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活动教师发言稿(通用五篇)

莉落

  读书活动教师发言稿1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哪?性别、性格和阅历都有,但我认为最本质的差别在于思想差别,如态度、价值观。这种差别虽然造就了百花齐放的精彩,但若差别过大就会造成个体行为上的分散和敌对,造成群体凝聚力的虚弱,执行力也大打折扣。只有思想一直,才能让我们更团结、亲密无间。

  我经常看《新闻联播》,这个节目很正统,经常听到“建设*核心价值观”而这句话被政治家们挂在嘴边,这段时间我才焕然大悟,思想问题永远是第一位的,对国家如此,对各种层次的集体和个人更如此。

  新教育的口号就是这本书的名字“过一种幸福完整地教育生活”,第一次出现在管城区是在上年教师节的庆典上,就赫然印在舞台下方的台壁上。其实这句抽象的广告或者说口号的背后站着的是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这种具体可行的行动,也就是我们学校正在推进的晨诵午读暮省、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以及现在我们进行的教师共读和一会即将开始的博客沙龙,共读共写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形成相互之间的共同语言,进而带来亲密无间的团结一致,那么我们就可以凝心聚力做大事。

  什么是共同语言?我们一般的理解就是共同的兴趣爱好,其实,共同语言的意义在于思想价值观的近似。而现在谈恋爱都讲究有没有共同语言,更何况一个个群体内部的成员之间呢?我每天下午第一节会和学生共读《没头脑和不高兴》,当我和学生一起穿透文字想故事更深处挺近时,我们能看到许多让我都吃惊的风景,我们沉浸在这美好之中,在共同挖掘中,我们比照着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富含营养的故事情节,我和学生把各自的生活也扒拉了一遍,这两个文学形象是那么的生动、丰满,我们在他们身上更深入地反思、认识了自己。只是我和学生共同的思想成长经历,这也成就了我们之间拥有了一些共同语言和相似的价值观。

  共读,不是教师给、学生接。教师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发现自我、实现自我。

  关于这次读书交流会,我真没想到会开得这么隆重而务实,形式化的东西没能成为主流。以下是精彩瞬间:写博客的终极目标不是成为作家,而是“以写代做”,做的精彩,活动精彩,才能写得精彩。当把自己心中的感发凝结成文字固定下来的时候,你会敝帚自珍,因为那些汉字是从你的心里流淌出来的东西,是你自己的一部分。

  运动让人的身体舒展,写博让人的心灵舒畅。

  读书活动教师发言稿2

  前几天,我读了特级教师贾志敏的访谈录《擦亮语文的本色》,使我从各种“流行”中静下心来,更加深入思考语文课究竟应该干些什么。

  一篇简单的课文,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上简单的课件,贾老师的两节课80分钟,包容了字词句篇的理解,听说读写的训练,思维的引导,直至生命成长的引领。教师能够举重若轻,浑然天成,而这就是梦想中的语文课堂。贾老师说,语文,落实八个字:字词句篇(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语文基本能力);这个过程是复杂的,所体现的是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即他对语言的.敏感,对阅读的积累,对文本的钻研,等等。

  贾志敏老师说,我们追求语文课堂的返璞归真,语文的“璞”表现为真实,朴实,扎实。真实是教学本色,朴实教师的教风,扎实能让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最主要的是让学生静下心来好好读书,读书时语文课堂教学是主要手段。

  高明的教师能变着法儿让学生反复读书,还能让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好的语文课体现在16个字: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也就是流畅,无痕。读到这里,我想到五月十四xx日我去淮安学习,能听到的王文丽老师的课,就是这种感觉,朴实无华,扎实有效。当时刚看到听课日程安排表,上面写着:观摩课《桂林山水》,2课时。那时心里就想:这么短小精致的课文,语言优美,只要让学生读好背会就行了,老师竟然能讲两课时,有什么内容可讲啊!而事实上,上课效果却令人称道,令人感叹。课堂正是落实了语文的八个字: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这个复杂过程同时折射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而我们自己,平时就没有这么扎实的语文课。尤其在我们学校,平时杂事比较多,课程开得全面,语文课时间都比较紧,最缺少的就是巩固知识的时间。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多数情况下我都是让学生提前预习,把读熟课文、学习字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三项都放在课前预习中完成,所以一篇课文的第一课时基本让学生自学了,老师课堂上大多用一课时的时间指导学生品读课文,领悟课文中心。

