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读后感1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读完了《异类》这本书。这本书定位在讲述一种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通过很多篇幅在证明,个性作用,并非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当然作者做到了,只是可以再概括来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本书并没有讲如何成功,他给人更多的感触是,通过这些成功给我们哪些启示,书中有很多观点,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1、10000小时法则: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我想这也是本书核心观点之一。成功没有捷径,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也不存在劳苦命
2、飞机失事的族裔理论:作者研究了飞机失事的原因,绝大多数原因不是特别大的失误,而是非常不起眼的小失误,这种失误特别小,以至于不能引起重视,因为单纯的一、两个失误是不会导致飞机出事的。但是一两个小错误,加上周围恶劣环境、加上精神不集中,加上判断的差错,加上紧张和表达与周围人沟通不畅,这种失事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3、"弗洛姆"的启示:因出身问题,被"白鞋公司"拒之门外,于是做起了"白鞋公司"不值得一提的企业收购案子。但十几年过去,这个领域变得炙手可热时,他们早已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弗洛姆的成功有那么多因素导致的。如果不是出身问题,可能他会加入白鞋公司,如果不是后来并购案增多时局改变,他仍然在一个小公司接各种案子,但历史恰恰让他成功了。
最后,如书上所说,"异类,他们都是历史与环境的产物,是机遇与积累的结晶".我们需要了解,所谓的异类,从来就不是什么异类。(徐晨凯)
异类读后感2
生命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人只有在岁月无情的追赶下才能收获成长,凝练成熟。人生路上,我们会经历许多的困难和磨难,当我们感觉无能为力的时候不防静下心来,阅读阅读书籍,从书中寻找解决的办法。
《异类》是现任软实力公司总裁刘兴奇的著作之一,被誉为最接地气、最解决问题的思想类书籍,它提倡的是用软实力思维解决人生发展问题。
这本书指出了一个人成长历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如性格突破、情商教育、文凭学历、迷茫颓废、考研纠结、错误努力、职业弯路等等。这看起来让人感觉《异类》好像是一本人生规划书、答题解疑书,更加让人觉得这本书是针对在生活中存在问题的人看的。但是当你细细品味这本书时,你发现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这本书其实在讲一些本质的自我认识、目标导向、软实力思维方式,这些往往针对的是一些比较优秀的人。
你以为异类只是单单指那些特立独行的人吗?其实无论是优秀者还是残缺者,他们都是人群中的异类,而《异类》一书就是讲这些残缺的异类怎样改进,努力的异类怎样正确努力。只要有一颗学习的心,你可以从中学会很多人生的大道理,为你解决一些人生当中的疑惑。
对于尚且处于迷茫中的大学生来说,通过这本书,可以为我们解
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为我们提供合适的意见。有人觉得大学就应该过的“快乐”:每月有“月薪”,睡到自然醒,醒了看看电影,饿了下馆子,吃饱喝足后去玩玩游戏,孤独的时候看看小说,寂寞的时候谈一场恋爱。人间极乐,确实莫过于此。但是大学生并不全都是这样,有的人找到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终日奔波忙碌,日子虽然累,却满是充实。然而也有一些大学生他们想要上进,他们很努力可是同时他们也很迷茫,他们想要上进却被周围的环境影响,他们想要摆脱依靠父母的日子,但是只能靠发发传单、做做家教,获得那微薄的工资,他们不甘平庸想做一番大事但是发现被现实所迫,浪费着生命。
那么不妨看看《异类》一书吧,也许您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牛顿曾经说过几句话“我站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也可以踩在《异类》亦或是其他有助于你成长的书籍或人的肩膀上,去追寻未来。
成长路上,难免有困难,当你无法解决的时候,那就去寻找前人的秘诀吧,而书籍——记载了许多前人的秘诀,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异类读后感3
