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印度电影的观后感1
清明时节雨纷纷,小长假第一天有雨的日子,选择“躲”到影院看一场印度电影《起跑线》,上午的场次偌大的影院只有连我在内的4个人,基本上我可以把双脚搁在前排的座位上,把包包放在身边的座位上,这种貌似包场的感觉特别不错,简直是VIP贵宾级待遇,这就是错峰观影的好处。
从小就对印度电影有好感,印度出美女,印度片载歌载舞美轮美奂,印度片内容往往有许多反转情节,剧情一波三折,直指人性最深处。
此番观摩的印度电影《起跑线》也不例外,说是喜剧,但是从头看到尾我没觉得有啥让我可乐的,倒是反映的都是些社会现实的问题,贫富差距、教育平等、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的尖锐矛盾。
故事《起跑线》讲述的是一对中产夫妇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千方百计为其择好的受人追捧的私立学校,在择校过程中屡屡受挫却逼得夫妇两屡屡出招,甚至不惜假扮穷人到贫民窟生活以期获得贫困生的审批通过名额,把本应属于真正的贫困生的名额给侵占了,直至中产夫妇搬回高级住所,曾无私帮过他们的贫民窟的兄弟找上门来,谎言揭穿时,男主人意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却又被道貌岸然却很卑鄙的校长而驳回,让男主人出了下下策,当众讲述自己的故事,揭露校长的真面目,最后把自己的孩子转学到了自己资助的公立学校读书了。
印度电影依旧走反映社会现实、人性善恶的路线,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钱人的思想不一定都高贵,穷人的境界不见得低俗。在印度这样一个贫富差距悬殊,人口稠密的国度里,有很多人情人性的文章可做,一如同样人口稠密的中国。
记得_年看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即便是励志电影,依然揭露出了印度官员的很多阴暗面,此番的《起跑线》也不例外,这大抵也成了阻碍印度发展的最大的绊脚石。
看电影,一方面看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领略印度风情,对印度贫民窟印象深刻,对印度最底层人民的生活感同身受,但是环境不好人却不一定不好,许多的善良真诚在人贫困的时候最看得到感受得到,反倒是富有了却有点麻木了似的。
看了电影,我陷入了沉思,若是年轻些,我一定觉得现实会像电影里一样美好,但是现在年纪也不轻了,也经历过一些挫折打击,反过来再想想若是此事放到现实里,碰到同样的情况,有几个人能做到像男主人公一样大公无私,我心里打了大大的问号谁还不是想尽办法挤破了头不让自家孩纸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啊!其实以我的个人成长经历来看,人本质好的到哪里都好,不管是私立学校还是公办学校,不管是到上层做事还是留守基层干活,自身过得硬才是根本,外因或许会干扰一时,但是内因则决定一世,所谓的起跑线都是目光短浅的人定义的,人生漫漫长路,是场马拉松跑,起跑线的作用微乎其微,要有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理念才能笑到最后。
有关印度电影的观后感2
上周末晚上去看了电影《起跑线》,回来之后又看了朋友圈分享的西安《问政时刻》,感觉人生真是不容易。
其实电影《起跑线》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核心思想就是孩子要上学,要上好学校,上好学校才有未来。和很久以前赵薇、佟大为演的《虎妈猫爸》一个套路。电影中,中产阶级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上学问题充满焦虑,为了送孩子去名校费尽心思,花招百出,只为让孩子可以在同龄人中赢在起跑线上。在电影中,妈妈不计成本要把孩子送往名校,反复强调:女儿进不了好的学校,她自甘堕落、自暴自弃、自毁前程的几率便会呈指数级放大。因此电影中的父母们为了让孩子未来能实现阶级跨越或是至少保住现有的阶层地位劳神伤财、忍辱负重、乃至不择手段。
庆幸自己早早毕业的同时,不难发现身边已婚已育的同事朋友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与电影电视里的家长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靠着自我奋斗积累财富并成长起来的这一代父母,觉察到我们这个时代上升的通道正越来越窄,人与人之间竞争越发激烈,世界早已今非昔比,每个人都在拼命奔跑。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同时,教育竞争的愈发低龄化,某种程度上正是人们对于后代发展危机意识的本能反应。这种恐落人后的心态在群体发酵后,形成了所谓“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怪圈,你今天不好好学习就上不了好的高中,上不了好的高中就进不了好的大学,上不了好的大学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找不到好的工作......人们深陷在这种焦虑中无法自拔的同时,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赤裸裸的现实。同样的上学,名校以及普通院校的师资投入相距甚远,在资源倾斜的环境下成长的小孩成才的概率注定要比放任自流的教育模式下高。父母们为了多一点点的资源争得焦头烂额,只为能尽力推孩子一把,让孩子有更高的起点。
