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八佰观后感500字

阿林

大学生八佰观后感500字1

近日有幸参与公司组织的电影《八佰》观影活动。对于生长于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一代来说,电影《八佰》阐述了一段我不曾了解的一段历史。在上学的时候我们了解到1937年,对于中国而言,可谓多事之秋,先是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再到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同年淞沪会战在上海打响,也就是《八佰》这部电影中的战争。

《八佰》是以四行仓库保卫战为原型的抗战题材影片,描述了以一条苏州河为界两地不同的景象,河的一边血肉模糊,枪林弹雨。河另一边万家灯火,歌舞生平。河两岸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又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因为战争误打误撞被编入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被迫经历了这场战斗。

四行仓库像是中国抗战的缩影,仓库里的几百人并不想当英雄,也不是逞英雄。只是希望通过这些人的牺牲能够唤醒对面租界里的国人。影中的核心在升旗的片段。升旗之前,逃兵在逃,群众在看。人人想避而远之,安安静静的当观众,士兵只能被动挨打。

升旗之后,士兵敢战,群众应该援,大家开始明白,自己必须是舞台的主角。影片中有很多感人的场景,比如那些帮着炸药的纵身一跃,比如租界赌场的刀子冲破枪林弹雨将电话线送到对岸;再比如何香凝的: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比如大学教授在募捐时将项链扔下楼去,在看到士兵在撤离时被射伤;比如赌场的老板,用斧头劈开柜门,拿出医疗物资给士兵,这些场景不正是仓库里的士兵用生命换来的嘛!

电影的最后用一个远景的形式展现了当下四行仓库遗址依然屹立在繁华上海的一角的场景,一方面可提醒后人勿忘国耻,另一方面以当今的繁荣的上海反应出中华民族的崛起。

大学生八佰观后感500字2

管虎导演的《八佰》上映后,我一直密切关注着,近日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观影活动,也算圆了观看《八佰》的心愿。

电影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四百二十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在上海四行仓库。“五人为伍,百人为卒”,于是影名《八佰》。

伴随着灯光的关闭,电影开始:一支保安团穿梭在杂草丛生的荒原,几个人嘴里念叨着湖北方言,“迅速打扫战场,秋收前回家收庄稼。”怀着疑惑的想法随着镜头一拉,不远处便是黑烟滚滚、断壁残桓、满目苍夷的上海城,心里一窒,他们此去必凶多吉少。镜头一转,保安团被日军发现,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不得以以逃兵的身份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

随着镜头一暗,一条苏州小河分隔了四行仓库与英法租界地,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狱,形成强烈对比,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给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战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日军组队扛着钢板阵冲到最薄弱的西墙下,爆破楼体,我方手榴弹又不起作用,在这最万分危急的时刻,一个从电影一开始就没出现的小角色却让我记住了他的名字—陈树生。

他脖子上挂上两捆手榴弹,冲向被日军炸开的墙口,拉开弦又身中数枪,毅然决然的纵身跳了下去。嘭!接着一个又一个战士捆着手榴弹跳了下去,听到那声“娘,孩儿不孝了!”我已经控制不住眼泪,握紧的的拳头一直没松开过,正所谓“我以我血荐轩辕”。

国难当头之际,看赌场的小刀哥、台上的戏子、女童子军、没了工作的老师,都成为了英雄的化身。恰恰是这样一群卑微的普通人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顽强的抗战,宁死守护国旗不倒。

这部电影观看完,我迟迟不能从悲伤中缓解过来。可以说电影中的许多片段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还有来自民族苦难的同情,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气,小人物在家国大义面前的舍生取义。

电影之中的那匹大白马,在如此混乱的战争环境中,通体雪白、长鬃飞扬,它代表的是希望和未来,也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无畏不屈精神的延续。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我们要牢记历史,要努力变得更加强大,才不会让历史重演。

大学生八佰观后感500字3

今晚看了刚上映的电影八佰,说实话给我的震撼还是非常大的,看完这部电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都是有血有肉的战士,他们也有亲人,也有朋友,但他们还是选择了放弃小家保护大家。

面对日军无法用手榴弹炸开的铁板,多少名战士依然跳了下去,舍己为人并高声喊出自己的名字,身上绑着炸弹,伴随着炮声消失在雪国之中,你以为他们就这样白白牺牲了吗?不,他没有历史,会记住他们,他们都是勇敢的英雄,永远不会忘记!

隔岸观火的百姓们,虽然战争就在眼前,中间只隔了一条苏州河,但用天堂和地狱形容毫不夸张,一些爱国人士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刀子拼命给战士们送电话线,知道这场战争不仅仅是400多人,更是中华人民的战争!

一位姑娘给战士们来送旗,如果升旗的话,日本人就会发动猛烈的进攻,战士们会损失惨重,即使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选择了升旗。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他们并没有害怕没有退缩,用身体护住国旗,不让国旗倒下,一波又一波人跑出护旗,他们想让隔岸的中国人知道中国还在,他们没有亡。

直到最后,战士们都向租界撤退时,子弹如雨似的打到了桥上,一支由中国建立的敢死队拼命掩护着队友撤退,此时的桥已经不再是灰白色,而是被鲜血染成了血红色,这时他们也不忘队友,冒着生命危险把队友扛到安全区域,群主们伸出手挡挪开挡板,发了疯似的想把战士们拉过来,他们面对枪林弹雨,无所畏惧,这八佰人是真正的英雄,不只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大学生八佰观后感500字4

导演管虎说:“那一天,三万多人在对岸看。开始盲目的看客多,随着战事加剧,都亲了,都是自己人,开始投入,开始悲悯”。的确,最开始租界人民在面对日军入侵时是这样的,于是视角放在了对岸麻木的民众身上。

