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读后感500字1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我国涌现出无数伟大的诗人,例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响亮的名字早已深深的刻在历史的石碑上。他们的作品,更是被后人千古传颂。其中,我最喜欢的诗是于谦的《石灰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之作。诗的全文是这样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说明开凿石灰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使人感到不仅仅是开凿石灰,还象征着人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要从容不迫。第三句“粉骨碎身(现在译为”粉身碎骨“)浑不怕”极其形象地写出石灰烧成石灰的过程,而“浑不怕”又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而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这首诗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前两句就以石灰的特征说人。“若等闲”三个字抒发了作者在困难面前的大无畏精神。末句表现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作者用这数十字,深刻的反映了忠心报国的高尚品质,为人们树立起一个榜样。
当我第一次读起这首诗时,心中热血澎湃,我被这种豪迈气概所深深吸引。读完这首时候,我心中感受到的是无所畏惧的精神和豪迈不已的气概。
作者于谦用这首诗告诉我们:做人要想石灰一样坚贞不屈,也要向作者一样“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也是我们人最应该拥有的特点——要清白做人。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诗——《石灰吟》
石灰吟读后感500字2
此诗出自明代诗人于谦之手,名【石灰吟】。当年,于谦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年仅十二岁,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读后感500字3
今天我读了古诗《石灰吟》。
这首诗的诗句是: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大家都知道《石灰吟》这首古诗吧,它是明代的军事家、诗人于谦在17岁时写下的千古绝唱。这首诗中,一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充分表现出诗人面对强大的黑暗势力毫不畏惧,不贪身外之物,只想做一个清白之人的高尚品格。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表面是写石灰被千锤万击后才出了深山,接着又被烈火无情的焚烧,可它却把这一切当作平常事。实际上诗人用石灰来喻指自己会不怕千难万险,即使粉骨随碎身也不会屈服于恶势力,永保自己的清白。
读了这首诗,我深有感触。于谦17岁就能写出这么浩气磅礴的诗来,说明他从小就敢于和不平抗争。致使他长大做官后能做到清正不阿,为人民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像于谦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如宋朝的包青天一向铁面无私,无论罪犯是朝廷重臣还是皇亲国戚,他从不包庇。看现代社会,却有许多不正之风,什么事都靠关系,走后门,这都是一些国家干部不清正廉洁而产生的恶果。我们小学生,要像于谦那样从小立下远大的志向,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做斗争,让清正廉洁风永远流行。
蕴藏着不畏艰险、不怕磨难高尚的品格。它要经过“千锤万击”才能自深山采出,经过“烈火焚烧”变成石灰后,虽已“粉身碎骨”,却欣然以自己的清白,来服务于人们的生活。诗意之大概只有自身高洁的人,才能独具慧眼,在寻常之物中发现其中的不寻常。
纵观于谦的一生,他确实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实践了自己的伟大志向。他御强敌,扶社稷,严操守,淡名利,有大功于国。被害后,他的家也随之被抄,但抄出来的只有书和生活日用品,此外就别无长物了。堂堂的一品大员竟是这样廉洁,连抄家的人也不敢相信。
盖棺论定,于谦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为后世留下了一股浩然正气。在以德治国的今天重读这首小诗,也许仍有其现实意义吧。
石灰吟读后感500字4
