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观后感小学生作文

王明刚

山海情观后感小学生作文1

《山海情》是一部脱贫攻坚剧,围绕西海固人民群众移民搬迁,克服困难,脱贫致富展开。故事中的种种冲突矛盾像极了我们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障碍,也正是因为这部剧的剧情贴近实际而引发了大批在基层一线脱贫干部的有感而发。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树立“一往无前”的坚定恒心。“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只有一直向前,丝毫不停顿,才能距离目标越来越近。虽然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但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扶贫干部此刻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要怀着坚定的恒心、必胜的信心、乘势而上、一举攻克最后的堡垒。要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扶贫对象精准、帮扶责任人精准、扶贫措施精准;始终坚持真扶贫、扶真贫,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将各项帮扶政策落实到底。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发扬“吃苦耐劳”的斗争精神。蒙古马既没有舒适的马厩,也没有精美的饲料,却可以在风霜雨雪的大草原上纵横驰骋,靠的就是吃苦耐劳、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消除绝对贫困,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彻底胜利的征途同样不是平坦的,还有着许多坎要迈,许多关要闯,正是在这关键时刻,党员干部更应该弘扬吃苦耐劳精神,深入到基层,带头谋发展、促发展、助脱贫。同时,吃苦耐劳并不是下到艰苦的基层就行,而是需要撸起袖子真抓实干,要坚持探索、坚持实干,努力为贫困村、贫困户找准路子,树立独特的标识,以产业发展助推脱贫致富。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保持“不断奋斗”的拼搏意志。元朝时期蒙古马曾随蒙古骑兵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而到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骑兵参加大小战斗656次,歼敌2.2万多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战功。“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扶贫干部要保持蒙古马不断奋斗的拼搏意志。一方面要巩固现有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要深化贫困户扶贫扶志工作,要保持扶贫政策稳定性,扶上马再送一程;另一方面,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进一步完善产业支撑体系,解决“人走戏散”之忧,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农民养老之忧,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解决陋俗困扰之忧。

山海情观后感小学生作文2

新年伊始,讲述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使西海固地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电视剧《山海情》上线就迅速走红,成为2021年开年最受关注的电视剧作品。作为扶贫剧的标杆之作,《山海情》以其细节处见生活,温情中见人心、奋斗中见斗志的鲜明特色,感动你我,温暖寒冬,更让我们那些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扶贫干部的“山海情”致敬点赞。

党员干部是扶贫的核心,是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承担着重要职责,是脱贫攻坚的主心骨和顶梁柱,充分发挥着战斗堡垒的凝聚力、战斗力,彻底激发贫困群众的向心力、创造力,在扶贫路上克难奋进,创事干业。目前扶贫成果的取得十分不易、成之惟艰,此时此刻坚守阵地,巩固成果尤为重要。党员干部要扛起重任、尽责履职,在大获全胜之前一丝不松懈、一刻不停顿,自觉带头落实扶贫工作责任,严格执行网格化挂点帮扶制度,发挥扶贫战斗员和宣传员的作用,深入联系村户开展帮扶活动,答疑解惑,解决包帮户发展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重点关注和解决贫困群众的收入问题,确保收入来源真实稳定;落实两不愁和三保障,确保贫困群众吃穿不愁,基本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做到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同时建强壮大基层扶贫工作队伍,注重从年轻党员、三支一扶、公益组织、回村乡贤中吸纳优秀人才,培养成党组织班子的后备人选,充实扶贫骨干力量,为基层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技术人才是扶贫的支撑,是脱贫致富的领路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技术人才带来的专业知识和先进技能促使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动力更足。人才各司其职、尽其所能,在脱贫战场上提供强劲的“火力支援”,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保障,否则脱贫就是镜中花、水中月,扶贫成果只是昙花一现。带领群众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需要勇气和智慧,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计划,大胆探索符合实际的扶贫项目。授人以鱼,只能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世之需。专业人才带来技术和知识,关键是能把它们留下来,技术人才和党员干部要加强沟通交流,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知识教授和技能培训,提高扶贫工作队的能力素质,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增强扶贫路上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降低返贫的风险。贫困户只有真正学得到、做得出、赚得了,才能从根本上拔除顽固的“贫困根”,种上枝叶茂盛的“摇钱树”,避免出现队离业垮的不利局面。

