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务改革工作简报

孙小飞

深化放管服务改革工作简报

  深化放管服务改革工作简报一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浙江省东阳市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科技、体育、卫生等多个领域,该市通过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培育扶持措施,推进政府职能转移,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激发社会组织内生动力。

  至2017年2月底,东阳全市经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461家,备案社会组织820家,全市行业协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率达到100%;各社会组织承担着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多种公共服务职能,尤其是行业协会的发展,在提供公共服务、扩大劳动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东阳市建筑业行业协会、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影视产业协会等三大行业组织,已成为该市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推进“强市名城”建设的重要力量,2016年该市建筑行业实现逆势增长,完成建安产值2386亿元,连续八年蝉联全国县市榜首;横店影视产业协会持续推进会员企业发展,至2016年底,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共有入区企业807家,艺人工作室458家,年营业收入180多亿元,出口额达1600多万美元。

  一、做好“放”的文章,推进政府转型,整合社会资源,孵化社会组织。

  1.探索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机制。一是搭建平台。2012年12月,专门成立东阳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采取“政府资金支持、专业团队管理、社会民众受益”的运营模式,秉承“助力社会创新,培育公益组织”宗旨,发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枢纽作用,全程跟进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工作;由团市委牵头建立东阳市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占地1200平方米,先后入驻10家青年社会组织,把孕育型、萌芽型、初创型和支持型青年社会组织,列为四类重点服务对象,实施“菜单化”管理和项目化领办制度。二是出台政策。制定《东阳市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办法》,明确对公益服务、社会事务、文体健身、慈善救助、法律维权这五类社区社会组织给予优先发展和重点培育。对一些登记条件尚未成熟的组织实行备案管理,帮助解决其在运作管理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成立慈善、文体、科普和法律、教育、养老、助残等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对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免注册资金,降低公益类注册资金,引导六石街道成立影视产业服务中心,支持培育北后周、红枫林等发展影视旅游业;三是推进“三社联动”。探索建立“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有机联动工作机制,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骨干,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多元化、有针对性的服务。2016年,全市注册登记社会组织38家,培育孵化基地入住社会组织6家。

  2.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着力推行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前置化、活动内容公益化、组织建设规范化的“三化”工作方式,深入推进全市社会组织服务与管理创新工作;逐步建立公共财政对社会组织的扶持机制,出台《东阳市公益创投项目管理试行办法》、《东阳市公益创投项目资金使用规范》,安排专项资金对从事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社会组织公益项目进行培育扶持;推动政府、企业及其他组织的公益服务资助和社会组织的公益服务生产实现有效对接,促进社会组织自身发展和作用发挥;依托社会组织服务平台,探索开展公益创投项目,2014年起连续三年实施公益创投项目38个,投入福彩公益金140万元,撬动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公益事业630多万元。

  3.引导开展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围绕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社会、服务政府,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经济发展,积极组织参与“三整一拆”、五水共治、横店城市风貌提升、“横马”赛事保障等,助推乡村旅游、五水共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及其他经济实体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春节期间,连续三年发动全市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浓浓腊八粥”、“公益大巴”便民服务进社区、“绿丝带,顺风车”、“我爱斑马线,文明过马路”、“关爱老兵,情暖功臣”等系列活动,每年开展活动160多场次,投入资金近20万元,受益群众近70万人次。

  二、提升“管”的能力,推动社会创新,打造特色项目,建设社工队伍。

  1.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东阳市制定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程》、《社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党建工作的意见》等3个文件,规范和提升面上协会党建工作水平;在阵地建设上,按照“十个有”标准,在全市新建了10个区域化综合性协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分别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3种方式,大力推进全市行业协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全市行业协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率达到100%;在作用发挥上,全面推行行业协会组织党建工作“四化三管理”模式,“四化”即党组织组建工作前置化,党组织与行业协会组织注册、年审、社会组织评估等同步开展;流动党员管理同等化,流动党员享受与正式党员同样的权利和义务;活动载体公益化,组织行业协会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党群活动一体化,党的工作与工青妇工作同步开展。“三管理”即行业协会组织中的党员实行由工作单位、协会组织、居住社区等三方党组织共同管理;在经费保障上,市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用于行业协会组织党建工作,并建立党组织活动经费从行业协会管理费用中列支制度。

  2.支持社会组织代表依法参政议政。支持东阳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等社会组织专职人员和会员,依法参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推选并在参政议政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信息沟通,发挥社会组织在市级层面出台重大行业决策前的建言献策作用。2016年10月,东阳市信息产业协会联合白坦真空镀膜厂等7家金银线企业成立金银线专业委员会,制订《东阳市金银线团体标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这是东阳市有关协会强化服务职能,延伸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的又一成功案例。

