不断在人生旅途中求索、前行。

另外,舞台上还有个神秘的红衣女子游离于剧情内外,她来自何方,她隐藏着何事,她要寻找何人,她和我们有何干系……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2021年4

暗恋”给人一种伤感和感动,“桃花源”给人一种诙谐与无奈,两句同台排练,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两部剧的剧情,更重要的是两部毫无相干的话剧居然能够在场景道具和台词上达到某种程度的契合,不留痕迹,浑然天成;在剧情上,虽然在真实舞台排练现场与投入的话剧表演交替上演,期间也发生过许多林岁的事情,但似乎两部话剧都没有中断过,给人一种完整感。这就是这部剧的高明之处,然人看了之后,觉得戏里戏外真假难辨。这部话剧乍一看充满了一种混乱的喜感。

两个毫不相干的剧组,喜剧与悲剧,却在同一个舞台上一起彩排,尤其是当演员们都串到一起的时候,更是极具喜感。然而笑过以后细想,悲剧与喜剧的穿插,不正是每个人起伏的人生嘛?喜剧与悲剧本就是一体。比如《桃花源》。老陶到了桃花源,他真的快乐吗?春花和袁老板看到老陶先是以为他死了,后又认定他已经疯了。他们不相信桃花源的存在,他们因为现实而失去了理想。这无疑是可悲的。而《暗恋》中,当云之凡与江滨柳在40多年后重逢,那一刻,该是怎样的一种悲喜交加,百味杂陈呢?整部剧有一个疯女人串成。他在苦苦寻觅着什么。正如她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一个混乱的世界上寻找理想和现实的平衡点。

品《暗桃》起初却有强烈的`喜剧效果,但当老陶回武陵寻找妻子的时候,便有了另一层意义上的悲剧色彩了。或许现实与理想的分离,物是人非的痛楚才是《桃花源》真正想要传达的意义吧。如此一看,两部看似毫不相干甚至截然相反的话剧便有了一个重合点——依旧是理想与现实的截然不同,依旧是带着遗憾的无可奈何。所以,我觉得这部话剧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巧妙地将两个毫不相关的剧本合为一体,且表达了其内在的深意。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2021年5

看完台湾导演赖声川《暗恋桃花源》后,我无比的兴奋,虽然上了一夜的班,可丝毫感觉不到疲倦,尽兴之余,写点观后感,留个纪念。

两部话剧:一个古装的喜剧,一个现代的杯具;一个胡编乱造猥亵经典,一个追忆历史述说往事;一个追求搞笑虚情假意,一个重述真情情真意切。演员台上表现拙劣,台下语出惊人,两台毫不相关的话剧摆在同一舞台上竟然能串上台词到达令人叫绝的喜剧效果,透过比较其分别对“爱”的表述,竟让人产生哲理的思考。在此不由让人折服于作者的天才创作。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方式给我眼前一亮,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化腐朽为神奇?

单从两个话剧来说,毫无新意。《暗恋》演的俗套,就是因为导演的“绝大多数的真实”而被搬上了舞台,可他的演员却怎样也演不出那种“像一朵美丽山茶花”的效果、“牵着小手”的那种感觉,对历史沧桑的感觉和对感情的真挚,是这代像小护士一样的年轻人是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出来、理解的了的,它只能残存在导演的心中。导演那份以前的感情只能在台下引来我们这些观众的同情。《桃花源》简直是颠覆传统的表现,显然是受了西方某种思想的影响,它以其夸张的语言和搞笑的表演形式,用古代的故事讲述现代生活,穿越古今,杂糅并取,一味造些笑料,剧中语言竟不如台下的对白,更何谈其思想。可就是这样的两部很粗糙的话剧,作者巧夺天工,把它们放在了一齐,再加上些许台下捣乱的人,用一个争戏台的冲突,完美地结合在一齐,起到了意外的喜剧效果。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大胆的创新,而且他也颠覆了一种人的思维模式,不好的演技也演出好的作品。为什么这么说,在此略微说明一下。

这部剧很明显是一个剧中剧,在此稍加以说明以便表述。两个话剧我们把它们认为是“一剧”,整部话剧就能够把它看作是“二剧”。在“一剧”里,演员的演技是很普通的,可从“二剧”的立场来看,它又是那么地有意思。差有差的妙用,就是因为他们在“一剧”中的水平差才展现出了“二剧”中的喜剧效果。就这样“一剧”里的两部部水准不高的话剧演员透过争舞台这个矛盾,再加上舞台上捣乱的女子、关门的看管员、突然冲上台指导的导演和幕后工作者的滑稽,就这些人在舞台上乱七八糟的表现,共同构成“二剧”。这两个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构成了新鲜活泼的艺术效果。

还有一笔值得一提,就是这种剧中剧所产生的特殊效果。那种一会儿在《暗恋》中、一会儿又在《桃花源》中,一会儿又把人拉在剧中,让观众做剧中的观众。产生这种效果,的确是个意外的收获。

再看看“一剧”和“二剧”中的感情。虽说两个话剧不相干,但是它们分别表现了“感情”,简单地透过比较竟到达了哲学的高度。一个是热恋的爱人分手数十载,其爱越久迷香;一个是为爱媾和却又为生活所累,引发了人对感情与生活这个永久话题的再次思考。

整个剧以其平平淡淡的对话结束,这种手法确实是真爱的流露,展现“一剧”中导演的真情流露、同样也体现了“二剧”导演的高超指导水平。积淀了几十年的感情,积攒了几十年的话,情怎能续?话如何说?最后只能是用几句简单的问候草草结束。这种“留白”真的是给人留以无尽的遐想,“大爱无言”的感情、大巧若拙的手法着实高明,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