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焰火个人观后感1
《白日焰火》给人最深的印象之一就是影片带有较强的个人风格。虽然影片导演刁亦男此前只有《制服》和《夜车》两部作品,但是在这部《白日焰火》中透露出来的他对于电影叙事与表达的掌握能力和影片类型化与风格的控制能力都是表现的非常成熟。影片虽然是一部悬疑色彩浓厚的电影,但整部影片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谜底揭晓之后的释放感,更有着对于人性困境反思的沉重感在内。
首先在影片的整体风格而言,和前面的两部影片一样,《白日焰火》同样带有浓厚的“作者电影”的特点,完全体现了导演较深厚的文学根底与对于影片较强的掌控能力。作为一名此前在业内混迹多年却并无多少名气的导演,刁亦男却以自己较少的产量坚持着自己的风格与底线。
在《白日焰火》中,虽然是以一个命案为背景的故事,但刁亦男更着重表达的是在这个事件中的每个人所面临的选择与人性的困境的表达与刻画。廖凡饰演的失败的警察与桂纶镁饰演的凶手在某些方面有着想通之处,共同的困境都让他们面临着一种被救赎的潜在渴望,而这也成为推动影片感情线与人物动机的一个主要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刁亦男着重刻画的是落魄的廖凡在自我救赎过程坚持与困境,以及桂纶镁角色在人鬼之间游走的困境与失落,加上两位角色在选择过程中的游离不定的心态与感情波折,凸显的是一个人性选择方面的真实与无奈。
影片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片尾廖凡在案件侦破后独自起舞的画面,包含着一种解脱后的释放和选择困难下的无奈。可以说,廖凡获得柏林电影节的影帝实至名归,但也正是导演对于角色设置与安排的准确性与多样性,才有了廖凡充足的发挥空间。
影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在类型方面带有浓厚的“黑色电影”风格。这种曾经在好莱坞大行其道的影片类型曾创造过无数经典作品,但对于剧本和导演的要求都较高。《白日焰火》是一部以命案为题材的悬疑色彩较浓的电影,而刁亦男在使用更多的黑色电影的元素上也体现了他对于成熟的电影类型的借鉴与把握能力。譬如在影片的一些具体细节如动物元素的出现上,就借鉴了《猎人之夜》的表达方式;而片中王学兵角色“死而复生”的设置,则明显有着黑色电影经典名作《第三个人》的影子在内。
当然,影片这方面最明显的当属在女主角的安排上,桂纶镁这一角色的设置虽然没有经典黑色电影中那些“蛇蝎美人”的心肠,但这个最终的凶手的设置却依旧是按照黑色电影的女性角色往往是反面角色的设置来进行,只不过根据剧情和环境做了某些改变而已。
而在整部影片的氛围设置上,中国东北冰天雪地的寒冷肃杀环境与大量黑夜场景的运用也使得影片的黑色味道更为浓厚……可以说,《白日焰火》一片在类型上具有较强的黑色电影特色,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影片能够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对于熟悉黑色电影的西方观众而言,整部影片所散发出来的类型片魅力足以让他们沉迷其中。《白日焰火》能够在柏林最终斩获金熊奖,相信也是与这一方面有着重要的关系。
白日焰火个人观后感2
从独立电影一路艰辛走来的刁亦男终于从沉寂的黑夜走进喧嚣的白日,并在当代中国影坛绽放出绚丽的白日焰火,响亮,奇异,举世瞩目。
_年第_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白日焰火》一举拿下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这部由刁亦男编导,廖凡、桂纶镁、王学兵主演的悬疑爱情片讲述了一个在碎尸案侦破过程中男女主人公的人生救赎故事。