小时候看电视,电视里的财主,富翁总是又蠢又坏,他们的孩子都是纨绔子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穷人们身上总是散发着善良,机智,真诚的光芒,而他们的孩子也继承了这样的优点。长大后才发现,世界其实不是这样的,愚昧与贫穷往往相伴相生,所以才会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相反,大部分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比起普通孩子他们甚至更优秀,条条大路通罗马,他们就出生在罗马。上了大学之后也发现,家境优渥的同学更多才多艺,待人接物也更自信从容。原来这早就不是大家以为的有钱人不重视学业只需要继承家业的时代了。有钱人更重视教育,在个体发展上进行更高比例的投入,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下的孩子,个体的发展层次会逐步与穷人之间的发展水平拉开差距,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这将成为一个发展循环。社会在进步,大家常爱开玩笑说,那些比你好看的,比你有钱的,比你还努力,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正在成为大范围的共识。
所以,电影里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用尽浑身解数也可以理解。现实生活中,为了孩子的上学就业父母们也始终绷紧一根弦,害怕出现哪怕一点点的差错。课外补习班,培训班样样都不能拉下,生怕孩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艺术源于生活。看完电影中为上学苦心孤诣而不得法的父母最终卸下包袱坦然面对未来,现实中,《问政时刻》的教育局领导们让学龄儿童的父母们更加焦灼。有关教育问题已是老生常谈,问题就算得以纠正也不是一朝一夕。我们只能期盼事物都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现阶段的父母们还是要咬紧牙关为了孩子做出最大的努力,未来是什么样,谁都说不清楚,但是只要还活着,没有什么比放弃更难。毕竟,像电影里的中产阶级潇洒的离开名校后也能改变一所普通学校的财力物力就已经让绝大多数人望尘莫及了。
有关印度电影的观后感3
电影不错,值得一看,看的角度不懂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吧。暑假前看了他主演的《厕所英雄》,这是相类似的电影。
男主是个宠妻狂魔,为了妻子的健康,要给妻子做卫生巾的事,然后就出现各种反对和挫折。最终妻子被娘家人带走,他自己也毅然背井离乡,要做出更好的护垫。
经过很多挫折后,女主成了他的第一个顾客。女主是一个非常有才华也很聪明的女大学毕业生。后来在女主的帮助下,他的护垫机器获奖了,这有段非常感人的情节。村子众人都为男主高兴,男主母亲在报纸上看到自己很久没见的儿子,说了句他瘦了,一定受了很多苦,然后落泪了。
然后,男主打电话给妻子,结果张口闭口就是护垫的事,女主很生气的说,过了这么久,都不关心自己,就知道那个东西。哈哈哈,果然,男女的思维真差很多很多啊!直男有直男的活法。
虽然又机器成功了,但是推广还是有问题,在女主的大力帮助下,这个产业才慢慢的成功了。男女主角感情也开始走点微妙了。女主给男主塞衣服,男主妻子电视上看到男主,第一眼就说他自己不会塞衣服的,真是眼尖。
后来男主去了联合国做演讲,上场前女主吻了他一下,演讲那段也挺感人。演讲后,女主又要亲男主,男主的妻子打来电话,男主开始抉择了。糟糠之妻不可弃吧,男主在纠结中也给出来最终的选择?回国的飞机上,女主是真的聪明也很明白事理。女主说了些话,自己和男主三观不来就不合,没必要迁就或者纠结的吧。回国后,她父亲问她为什么放手,女主哭着说,只有让他走,他才会自信,过得开心,继续露出那蠢蠢的但很感人的笑。女主很伟大。
电影最后的彩蛋,男主还是和妻子在一起了,过着这本属于他的生活。
整体看下来,感受很多。一个有上进心的男生真的很有魅力吧,即使是直男,连女大学生都会喜欢呢,哈哈哈。糟糠之妻不可弃。女主的放手很明智,她很聪明,说的那些话概括就是三观不合,没必要继续了,但她后来和父亲的谈话又哭成那样,让人有些费解,女生是个奇怪的东西。男主妻子观察入微,这让直男哪个受得了啊。
当然女主和男主的妻子都是很漂亮的印度女子。女主的大框眼镜,让我决定以后还是把我的也戴上吧。一些特写镜头,让人觉得印度这样的女性是真的漂亮。高中不知道在哪读的什么文章,就说印度的女子才是主流的审美,或者那种近似古铜色的肤色,才让她们有她们的美吧。
当然,印度电影还是有一言不合就跳的情节。哈哈哈!
