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平台的实施方案

张东东

学校教学平台的实施方案

  按一流城市,一流教育的构想,在学习、探索、实践二期课改思想理论的基础上,为配合普陀区学校教育纵深发展的需要,为满足社会日益高涨的教育需要,为使我校教学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向现代教育的需要靠近,为配合学校原有的《五年规划》,从新形势教育的高度鸟瞰我校的教学工作,兹制订我校教学平台。

  本方案包括如下方面:

  一.指导思想:

  本方案拟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环球格局下布局。由于经济文化的兴盛,教育作为基础产业被各国政府列入社会发展计划。与时俱进,作为中国教育大背景下的上海教育,在具有民族特点的背景上,描绘一流城市的一流教育。

  围绕我校提出的“三个转变”,力求从课堂这个切入口突破,从学校的中心工作做起,落实二期课改的要求,细化二期课改的内容。

  二.工作思路:

  ㈠课堂教学方面:

  把握二期课改的主要精神实质,从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入手,吃透教学范本的精髓所在,抓住课堂这个关键环节,有效地利用课堂主渠道,贯彻培养创新精神的思想原则,搞好教学工作。

  1.采用新教材体系所提供的优势

  在二期课改中,首先有别于一期课改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思想方法的创

  新,二是教材体系的改革。就教材而言,开放性、自主性、参与性、创造性成了有别于以往教材的最明显的区别点。

  为此,拟从两方面入手:

  ⑴通过学习、宣传,解放老师的思想观念,力求使教师从原有的升学、应试以及一期课改倡导的表层活动的思想中解脱出来,把教学过程提升为一种思想方法的渗透或引导。

  ⑵大胆面对教材,敢于将教材视为材料,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使用现有教材。

  ⑶重视正在实验的实验性教材的开发和利用。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⑷提高任教者对教材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自觉接受能力。

  ⑸尤其在《牛津英语》、《新综合学科》、《生命科学》等方面,除学校义不容辞地为这些实验教材和已经有实验基础的教材呜锣开道外,加强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为执教者提供观摩、学习、交流的机会,在提高教师水平、教法的前提下,配合科任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首先力求清除学生对新教材要求的惧怕心理,树立自信、坚定、热爱学习的信念。在此基础上,达到新教材的切实实施。

  2.加强自主性学习内容的落实

  实验教材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学习的自主性内容的进一步加强。因为,

  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基本内容而言的,而基本内容又具有范例的性质。因此,能引材(教材)而利导(学习),这无疑是如虎而添翼。

  这样,就势必对教师有新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知识准备和教学思路的挑战。力求使我校教师做到:

  ⑴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纵观全部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为教材);

  ⑵善于把握和判断教材所提供的有限性和可能性;

  ⑶准确定位教育对象所具有的现状和潜在能力。

  3.加强贯彻“在活动中学习”的可能性

  二期课改对学习方法的要求已经到了一种空前地程度,教育创新已经不

  再是用分数可以衡量的常量。

  就学习方法而言,不单是学习者学生的个人行为,更重要的则体现在教

  师的教法之上。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技巧的积累,已经对教师提出了挑战。为此,力求使教师做到如下几点:

  ⑴按照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来对症下药,取舍教材。

  ⑵使课堂真正成为“活动”和“任务”的场所。

  ⑶发动脑筋,为课堂的“活动”提供一切有利的空间和环境。

  ㈡活动课方面:

  作为二期课改课程结构的一大板块——活动课已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一个重要阵地,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并以有别于一期课改中的课外活动姿态而大力推广。管理、安排、落实“活动课”,应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

  1.寻找优势,开发潜能

  每个学校的历史积淀、地域环境、文化背景、教师结构都不尽相同,同

  时,每个学校所面对的学生来源也不尽相同。这要求,学校在活动课开设方面必须因校而异,因人而异,不可盲目照搬,亦不可简单摹仿。

  ⑴要在自己学校有限的教师资源中寻找自己的优势,扬教师之长,落实活动课。

  ⑵要求学校管理者一定要在熟稔自己内部教师特长优势的基础上因材定课,尽量做到长有所托,专有所倚。

  ⑶要及时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发掘其潜能,切忌随意。

  ⑷师生结合,优势互补。必要时亦可扬学生之长,尽学生之能。

  2.借助社会优势,资源共享

  办学不单纯是办学者的行为,它必须是一种社会行为。学校从独立意义

  上看,是一种教育机构,但从整体上分析,它绝不是一种游离于社会之外的独立体。因此,资源共享越来越成为人们必须遵守的信条。

  ⑴达到资源共享首先在于学校必须对自己的周边环境有透彻的了解。社区环境、文化背景、居民结构,这一切都是办学的软件。只有了解并掌握了周边的第一手资料,才可能作出合理可行的判断,才可能借助有效的社会力量。

