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引导学生学会休闲工作计划
休闲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来说,休闲不是偷懒,不是只顾一时不顾将来的消极态度;休闲不是只有失而无所得;休闲也不能看作是无所谓的空闲,可以随意填补;休闲更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一个人若没有能力来处理自己的休闲生活,往往就成了各种不良社会行为和种种社会变态病症的根源之一。因此,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休闲。
一、休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功用
国外有这样一则推销钢琴的广告:“学钢琴的孩子不会变坏,请买一架×××牌的钢琴吧!”乍一看,这广告有点言过其实,然而稍加推理就能悟出其中隐含着的深刻寓意:辅导孩子学会一种正当的休闲方式(如学习弹钢琴),孩子或许就不再去惹事生非了。因此说,休闲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它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松弛身心。这个功用容易理解,也是人们重视休闲的一个原因。休闲能松弛身心、平衡劳逸、滋润人生、创造新的生机。静坐、平躺是一种休息,当然也是必要的,但休息不等于休闲。休息往往只能消除体力上的`劳累,而不能消除精神上的倦怠。积极的休闲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减轻压力。在心理治疗的实践中发现,使人“紧张”、引人“注意”比较容易;使人“放松”、“松弛”就没那么容易了,而休闲作为生命的“润滑剂”却可起到让人松弛的作用。
2。满足业余爱好。学生的学习是按照统一的大纲进行的,而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多方面的。如果教育者只一味地要求学生学习,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会被扼杀。正确的休闲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娱乐中增强积极的自我形象,产生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
3。促进成长。过去人们只是把休闲看作休息,后来发现休闲有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满足个人心理需要的作用,现在人们又发现休闲具有促进自我理解、自我发现和自我发展的功能。休闲能潜移默化、自下而上地起到正规教育的补充作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均衡发展,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学会休闲
读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的人,都为鲁迅童年有这样一块荒芜的百草园作为读书之余的休闲场所而神往,也对农家孩子润土能有各种有滋有味的玩乐感到羡慕。
现在中小学生在学校和家长的严厉管束下,往往不会休闲、不会玩乐、不会游戏。许多学生当然也包括许多成人,认为星期天睡懒觉就是休闲。许多城市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很好休闲是因为生在城市,而农村学生则认为自己休闲不好是因为生在农村。其实,休闲的质量虽与环境有关,但主要还取决于自身对休闲的认识、态度和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休闲辅导,他说:“从童年就培养积极休闲的习惯,是我们教育方针的重要原则之一。”他要求学生选择能增幅精神力量、充实精神生活、获得精神财富的休闲活动。他不主张学生把时间消磨在无目的的、纯消遣的闲扯、看电视、跳舞等活动上。他要求学生的休闲要充满生动的、能触动思想的、有深刻道德、理智、审美的感受。
休闲活动从内容上大体可分为娱乐、体育、交往、审美、求知五大类。从休闲辅导的角度来看,教育工作者在安排好学生在校课余的休闲活动的同时,还要安排好学生的社区休闲,包括电影院、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馆、俱乐部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也将为丰富个人的休闲活动创造各种条件。
三、班主任应教会学生懂得休闲的伦理
休闲具有两重性。有些学生闲来无事,就打架、惹事生非,甚至给社会造成危害。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懂得休闲伦理,提升学生休闲生活的品质,防止不正当休闲给自身和社会造成的损害。学生能否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爱好,选择适宜的休闲时间、场所和方式,是学生是否真正会休闲的一个标志。
人在休闲活动中,常和他人或社会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休闲活动必须遵守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原则。例如,不妨碍他人的安宁,不影响他人的稳私。一般来说,安宁是休闲生活的氛围特征,但有些学生以叽叽喳喳、吵吵闹闹,甚至喧哗蹦跳作为自己的休闲,这样的休闲,当然也应以不妨碍他人的安宁为度。其次,休闲不得损害他人的利益,不得损害公共财物,不得有损社会风气。孩子在家庭中休闲,需家长的监督和制约。家庭休闲应尊老爱幼、和睦友爱,父劝子规,子孝父慈,使家庭成为高品位的休闲场所。
总之,休闲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班主任必须重视并给予正确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