五年前的夏天,警察张自力在侦破一桩离奇碎尸案时受伤离职成了一名无所事事的工厂小保安,同年夏天,张与妻子离了婚,事业家庭双双跌入低谷。五年前的夏天,干洗店女工吴志贞的丈夫梁志军被警方认定为碎尸案的受害者,只因在天女散花般抛撒各地煤场的尸块旁发现了煤厂过磅员梁志军的衣物。
一个隧道内的长镜头将故事从_年夏天转场至五年后的冬天,影片也从序幕进入主体叙事。冰天雪地中,张自力事业无成,借酒消愁,却渴望做一个在生活中“输得慢一点”的人;吴志贞少言寡语,冷若冰霜,苟且偷生于变态老板的干洗店。男女主人公的日常生活犹如漫漫黑夜,孤独,无望,直到有一天,这两个在黑暗人生中独自挣扎前行的人因另一桩碎尸案有了交集,张自力通过接近吴志贞找到了真凶梁志军,实现了他作为警察的人生意义,却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吴志贞;吴志贞在张自力身上找到了长久压抑的生命激情与摆脱过去的勇气,却把梁志军送上了不归路,也把自己送进了监狱。影片最后,满地乱窜与冲天而起的白日焰火犹如男女主人公的人生隐喻:哪怕白日,也要绽放,只为冲出黑夜,只为在光天化日之下义无反顾地点燃自己,救赎自己的人生。
由此联想到刁亦男的电影艺术之路。
_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的刁亦男早在_年编导的电影处女作《制服》就曾获第22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龙虎奖,_年编导的第二部电影《夜车》又入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这样的成绩在中国独立电影界已属一流,怎奈独立电影在当代中国过于边缘,两部注重个人表达的优秀影片没能引起国内观众注意,刁亦男只有继续在无名的黑夜中默默前行。
《白日焰火》的成功同样充满艰辛,这部创作8年、剧本被重写3次、找投资就用了4年、最终制作成本仅1000多万元的电影,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拍一部“票房不错的好电影”。这一目标意味着它必须通过审查、兼顾观众口味、使用合适的明星、采取合适的宣传方式,由此带来摄制过程中无数次的痛苦和挣扎,创作者与制片人的艰难沟通、影片与体制的巧妙周旋、制片方与宣发部门的不停争论。选择“票房”与“获奖”中的任何一项都比这容易得多,然而因为对电影艺术的爱,对市场承认的渴望,刁亦男和他的制片人选择了最难走的路,这期间多少痛苦、折磨、忍耐无法向外人说,一如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在黑暗人生中的挣扎。
如果说作品是作者情绪的投影,那么编导刁亦男对电影艺术的爱就如同张自力对吴志贞的爱,对市场承认的渴望亦如张自力对找到真凶重回主流社会的渴望,当爱变成折磨、渴望变成背叛,奇异的白日焰火就会奋力挣脱黑暗,绽放于喧闹的城市上空,让世人惊艳。“焰火一般是在晚上放,但一个人如果在白天放焰火,可见他的决心有多大,他想挽救某种东西的决心有多大。宁可你们看不见,这个焰火也会努力绽放,它也许比夜晚的焰火更美,更富有真正的希望,真正的温暖,真正的复苏。”这是刁亦男对影片名字的解读,更像是一批坚持自我表达却无法获得市场认可的电影人的内心独白。
_年到_年,正是国内电影产业高歌猛进的十余年,刁亦男却在不停长个但不甚健康的浮躁环境中坚守着对电影艺术的初心,延续着自己从《制服》到《夜车》的底层失败者故事。如今,《白日焰火》虽然换成了好演员,拿到了大投资,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电影路线,把中国情境下那些底层失败者欲哭无泪的故事拍得节制而悲伤,终于得到世人认可。
那些黑夜,痛苦与挣扎积攒着能量;哪怕白日,也要奋力绽放奇异的焰火。
白日焰火个人观后感3
等一下,什么叫好看,什么叫不好看?吸引人叫不叫好看,会讲故事叫不叫好看,揪着心看到最后才释放叫不叫好看?
