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会议发言稿
xx是一个农业大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但由于农业基础薄弱,传统农业比重大,市场化水平低,虽然近年来,农业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收益得到了增加。但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xx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并不快,农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创新与财政投入等成为新阶段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以培育特色农业引领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成为**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一、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生产存在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农产品的'生产结构调整滞后于需求结构的优质化、多样性和专用变化,农产品大路货多、名优特产品少,通用产品多、专用产品少,低档低质产品多、高档优质产品少的“三多三少”现象较为普遍,在改善品质、提高质量上还需继续努力。
(二)农产品生产结构雷同,区域分布不合理。我市在确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的过程中,考虑自然禀赋和市场条件不够充分,结果导致农产品数量剧增,价格下跌,农民受损,结构调整尚未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困境,也没有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区域优势产业链。
(三)供求前景研究较少,信息指导不及时。当前大部分地方结构调整的重心和方向都在种植业上,从农、林、牧、渔或农、工、商等大农业角度着眼的少。农村留守种地的大多是中老年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市场意识淡薄,市场信息闭塞,农业新技术推广存在较大阻力。
二、加大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建议
(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必须做好科学规划和合理引导,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将区域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竞争优势,防止盲目跟风,避免产业同构、同质竞争。特别在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时,应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统筹考虑市场条件、区位优势等因素,优先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或产品,培育壮大区域主导产业,形成较强的产业竞争力。
(二)形成规模,创建品牌。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中,采取切实措施扶持特色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尤其要十分注重优势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实现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做大规模,作响品牌。
(三)构建产业链,提升农业效益。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将产业链、价值链与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向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特别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集群的引领作用,构建以特色农业优势资源为基础、涉农经营组织为主题、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加工集聚地的产业体系,形成上下游协作紧密、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规模较大的生产经营群体,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四)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优化调整农业结构,需要切实尊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依法保护农民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同时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服务作用,优化政策扶持,激发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防止强迫命令、搞一刀切。特别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好政府在拓展农业销售渠道、打造销售平台、提供市场服务等方面的能动作用,推动农业产业和市场信息对接,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