  3.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社会组织信息披露、重大事项报告、等级与诚信评估、财务审计监督等制度和社会组织信息公开机制,引导社会组织主动公开服务程序或业务规程、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对社会团体换届工作的指导及监督,引导社会组织建立健全自律监督机制,不断健全以章程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2013年,东阳市被确定为浙江省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观察点,东阳市义务工作者协会等11个社会组织被确定为市级社会治理示范点;2016年,该市对401家社会组织开展年检,邀请第三方机构对44家行业协会开展审计,对4家社会组织开展等级评估及公益创投项目绩效评估;对324家存量社会组织统一信用代码赋予和登记证书换发;开展社会团体清理整顿工作,对19家社会团体出具年检不合格意见。

  三、优化“服”的水平,促进社会融合,服务社区居民,推动产业发展。

  1.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制度。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制定行业性、专业性政府购买服务具体管理办法,制定《东阳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东阳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体服务的实施管理办法》等,建立相应动态调整机制和公示制度,为社会组织在城乡社区开展公益活动提供强有力保障;东阳城区保洁项目和社区矫正服务项目由政府安排资金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塑造品牌与服务社会活动;实行费随事转,通过项目购买、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等方式,将社会服务项目转移或委托给公信力高的社会组织。探索建立包括“一业多会”等社会组织竞争机制,通过适度竞争和优胜劣汰,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33家社会组织编入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东阳市红木家具协会、磁性材料行业协会、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获得政府购买服务补助350万元。

  2.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党员亮身份”、“党员我诺我行”、“服务岗位建功业”、“青春党建”、“巾帼党建”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横店影视产业协会党委,深化流动党员“同等化”管理举措,按照“横漂党员”停留时间长短实行分类管理,规定在横店停留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横漂党员”,参加演员公会公益活动1次以上;超过6个月的“横漂党员”,每2个月参加演员公会公益活动不少于1次,通过良性互动激发流动党员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党的工作覆盖;东阳市建筑业协会党委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在工地上建起党建室及党员之家,从而推动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

  3.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建筑业、影视文化产业、工艺美术业等一直是东阳市的特色产业,在该市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2016年,东阳率先在全省成立建筑产业发展联盟,成立促进提升建筑业“店小二”服务中心;东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把职业技能竞赛作为选拔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以赛带练强本领,通过技能竞赛,促进技能水平提高,造就一批工艺美术高技能人才,截至目前,东阳市工艺美术界已有高级工艺美术师72名、技师190人、工艺美术师380名、专业技术人才1453人;在2016年度东阳市纳税百强企业中,影视企业占25家,其中超亿元3家,纳税合计14.46亿元,占百强税费总额的26.5%;建筑业占11家,纳税合计7.27亿元。

  深化放管服务改革工作简报二

  甘肃省酒泉市高度重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将其作为2017年重点工作,与机构编制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动、同落实,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推进。

  一是调整议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强化协调沟通配合,对市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领导及成员进行了调整,加强了组织领导。进一步细化完善了协调小组各专题组、功能组的职责和参与部门。并将协调小组办公室(综合组)由市编办、市审改办调整至市政府办公室,提高了综合协调的层次,加大了沟通推进的力度,有效确保了“放管服”工作的上下贯通、部门联动、整体推进。

  二是扎实安排部署,统筹协调推进。根据国务院和甘肃x政府对2017年“放管服”改革的部署精神,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会议,总结了全市“放、管、服”改革各项工作,听取了各专题组、功能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开展交流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经验。审定了2017年“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做到了安排部署扎实,任务分工明确,措施要求具体。

  三是细化分解任务,责任明确到位。按照全市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会议的要求,紧密结合全市深化改革和国务院第十四督查组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要求,从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创新、优化政府服务三个方面细化了“放管服”改革的任务,并对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并联审批、“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等模式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到了既定任务积极推进,又限时间整改到位。

  四是创新监管方式,确保整改到位。为强化“放管服”改革和事中事后监管,市审改办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的作用,积极对接发改、工信、环保、安监等相关部门,按照一个监管领域一套方案,由各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加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规划设计等重点领域行政审批事项监管,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开展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同时,坚持以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抓手,开展各领域的监督检查工作,实现随机抽查事项覆盖率和行政执法事项达到100%,确保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简约性。

  五是创新考评机制,加强督查指导。积极与市委考核办、市政府督查室沟通对接,力争将县(市、区)政府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任务完成情况、工作配合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制定考评考核办法,加强考评力度,有效推进全市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