抛开金熊奖、银熊奖的外衣,这是部很写实的电影,其实一开始我也是不能免俗的带着好奇心去看的,这个得了金熊奖的最佳影片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男主角张自力(廖凡)在故事一开始的时候就很洒脱不羁,标志性的胡须很男人。因为在调查碎尸案过程中有两个兄弟被枪杀了,案子又没有头绪,渐渐地迷失了自己,或者说失去了做警察的动力,所以后来被分配到了一个工厂保卫科上班,也许是凭着自己的专业嗅觉,或许是因为溜冰鞋的暗示,他慢慢找到了一点头绪,开始主动去调查这个嫌疑最大的吴志贞(桂纶镁),并逐渐的爱上了她,这个我看的出来。在他的真心打动下,女主角终于放下了防备,对他摊了牌,把那个曾经为她碎尸、隐姓埋名的、“活死人”丈夫梁志军(王学兵)带到了警察的埋伏里,并被当场枪毙了,在我以为故事的情节快差不多的.时候,张自力发现原来他深爱的这个吴志贞才是_年那个碎尸案的杀人凶手,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内心挣扎,但是最后他还是找到了一个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因为爱她才会这么去帮她吧,那就是让她去自首,她最后也给了自己一个解脱。
或许真正的自由就是坦白吧,压抑了这么多年的怨恨纠缠和对现实世界的厌恶全部都完完整整、彻彻底底、干干净净的结束了,张自力是这样,吴志贞也是如此,明白了这个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网友评论张自力最后那段独舞真的是表达内心情感的最好诠释,动作粗放有力,表情自然放松,节奏感超强,巨舒坦;明白了这个就不难理解张自力之前为什么要带着吴志贞坐上了咯吱作响的破旧的摩天轮去眺望那个曾经的“白日焰火”歌舞厅,劝她自首,给她机会,让她明白他的爱有多深;明白了这个就不难理解张自力为什么要在吴志贞被警察拷走的时候在漫天的雪地里放焰火,焰火象征着什么,仅仅是为了扣住电影的题目吗,还是自由、美丽,或者说是我的想象力有限?又或者是他给了自己一个自由,给了爱人一个自由,也给了感情一个交代,到了这里才领悟到电影开始张自力和她老婆离婚的情景,放手,Letitgo,坐上了雪国的列车。他明白了,那我们呢?
整部电影情节亮点颇多,高潮迭起,叙述小心铺垫,扣人心弦,引人深思。不解的是,故事里围绕女主角的几个男人都光荣的牺牲了,为什么不杀了那个猥琐的变态洗衣店老板呢,真的是因为这个老板好心收留她,留他一条命?算了,不要在意这些细节,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还是留给观众去思考吧。
白日焰火个人观后感4
刁亦男为独立电影开了一个好头和一个坏头。好头是,艺术电影或文艺电影商业化的某种新模式正在形成,并有望在将来让独立电影人不再为自己的作品赚不着钱而忧愁。坏头是,人们或许会形成某种思维观念:独立电影原来就是这样,以及,独立电影也就这样。
这是一部考验观影者耐心的作品,其自始至终所萦绕的阴郁气质,让观影氛围飘荡着压抑的气泡。这些气泡一直存在,甚至在你走出影院,开始非常享受的沐浴春风时,都还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这种压抑感,源自影片整体的阴郁风格,以及故事的晦涩与惊悚——你很难在一个涉及分尸抛尸的故事里感觉轻松。刁亦男导演很会把握这种氛围的营造,影片从一开始到最后结束,几乎没有一个镜头会让你觉得没那么压抑。即便是影片开头阶段,张自力和前妻开房这种多少带有一丝浪漫的事情,也因为白色床单上的死苍蝇而变得情调全无。桂纶镁在整部电影里都未曾笑一下,比都教授的驴脸拉得还长。
是否,一部讲述特别题材的独立电影就应该是这样?不是的。尽管题材的确沉重,甚至惊悚,但也不至于就此蒙上如此一大片煤灰似的阴郁。过于不考虑观众观影体验的电影,获奖再多也成不了大众电影。《白日焰火》没有因为获奖而摆脱小众电影的气质,它的获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西方人一贯的对中国的认知偏见。文化差异和认知偏见,让大多数西方人所理解的中国,有可能就是这部电影里所描绘的那样:灰头土脸,乱七八糟。谁知道呢?