读完了《异类》,这本书用大量的数据,去证明一个道理,那就是特别突出的成功,其实除了人本身之外,还有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不论是马太效应,还是10000小时的付出逻辑,或者是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等等。
看的关于成功,关于人性的分析,越是发现,其实很多道理,都是通的。马太效应,就是生活中说的,越努力,越幸运;10000小时的逻辑,就是付出与收获的一个曲线关系,可能会有临界点,但是大部分达到临界点之前,一定是越努力,收获越多;而环境对人的影响,更是无时无刻的,不用作者论证,我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是多么的正确。而读完这本书,只是让我更加明白,这些社会现象,我深受影响,但是却没有深刻意识到。我没有能力去预估整个时代背景下,哪个前景比较好的行业或者会赚钱的门路,我也不知道那些机会会在什么时候垂青于我。但是我越发坚定,努力一定会有收获,让自己越发有价值是一间很有意义的时间。它或许就是某个时机我的机会,或者某个时机我的'人生转折。
现在的很多人应该都很焦虑。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思考,开始迷茫,自己的能力差距,自己的财富差距,自己未来的价值在哪里。我也是一样,虽然刚工作没几年,社会经验不算丰富,也看不到未来的机遇在哪里,所以开始想怎么实现自己赚钱的目标,似乎很遥远。我没有了努力的动力,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因为他们都不能再当下变现。而这样的想法,其实就是恶性循环。可是我越发坚定了,无论如何,我应该努力,这不是由我当下能收获什么决定。只有努力之后,我才应该思考,继续前进的方向。而不是永远停留在想,却什么都不做。享受当下的辛苦,享受不断强大,丰富的自己,不着急未来看不清楚。前段时间听过一段话,觉得说的特别好,大致意思是:辞职你可能会丢失身份,但是不会丢失能力。共勉。
异类读后感4
今天读完了《异类》这本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加上之前读过的《浪潮之巅》和《平凡的世界》,不夸张的说,这三本书对我的内心成长和自己的将来有着极大的帮助。
我感谢命运对自己的眷顾,不用经历父辈和祖父辈的艰苦时期,感谢自己的父母尽全力抚育自己成人,感谢自己在高二暑假体验了农活的艰辛,感谢自己选择了计算机这个专业,感谢大三大四的创业经历,感谢研究生期间老师的宽容。身处的社会环境和一系列机遇让自己现在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并且体会人世间的百味杂陈,加上自己不算太笨的脑子和自身的努力,我对将来充满信心和期待。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脚踏实地地在这个世界上行走,时刻感恩,时刻感恩,时刻感恩。
异类读后感5
10000小时理论是《异类》中传播最广、知名度最高的观点了。即:一个人在某个特定领域每天工作8小时,持续10年,你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正是这个理论引发了我阅读此书的兴趣,我想知道这个理论出现的前后文背景,从而可以更深刻、更全面的解读它。
整本书以各种各样的真实案例、数据、专业术语来解释一个观点——一个人很难独自一人走向成功,所谓的成功都是由特定的环境、家庭背景、甚至是时代潮流共同推动后的产物。该观点重塑了我们对“成功”的固有想法,甚至可以说是对普通人臆想“成功”的当头棒喝,是另类的谣言粉碎机。诸如“一个人只要通过自身努力就能成功“是不存在的;“屌丝奋发图强就能逆袭”也是不存在的;“寒窗苦读,完全凭借自我意识最终登顶”更是不存在的。
以比尔盖茨为例,他所处的生长环境,家庭财富实力,父母受教育程度在他出生时就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的思维方式,立足的视野,以及一般人难以获取的优质资源。当然,他们自身10000小时的努力固然重要,但起决定因素的还是“天时地利人和”啊,想要成功这些要素缺一不可。我想,这才是《异类》这本书“不一样的成功启示”的核心所在,它旨在告诉我们成功是多种因素的产物,所以,若单以10000小时定律来涵盖《异类》显然是片面的,我们要明白,除了付出努力之外你还需处在一个恰当的时机、遇到一个出手相助的贵人、立足一个正正好好的平台。
因而,虽然我在阅读《异类》的过程中非常兴奋,觉得“哇哦,原来天才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天赋异禀,假使身份对调,你也可以踏上他的征途”,但在阅读完整本书之后,我却是失落的,作为平凡人中的一份子,我恰如其分的明白,犹如富二代的优渥环境离我们太远。至于10000小时?别开玩笑了,以大多数人的自律程度之低,估计现在仍跟“拖延症”做着斗争呢。
既然“成功”那么遥不可及,作为平凡人的我们是不是就没必要努力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