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外国租界的灯红酒绿与上海仓库的刀光剑影形成对比,这就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吧。

陈数生绑着满身手榴弹,大步向前迈进,我们看到的是他义无反顾的背影,猛然纵身一跃,跳进日军钢板阵,炸得敌军血肉横飞,只留下八字血书一封:舍生取义,儿所愿也!战士纷纷效仿,没有一个人在喊口号理想,喊得都是爹和娘,毕竟他们也都只是孩子,可是却没机会再有别的身份了。于是日军未三小时攻下四行仓库,国人燃放烟花庆祝,外国人也在一同欢呼着,何先生说,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后来会长要给像孤岛一样的仓库需要与外界有交流,于是派出人顶着一面外国旗帜去送电话线,一个又一个人报名然后失败,大家都在劝他们回来不要去了,后来看管赌场的混混也有所感,对着军人遗像拱手致敬,与老板告别后就跟着公交车带走了,之后的动作一气呵成,扔衣服、束头发、按手印、跑桥,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的热血自由。“巴蜀商会沪江堂,小辈刀子请愿!弟子从小跑得快,愿意一试!”动作利索地刀削拇指,按好红手印把刀插在会长面前就往桥上跑,中弹也不回头,而这一跑,有去无回,身陷血泊。“这些孩子,个个都是爹娘生的啊,专诸要离是也!”

我觉得国旗当是最强烈的意象,哪怕知道升旗就会被日军袭击,但战士还是决定升旗,升给对岸看,升给敌军看,升给全世界看,升给自己看。我们还在,中国人还在,中国军人还在站在这里,一步都没有退走,中华不亡,中华民族必胜!为了护住国旗,战士们相继倒地,堆成一座小山丘,国人无一不哭泣,于此同时也唤起了游走四面八方的方先生与更多人的良知,他们不再是事不关己的态度,他们从最初隔岸观火的“吃瓜群众”,变得开始牵挂对岸战士的命运。时刻通过望远镜关注仓库情况,最后愤然拿出猎枪站在阳台射击的教授,劈开柜子捐出吗啡的赌场女老板,歌女伊娃李捐款被说嫌话,但她说,我父亲是中国人,人群中的小女孩向撤退的战士们敬礼,最让我身临其境的是一只只手伸过铁门迎接枪林弹雨中冲过桥的战士,他们的民族意识在慢慢觉醒。

而白马几乎像小说中一样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影片,开始它被关在马厩里,后来在一片混乱中跑出仓库,它在阵线前策马奔腾好不自由,回到仓库后载着团长去和敌军首领谈判,最后战役结束它轰然带着血出现在仓库前。除此之外还插入过两次古战争中,骑着白马的京剧武生单枪匹马对阵敌军的千军万马。我认为这匹白马和人的成长历程有些许契合,本来都只是些普通百姓,却被迫充军卷进战争,所幸他们最后都从惊慌蜕变到勇敢,明确了自己的位置和使命。

特派员说,这些人的热情,不会改变战局。国府将这场战斗定义为笑柄,于是这场战争注定失败。那这有什么意义?因为这是我们的家。历史会记住这里,记住这些人。谢晋元说,“这场战争我们败了,因为我们的名族病了,但是对面的人看到了,这些民众也会作为种子唤醒更多的人,活着就是胜利!”

丈夫许国,实为幸事。

时势造就英雄,英雄书写历史。

终有一日,我们的旗帜会飘扬在富士山头。

大学生八佰观后感500字5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这就是电影《八佰》呈现的画面,影片一经上映票房就破亿,它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

《八佰》中的人物并不是单单纯纯的非黑即白,而是掺杂许许多多的灰色地带——租界的民众、起先想要逃跑无意抗战的士兵、开赌场的大姐等等。他们不是纯粹的“黑”,也不是纯粹的“白”,他们是等待被“唤醒”的一个个“灰色”的灵魂。他们的“黑”在于放弃抵抗沉迷于眼前的美好幻景,他们的“白”在于愿意为八佰壮士捐物资,在于企盼出现一个崭新的中国。

“我不能死,我娘还等着我回家呢。”这是剧中的一个人物端午说过的一句话。由此可见,他们所令人愤怒的“黑”其实是由每个人对团圆尽孝这一期望的“白”所产生的。每个人都有恐惧,每个人的无畏都需要被唤醒。

影片中的苏州河(吴淞江进入上海市区后被上海人称为苏州河)隔开了租界和四行仓库,隔开了浮于表面的繁华与令人战栗的荒芜。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说过:“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河的这岸是“满目萧然”,河的那岸却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反差的确让人心酸与愤怒。“天堂”充斥着愚昧与麻木,“地狱”充满了不屈与坚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狱,而“地狱”承载的却是我们这一民族的脊梁。

当主动请缨的壮士们一个一个从楼顶无畏跃下引爆自己时,那接连不断的爆炸声真正炸醒了河对岸愚昧无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众。“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这一句台词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底。当国旗被升起国民欢呼叫好时,当一双双国人的手伸出时,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真正被唤醒了。

电影中还有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日本军官和谢晋元团长的会面。身骑黑马的日本军官和身骑白驹的谢团座无疑是影片中一大冲击波,黑暗和光明、绝望和希望被巧妙地转化成日本军官的黑马以及八佰壮士的白驹。而当河对岸租界的民众们看到奔驰的白驹时的兴奋,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则是对希望的渴望,对光明的向往,对中华民族会重新站起来的坚定。

而影片最后在废墟中踏出的带着血红色的伤口的白驹,则意味着中华民族遭受重重磨难,早已千疮百孔却仍然充满希望仍大步昂扬地向未来驰骋而去的中华民族的脊梁。

那匹白驹,它是希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一起,重新燃起中华民族的自豪,塑起中华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