有关印度电影的观后感4
今天看了电影《印度合伙人》,感触颇深。电影讲述了一个深爱妻子的普通男人的故事,他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修理工,为了爱妻的身体健康,研制出了低成本的卫生巾生产机。
在印度,女性的生理期被认为是不洁净的,是会玷污神灵的,于是,生理期的女人会自觉把床铺搬到外面去,并且避免和任何男性——包括自己的丈夫接触,因为她们默认自己是“脏”的,不能与家人一起吃饭,厨房也是她们的禁区,女学生在生理期也不能去上学。
由于经济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压制,她们只能用旧衣服、脏抹布,甚至树叶、锯末解决,卫生状况堪忧,很容易感染疾病甚至死亡。男主人公拉克希米,出于对妻子无比的爱,把工作丢在一旁,执着于自制卫生巾的“大事业”。但是这条路不好走,被家人误解,被村人鄙视,甚至要吊死他,妻子也受不了他的“疯癫”回了娘家。各种困难接踵而来,但是这些都没有压倒他,因为他要让妻子的羞辱变成尊重,他有深深的使命感,他不但要让妻子有尊严,还要让全印度6亿女性有尊严,经过不懈努力,他成功了,最终打破了一个国家长久以来的陈旧观念。
他的大爱堪比圣人,他改变的是人们长久以来牢不可破的陈旧观念,给了女人尊严,并且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俨然一位救世主。他为什么能承受那么多压力呢?我想应该是因为意义,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曾经有一位美国记者观察过特蕾莎修女照料一位千疮百孔、散发着恶臭的病人的过程,他觉得那个过程如此恶心,他说即使有人给他一百万美元他也不会做。特蕾莎修女听他这么一说,微微一笑回应道“对啊,即使给我一百万美元我也不会做。”
这个电影,男人女人都应该看看。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或者成功女人背后的男人,也同理),不光是默默付出的意思,还可以激发男人潜力。电影的男主人公,正是因为看到妻子生理期的痛苦与屈辱,激发了他自制卫生巾的念头,这就是创业的开始。现在的年轻人,想要创业,却毫无头绪,是不是因为没有找到真爱的人,潜力无从激发啊?
有理想有目标的状态很好!主人公拉克希米确立了自己的目标,义无反顾地投入进去,他的生活是充实的,是有意义的,是充满希望的,他不会浪费时间,他不会有拖延症。年轻人如果总是犯懒、拖延、得过且过,或许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实现目标的意愿不够强烈、缺乏坚毅的品格。
一个人的行动力是否强,就体现在日常小事中。拉克希米看到街上卖的打鼓小猴的玩具,受到启发,改造成切菜机,减轻妻子做饭的辛苦。看到妻子坐在自行车后面不舒服,马上动手给妻子坐了个椅子。看到妻子生理期的痛苦和屈辱,动手自制卫生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键要行动起来,不能只是空想,而迟迟不肯行动。
这让我想到一个实验:两组人分别做陶瓷杯子,第一组被告知“做得越多越好”,第二组被告知“要做出最完美的杯子”,结果就是,第一组作品很多,而且不乏品质不错的作品,而第二组却迟迟不动手,一直在思考~推翻~再思考,最终作品很少而且质量不佳。
总之,电影不错,值得一看,更重要的是看完之后的思考和应用!让我们不断进步吧。
有关印度电影的观后感5
刚刚看完《印度合伙人——护垫侠》,已经关闭的电脑,又被我重启电源键。深夜,不仅仅适合睡觉,还适合思考,此刻,有些莫名的感动,有很多话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不知道,看完电影的你,会不会有相同的心境。
看到印度合伙人的介绍,就在期待着上映,史上第一部关注女性生理期的电影,印度6亿女性,只有不到12%的人,在使用姨妈巾,而其她的女性,使用的是布,草木灰等等,并且,愚昧的世俗思想,让女性羞于谈及女性的隐私。影片里,有很多的场景会引发共鸣,比如,隆重而盛大的成人之礼,狂欢过后,只有一句特别简单的交待——会有点痛!比如,发自内心想做一件事,却遭遇旁人的讥讽,冷眼,嘲笑,甚至是驱赶;比如,拉克西米,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比如,当拉克西米让村子里的女性,通过分享姨妈巾,赚取生活费,像阿拉神灯一样,解决很多困扰女性的问题……如果,你也是一位爱善天使,我相信,你也会有很多深表认同的地方。