  这是在学习潍坊日向小学的教学模式后调整的教学思路。把第一课时的内容尽量放给学生自学,我们觉得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节约了课堂时间,剩余的时间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巩固或读课外书。所以我们也有一些困惑:古人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们呼唤高效课堂,呼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甚至一个单元的文章一两课时完成,一册书一个月学完,留下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博览群书。但是,像贾志敏老师《擦亮语文的本色》提到的语文教学应该落实的“八个字”,我们觉得也更为重要。可是我们如果把课都上成王文丽老师这样的课,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不允许。这两方面如何把握好这个“度”的问题,为“自主、高效、扎实”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就是我们学校当前应该讨论解决的重点。

  在此我想请老师们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找到最佳的方案。谢谢。

  读书活动教师发言稿3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里,我们迎来了我们学校第一届读书节。这届读书节的主题是:营造书香校园,奠基书香人生。也就是说,通过本次读书节活动,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交友。在陶冶情操,滋润心灵的读书中,使我们更加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关爱自己,把我校建设成一个充溢着浓浓书香的校园,让书香伴随我们成长的每一天。

  书籍是文明的使者,是人类的朋友,是精神与智慧的结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好朋友。书,打开了我们心灵的窗户,让我们拥有一双通天的慧眼,看到广阔的世界,看到银河外的星体,看到昨天和明天。它使我们庄严地思考,它使我们的每一天都变得丰富而充实。生活里没有了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可以净化心灵。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一本好书,一篇好的文章,一段精辟的语言,都可以陶冶我们的心灵,读书其实是一种心灵的旅行。在书我们明白了真、善、美,假、恶、丑,知道了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读书可以提高修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而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阅读。任何别的办法都不能取代阅读,无论是口授的课程,还是电影、电视。都没有阅读给我们带来的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大。因为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读书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以使自己人格高尚。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每一个小学生到小学毕业都要完成100万字的阅读量。如果我们不重视扩大课外阅读,我们就达不到最低的读书标准。我希望通过读书活动,同学们阅读更多的图书,更加热爱书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为此,我代表全体老师给同学们提三点要求:

  一、读好一本书。每名同学最少选择选一本适合自己的好书,认认真真把书读完,读懂读透,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

  二、做好一件事。在阅读的同时,手中要有一只笔,边读边记。做好读书笔记,对于那些精彩的词、句段要标出,要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赞美的、批评的、联想到的以及产生的写作冲动和灵感、坚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三、认识一个人。去认识书中人,认识作者。看看作者是谁,写作背景如何,再读读序文,了解一下名家对该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评价,然后读作品,用心感知作品的故事及人物的命运。要像绣花一样去细读文字,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写人壮物的各种技巧,去领会作者的心声。

  老师们、同学们,书是一条船,它带着我们在智慧之河里航行!书是一只鸟,它让我们在天空中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书是一座桥,它引领我们通向成功之岛!书是一盏灯,它带着我们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捧起书本,潜心研读。在至圣先师的光芒下茁壮成长,让我们的校园溢满书香,让读书成为我们终生的习惯!

  读书活动教师发言稿4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石蕴玉而山明,水藏诛而川美”。书籍,取之山水,寄情人间。在这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日子里,我们学校已飘来了温馨书香。让我们一起走进育才二小首届读书节活动吧!

  书是五彩生活万花筒,书是大千世界缩影,书是人类进步阶梯。读了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知心朋友,书像一位睿智老人,不断启迪我们,教给我们道理;又像是一位真诚朋友,跟我们面对面地交流,鼓舞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憧憬,并勇于追求。书,是感动,如泉;书,是回眸,如凝望。书籍是心灵深处涌动,让你动容,让你留恋,让稚嫩心灵积淀思想与智慧!

  同学们,著名思想家孔子从小就爱读书,晚年时,他得到一部好书——《易经》,认真地读了一遍又一遍,以至竹筒牛皮带子都磨断了好几次。避雷针发明者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因为家境贫穷,10岁就辍学回家,帮父亲照管生意。在闲暇时间里,他把家里藏书认真翻阅。12岁那年,他一边当学徒,一边自学,广泛阅读使他终于获得成功。

  毛主席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大诗人黄庭坚千年前说:“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千年之后你我,为了面目不再可憎,愿意手不释卷,每日读书吗?

  让我们捧起书本,与书为友,与经典为友,让我们灵动心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当我们指间浸满淡淡书墨香时,当琅琅读书声回荡在我们校园上空时,我们相信我们心灵也会因此纯洁高尚起来,我们校园也越发美丽!