  ⑵活动课即可以请进来——请周边社会上有某种能力专长的人士到学校指导,亦可以走出去——教师走出去拜师学艺,学生走出去学习技能。

  3.消除看重森林、轻视树木的思想

  活动课的组织落实,除了学校领导的重视之外,更重要地取决于教师的共识。如果,教师对活动课持有偏见,认为活动课可有可无,甚或,教师从思想上根本持否定态度,那么这种课程非但不能顺利开展,甚而至于将在萌芽状态被扼杀。

  这必须要求:⑴除宣传活动课的意义、价值之外,更重要的要从教师的思想上解决问题。⑵如果仅限于教师学校,活动课的开设亦不一定能顺利进行。学生、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也是活动课开设的有力保证。

  ㈢研究性课程方面

  从二期课改起步时的研究性活动,到现阶段的研究性课程,这不仅是一个名称上的变化,而更重要的是学习实质的改变。

  研究性课程强调课程观,要求将研究的性质方法与学科结合。因此,做好研究性课程的管理实施工作无疑成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又一个重点。

  1.注意梯度原则,低标准,高要求

  鉴于我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在研究性课程的管理方面,必须注意梯度

  原则,可以放低标准,但不一定放低要求。

  ⑴将初中的拓展性课和高中的研究性课有所区别。对初中学生而言,培养学生对“研究”的认识,使学生了解研究的路径和基本方法。就高中而言,在原有研究性活动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向学科靠拢(即学科渗透)。

  ⑵就初中学生而言,不一定要求学科均匀,可以找有条件的学科为入手点。

  ⑶应注意学科塔配,尤其是文、理学科的搭配。

  2.重视在“过程”中习得

  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过程”,“过程”的优劣取决于过程的落实。

  抓“过程”不是走形势,而是让学生体验学习这种形式中的过程组合:诸如“选题”、“寻找材料”、“分析归纳”、“作出结论”等等。通过这个“过程”的过程感悟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

  3.加强管理,既管过程又管起始

  因为研究性课程是一种重“过程”的学习实践,所以,过程的意义完全

  在于管理。这要求:

  ⑴学校层面要加强全局管理,做到时间保证、空间保证、人员保证、经费保证。

  ⑵班级层面要落实学生管理。

  ⑶教师(指导老师)方面要落实课题管理、任务管理、效益管理。

  ㈣教学科研方面:

  教学科研(包括教育科研)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最终体现,也是最根本的体现。

  1.用科学正确的理论武装教师

  教师是教育教学科研的实体或中坚;教师思想理论的科学程度,直接影

  响到学校工作,尤其是科研工作。

  ⑴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或信息传媒,适时向教师介绍推荐有价值的理论信息,弥补教师因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而忽略的理论学习。

  ⑵借助资料图书,发挥图书馆、资料室的现有优势,使学校形成重学习、讲学习的风尚。

  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将学习、观摩和各种可借助的理论报告相结合,给教师创造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途径。

  2.重视实践积累,力注理论提升

  由于教师工作的性质——尤其是基础教育者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中学教师重实践轻理论的偏向。为此,学校在重视教师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最大的可能,为教师的理论提升搭建舞台,提供机会,甚至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理论高度上的提炼总结。

  ⑴学校尽可能在教师需要表达的情况下,要求教师形诸于文字,并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或理论高度。

  ⑵实行评比、奖励的办法,促进教师自觉学习,勤于总结的习惯。

  ⑶适时、定期举办各类“讲坛”、“论坛”等交流方式,为教师找寻舞台。

  3.改变评价观,提倡专家型教师

  能直接促使教师观念转变,使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型”发展的最

  根本原因在于:对教师工作评价的取舍。

  这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做到:

  ⑴站在思想理论的高度上,去慎重、周密地评价

  每一个教师的工作。

  ⑵尤其要对每一个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思想方法、实际操作、结果效应等作出是否合乎科学理论的评判。

  三.实施办法:

  ㈠立足现实,务精务实

  任何思路、方案得以实施,必须首要的是此方案具有实施性。为此,从学校实际出发,力求实际、讲求实效。

  ㈡立体布局,分层实施

  学校工作是系统性的。这要求学校管理阶层必须有全面周密的可操作性的规划,同时,实施过程必须具有层次性。为此,可采用部门切块,年级、学科分片的办法,务使责任分明,落实具体。

  ㈢有始有终,灵活机动

  设想仅仅是开始,落实才是最终。效果关键在于落实。勤检查、勤总结、随时总结成功之处或论证可行之处,随时发现或纠正不足。这样,结果的完满将不是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