除了偏小众以外,影片的叙事手法非常容易让人怀念简单。你很难否认导演是不是在“为了有特色而制造特色”,就整个故事的叙事手法而言,过于追求特色所造成的复杂性,让影片在很多时候都变得晦涩无比。需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度以及灵活的思维,才有可能看得不那么艰难。但无论怎样的专注和灵活,都很难明确廖凡饰演的张自力对桂纶镁饰演的洗衣工到底是种什么情感。如果说,张自力真的只是为了“活得不那么失败”而主动参与案件调查,那么他在面对洗衣工的时候,动机就应该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多少还有点价值”。但他又对洗衣工产生了某种复杂的情感,他吻了她,虽然这不代表深刻的爱情,但在很大程度上都足以说明,他对她是有感情的。可就在你认为他对她是有感情的时候,他又毫不犹豫的“出卖”了她,他把她交给了警察,如同将那件黄色皮衣交给警察那样,那么自然,那么无情。
或许,张自力这个人物本身就很复杂,他易怒易喜,孤僻执拗,他一方面深藏着动机诱导着洗衣工,一方面又能在歌舞厅十分陶醉地跳着莫名其妙的舞蹈。而导演在表现这个人物的.时候,自始至终都没能明确交待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如同影片最后,张自力在白日里光秃秃的楼顶上燃放焰火一样,他是在为谁放的焰火?是为洗衣工?为她最终入狱而送别?还是为她入狱而庆功?那他到底是爱她还是仅仅利用她?就像焰火在灰蒙蒙的白日燃放,看不到美丽的花火一样,张自力对洗衣工的感情,看不清楚。而更加看不清楚的,是其中的人心。洗衣工最后坐在警车里似笑非笑,张自力坐在庆功宴上笑着笑着突然止住,领导范十足的刘队长时刻不忘功绩……
白日焰火为谁而放?或许,这也是影片本身的追问,对人性的追问。或许,什么也不是,没讲清楚而已,谁知道呢?
白日焰火个人观后感5
《白日焰火》不是一部豪华大制作,但它对于光影的使用是极为讲究并令人着迷的。大量场景发生在夜幕下,但街灯霓虹灯等各种光源时刻映照着,交汇成一个半明半暗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邪恶和正义棋逢对手,各种欲望和潜能缓缓溢出。这是当下现实的写照,但又不是写实的反映,而更像是剧中人物的视角。似乎没有希望,但又好像还有希望,值得做最后一搏。影片中的几个主角人物都是有past的,说是不可告人的秘密也不为过。这是黑色片的套路,比一览无余的戏剧人物更具玩味,同时也让观众不时揣摩人物的动机。廖凡的角色很像典型的好莱坞警察,因家庭生活的不如意而对工作积了一肚子气,既是工作的动力,又是一种偏执,在中国银幕上真还不多见,但也没掉进美式类型片的窠臼。大家都知道,描写这样的警察,好莱坞和中国电影各有各的套路和局限,廖凡碰上这个角色,是他的运气,同时他也赋予了角色一种很独特、很个人化的诠释,完全摆脱了高大全的框架,把他演文艺片的不按理出牌的怪招注入了人物的塑造。他不是美式黑色片里的马洛,从形象到气质都不是,但他撑起了这部中国黑色片。这跟他以往的积累有关,他以往的艺术片角色也多半极具怪味,略带以邪制邪的感觉。他这个角色,当得起银熊影帝,实至名归。
《白日焰火》中另一个有趣的角色,是桂纶镁。照理,台湾演员演东北女人没什么优势,但在这个不需要浓烈东北风的角色中,她演出了一个真女人的内心复杂。这绝对不是典型黑色片的femme fatale(蛇蝎美女),尽管她跟廖凡的警察之间也存在着某种情感纠葛,但完全在东方道德的可信度之内。随着剧情的层层剥茧,桂纶镁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具厚度。他们在摩天轮上那场戏,简直是对《第三个人》同一场戏的致敬和颠覆了,因为在那部奥逊威尔斯主演的经典中,摩天轮上的表白是邪恶的自辩,而《白日焰火》中则是情感的自白。更浅了?更中国化了?返璞归真?每个观众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
王学兵的角色戏不多,但绝对有戏。而且这个角色由王学兵来演,无疑是正确的决定。那种残留的帅气和冒险精神,对于故事是逻辑的加固剂。
说了半天,《白日焰火》是一个谋杀分尸的故事,很容易做成廉价恐怖片,但编导刁亦男采用了黑色处理,传承了黑色的批判精神,又自成一体,既不同于经典的黑色片,也不同于宁浩那种色彩浓烈的黑色张狂。它更压抑,从某个角度讲也更荒谬,就像是大白天放焰火,是不合情理的。但现实本来就不合情理,所以,稍微超现实一点反而更接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