  学校将4月18日—4月29日确定为本学期读书节。在这个最具芬芳气息日子时,学校大队部、教导处为大家设计了这样五个主题活动:

  1、“经典分享与书相约”——班级“好书推荐”黑板报展评每个班鼓励同学们将自己所爱看书做成一张好书推荐卡,内容可以是对一本书作者、内容介结和推荐理由和自己阅读时感受,也可以是推荐多本自喜爱书。推荐卡格式、形式可多样,规格为A4纸大小。班级收集优秀“好书推荐卡”作品,以“经典分享与书相约”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主要内容就是学生制作“好书推荐卡”展示。学校将在4月22日下午到各班进行评比。

  2、图书超市活动

  活动时间:4月22日

  活动内容:学校号召孩子将自己看过好书带到学校图书超市,一、二年级在本班进行图书超市活动,三-六年级分年级在户外进行图书超市活动,让孩子们在图书超市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图书,在学校形成“好书都来读,我来读好书”读书氛围。

  3、“读经典共成长”经典诵读活动

  4月18日—4月29日早读时间,各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为孩子选择经典诵读内容,营造校园经典诵读良好氛围,可以以年级为单位做到资源共享,合作共进。

  4、“小手牵大手”亲子读书征文活动

  四—六年级学生积极撰写“我与父母同读一本书”亲子读书征文,择优参加学校评选活动,要求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殷实,感情真实。每班上交五份到大队部进行评奖。

  征文上交时间:4月26日(第十周周二)

  5、“快乐读书大比拼”班级读书活动。

  各班制定读书节活动方案,利用早读、夕会课时间自行开展有创意班级读书活动,营造班级浓郁读书氛围。

  活动时间:4月18日—4月29日早读、夕会时间

  同学们,读书吧!让我们把读书活动作为又一次全新耕耘与播种,让我们徜徉书籍海洋!让书香永远在学校飘荡!让读书生活,伴随着我们成长每个脚步!

  读书活动教师发言稿5

  朱永新曾在《新教育之梦》中提出:“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着学生的读书方面,活动也层出不穷,精彩纷呈。比如有各种读书节、读书活动、“书香班级”评比等。今天我很荣幸地能坐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和我的同事们在读书活动中所做的事情。

  这两年来,我做了“构建小学语文课本作家‘纵式接触链’研究——小学生欣赏文学大家作品的实践研究”。什么是纵式接触链呢?就是把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共十二册的语文课本上出现的作家做一个统计,在学生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该作家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本或者文章进行补充,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了阅读,或者对于一篇文章采用多种形式地阅读与理解,增加阅读的厚度,增大阅读的范畴,拓宽阅读的方式,提高阅读的兴趣,培养文学的素质。

  (一)开展“文学时间”。

  每个星期五中午是我班的“文学时间”,有时候是对本周作文的讲评,有时候是让学生介绍一些好书好作品。让学生把这段时间里看的好书推荐给班里的学生。形式种多样,有:细品、复述(或背诵)、介绍、评析等。还会让学生写读后感,并且进行交流。当然,老师也要读,也要写,做到师生同步。

  (二)开展“经典诵读”。

  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的活动,有一段时间我们主要诵读的《弟子规》,一到六年级的学生都能诵读。五年级时,我在体艺2+1时,曾组织过《论语》的诵读与讲解,学生很是喜欢。我也很好的利用起了《唐诗三百首》,每天放学时,学习委员会在黑板上抄写一首古诗词,学生会自觉抄写在家校联系本上,回家进行背诵,第二天背给组长听,组长做好统计。期末结束时,进行这些诗歌的检测。在平时,我们还注重诗人的规划,比如李白周、杜甫周、王维周等,一周一个诗人,当然有时候有可能是半个月一组,这对于学生了解诗人的诗歌特点是有帮助的。小学课本中,李白的诗出现过很多,据我统计,一上有《静夜思》,二上有《赠汪伦》,二下有《望庐山瀑布》,三上有《望天门山》,四上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下有《独坐敬亭山》。一首比一首更深沉,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感发展。

  (三)“阅读天地”上墙。

  教室布置很重要,潜移默化中也会影响学生的。在班级里有专门的版块是“阅读天地”,上面有一些栏目,设有“新书介绍”、“请您欣赏”、“作家轶事”、“人物介绍”等。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接触作家,接触他们的作品。

  (四)评选优秀读书笔记。

  当然首先教给了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方法,每周检查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情况,既查数量,也查质量,还可以分大组进行“评优”或“每周一星”等。把阅读与欣赏的机会“还”给了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但并不是说这是放纵的,教师的检查也是监督的方式。

  (五)课本剧表演利用语文课或者班队课,搞各种活动。

  在上完《将相和》和《猴王出世》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课本剧的创作与表演。学生们自已制作道剧,自己排练节目,自己设计台词,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演,既锻炼了他们,又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更是让他们在创作、排练、表演等过程中,走进了文本,走近了作家,走进文学。效果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