由于中国文学特别注重含蓄与蕴藉,因而,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时,必须要借助一定的写作技法,使形象更为生动鲜明,更富有表现力。文学理论指出,不同的创作方法将侧重于不同的艺术表达技法。譬如,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在创作中特别注重想象,常常是注重虚中见实,比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在文学中却偏于写实,往往注重真实的细节展示,比如,“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在文学创作中,常见的表现技法包括白描、渲染、象征、衬托、细节描写、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等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对偶等修辞手法。如,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运用了夸张的写法。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运用了是衬托的手法,它用冬天的白雪,来衬托报春的白梅。白雪是高洁的,但白梅凌寒而开,冒雪而放,又有幽香透出,比白雪更加高洁。由于这些技法通过文字描写是可以感受和理解的。如果在文学作品读解和欣赏中,能够抓住作品的表现技巧,不但易于走进作品,读解作品,感悟作者思想感情,而且有助于提高读者的赏读能力,并学会表情达意的方法。如,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全诗如下: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那么,怎样识别托物言志的方法呢?对此,我认为对于托物言志的诗歌,读者首先要明确了描写了什么物?其次看这种“物”有什么特点,或者在中国文化以及文学中已经是蕴含着什么情感思想的意象,譬如,“莲花”,由于周敦颐的《爱莲说》的描绘及其赋予的思想情感,在中国文学中,“莲花”蕴含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然后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表现)的。于谦的《石灰吟》,吟咏的对象是石灰。从诗歌整体上来看,诗人描述了石灰形成的过程。先起,表明石灰石源于深山中,再承,表现出石灰是经过“烈火焚烧”而成,再转,说明经过烧制的石灰已是“粉身碎骨”,最后合,表现出“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品质。描述过程很清楚,也很全面的。我们再看看诗人在其中所用词语,“若等闲”“全不怕”“要留清白”等。从这些语词看,诗人把本无生命的石灰人格化了,赋予石灰以人的情感思想,即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那么,诗人为什么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我们知道,在诗歌中,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就是把人与物的距离拉近,形成诗人-作品-读者相交融的审美关系。在这个审美关系中,实现读者与作品和作者之间相对话,从而产生审美感受和审美理解。在《石灰吟》中,拟人手法拉近了人与物(石灰)的距离,这样,有利于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读者很容易认识到诗人在用“石灰”为喻,从石灰的品质中,感受到诗人那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以及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总之,一定的技法不但有助于作者(诗人)表情达意,提高表达效果,而且它是引进读者走进作品的桥梁,有助于读者进入作品,感受其思想情感,提高鉴赏能力,实现文学作品的价值。
石灰吟读后感500字5
我,是一粒小小的石灰吟。这里是我们家乡,这里住着许许多多的石灰吟。
“嘿!你们知道吗?听说最近这里有一只队伍要来这里开采石灰!”这是我的邻居红红在说话。我兴高采烈的说:“好啊!我真希望他们快点来!”说着就听见大卡车的声音。接着,从车上下来一些人,这些人的肩上还扛着一个大的东西,看起来十分重,还闪着耀眼的光芒。只听一个人下令一声:“开始。”大家就纷纷开始举起那个大东西,一下下的敲在我们的身上。“哎呀,好痛啊。”田田尖叫了起来。“再忍忍!一会儿,我们就可以为人们做贡献了。”不知道,是谁带头喊起了“加油,加油”。终于,在我们的坚持下,我们被砸了下来,一起上了那辆大卡车。卡车缓缓地开走了。
渐渐的,离开了我们一起生活,经历过风风雨鱼的地方。 大家在卡车上有说有笑,谁也没有因为要离开而伤心。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等的就是这一天,有了这天我们的一生也就值了。
几天之后,我们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我们看到这里的人们正在忙碌着,他们的旁边还有一个高高大大的东西,上面还冒着烟。我们会不会在这个地方结束我们的生命,为人们做贡献?这个大大的问号画在我们的心里。正当我们疑惑不解时,我们被倒在了一个大袋子里,晃晃悠悠的,又被倒了出来。在这里,我们东张西望,慢慢的觉得热了起来,好像被关在了一个不通风的炉子了一样。“你们好!”这个声音把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一起。我们大家都在寻找这个声音来自哪里。“我是高炉,你们会在这里结束你们的生命。”“我们不怕!”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你们不后悔吗?”高炉已获得问。“不——后——悔!我们等的就是这一天”我们坚定地说。“你们真勇敢!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当这时,水浇了进来,冒起了一股白烟,他们就这样结束了生命。
他们在称赞下死去,他们在坚定的信念下死去!他们又不后悔!永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