20__年,我看过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叫《沙漠之花》,那里有着复杂的文化和历史,有1。3亿的女性,在3岁左右,就要经历生殖器_,特别残忍,看得我心惊肉跳,而今天,这部改篇于真人真实的印度合伙人,却让我内心有着满满的感动和欣慰,感动的是,总有一些善良,是发自内心的爱,如果没有拉克西米对于妻子那一份浓浓的爱和关怀,他不会关注到女性最脆弱的时期;欣慰的是,善良的人,总会被这个社会,温柔以待。
拉克西米在演讲时,说到,有烦恼,就有机会,如果人活着,没有烦恼,跟死了有什么区别?在人口众多、宗教信仰浓厚的印度,机会不是一般的多,不过在如此迷信的社会,能像拉克西米一样获得成功的人,估计也是凤毛麟角了。影片中55卢布的护垫难倒了一大批英雄好汉,生理期的五天更是让女人浪费生命,根植在人基因里的封建迷信铲除起来是相当的困难。真正解决问题才算是完事,自己的老婆能保护的了,才算是真正的男人!
在印度,有拉克西米,在中国,有三师兄,我们这一群爱善天使,就像电影里,那个女二号一样,被一份初心感动,被一种简单纯粹所感染,放弃职场,在一个新领域扎根,在看影片的时候,就像是在看三师兄的经历一样,因此,我无比坚信,未来,我们也会拍一部电影,叫爱善合伙人。
影片里,禁锢的封建思想,让众多女性完全没有健康的意识,并且,谈“巾”色变,家里的先生整天研究做卫生巾,让妻子觉得特别羞愧,甚至,以离婚相逼,而在爱善,咱们的经销商,大部分从事爱善,都是从家人反对,亲人瞧不起,甚至是先生的嘲讽开始,对于影片主人翁的经历,我们都有着相似之处,当拉克西米得知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可以获得几千万时,他选择回村,去推广自己的机器,去生产姨妈巾,从大工厂生产的几千万一台的机器,到他发明的只需要9万一台的机器,他说,他是希望更多的女性,能够用上健康的,安全的姨妈巾。这何尝不是爱善人的心声呢?
为什么,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爱善有呢?全球首款100%竹纤维的卫生巾,来自于爱善集团,三年时间,通过100多次打样,52次技术升级,19位中外专家的研究,才有了取自四川峨眉山的慈竹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俏妃竹纤维卫生巾,这一切,只因咱们的三师兄,中国卫生巾王子,他有着匠人精神和那颗为天下女性谋福祉的心。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全部在爱善,深耕于一个领域,他的正念力与正确做人做事的理念,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30万中国女性。
最后的亮点,是拉克西米在纽约的那一次演讲,真正精彩的演讲,从来不在于语言的华丽,而是情感的流露,真实的表达,诙谐的演讲,一路走过来的艰辛,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难,那一颗从未改变过的初心,让我在拉克西米的身上,看到了简单纯粹的力量,这一份力量的源泉,是内心深处,浓浓的爱。
来来强烈推荐你来看《印度合伙人》。
如果你正在迷茫,看完影片,你会找到迷茫的根源;
如果你正好身边有亲人在从事爱善天使,看完影片,你会明白那一份坚持与执着背后的信念;
如果你是一位创业者,看完影片,你会明白,创业最可贵的精神;
如果你是一名爱善天使,看完影片,你会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如果你是爱善天使的忠实用户,看完影片,你会暗自欣喜,因为,有眼光的你,会明白,爱善天使四个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