贫困群众是扶贫的主体,是脱贫致富的受益人。已经实现脱贫的贫困户,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扶贫成果,彻底消除“等靠要”、容易放弃的思想,树立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认真听取党员干部对政策宣传、方针解读,了解掌握扶贫相关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主动向技术人员学习最新的科学技术和业务技能。已脱贫的群众要居安思危,及时反映可能造成返贫的困难和问题,真实反馈因学、因灾、因病、因残再次致贫的情况。对于党员干部和技术人才牵头的扶贫项目要勇于尝试、大胆参与,利用劳动入股、资源入股或技术入股的方式,真正撸起袖子加油干、勇敢干,担当起脱贫“主人翁”的角色,争取早日脱离贫困队伍。收入是衡量是否脱贫的重要指标,贫困户要积极配合扶贫工作队的工作要求,对于收入来源和组成要如实反映,确保工作队掌握的数据真实、完整和有效,便于有的放矢加大帮扶力度,如期实现全民脱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脱贫攻坚已经来到收官之年,在扶贫路上共同奋斗的“三人”,定会携手迈向全面小康的伟大胜利。

山海情观后感小学生作文3

漫漫扶贫路 浓浓“山海情”

近日,由孔笙导演,黄轩、张嘉益、闫妮等主演的扶贫电视剧《山海情》热播,豆瓣评分稳定在9.4,已坐稳目前扶贫剧评分之冠的宝座。作为一名工作两年多的基层干部,我怀着试一试的心态打开了这部剧,之后便被这代入感强、贴近生活、真实还原的故事深深震撼,被故事里人物的吃苦精神、服务意识深深打动,为大山那边的“宁夏”人和大海那边的“福建”人创造的奇迹深深折服。

“空中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砾满地跑”。1997年初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来到宁夏调研对口帮扶工作,部署“移民吊庄”工程。《山海情》的故事就是从涌泉村开展吊庄移民工作讲起的。那时他们过去面对的,是“胡风怒卷黄如雾”“穷荒绝漠鸟不飞”的贺兰山下荒滩,是一个宽广平整、没有大山却也没有人烟的地方,移民过去,意味着他们要自己挖土、自己找木材,自己搭建房子,自己在那片还没有人烟的土地上开辟一番新天地。但是他们选择了相信政府,相信未来,相信在东西扶贫项目的帮助下,可以走出穷山沟,走向新生活,选择了向那个鸟儿不飞、草儿不长的地方进军!

“走咧,走咧!走远咧!越走越远咧”。随着情节的发展,对口扶贫工作的开展,麦苗去福建电子厂打工,得宝留在村里拜林教授为师学习种蘑菇,看上去就像歌里唱的,穷苦的日子“走咧,走咧!走远咧”!而实际上,缺水、少电、山高路远、风沙漫天、村民有认知局限,这些难题,并不会因为有了新的工作机会而改变。在西北贫瘠的土地上种出来“双孢菇”需要迈过科技关,村民出资建棚需要迈过风险关,蘑菇滞销时候,得福不惜搭上“仕途”也要现场戳穿谎言,请求领导支援。所有这些难过的关,会让人知道,路途虽遥远,可就是有人一直不放弃,就是有人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事情做成了。

“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基层扶贫干部的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福建对口帮扶干部、专家、企业家的无私奉献,是西海固人民把根扎在更辽阔地方的勇气,更是国家移民搬迁、退耕还林、平整土地、保墒增收等政策的加持,让闵宁镇变成了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金沙滩”。当初追着撵着逼村民走出大山的张树成书记因公殉职;凌教授在教会村民种蘑菇后离开,所有人捧着自己晒的枣、抓的鸡赶来送行;任职期满要返回福建的陈金山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对着闵宁这片土地望了又望。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中国的脱贫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几代人来来走走,几代人凭借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实现的!

山海情观后感小学生作文4

扶贫干部要当“山”“海”“情”的最佳代言人

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__周年献礼,近期,一部部庆祝建党__周年为主题的电视剧相继播出,《山海情》自然也被追捧、热议,该剧重现了闽宁扶贫协作中感人的故事。20多年来,一批批扶贫干部以“愚公移山”之志,用真心真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贫困群众搬迁、发展、致富想办法和谋思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山”“海”“情”的最佳代言人。

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先脱皮。1990年,宁夏南部山区海原群众要搬迁到首府银川市近郊的永宁县境内,作为扶贫干部的马得福,一心想帮助整个涌泉村吊庄移民到玉泉营,虽然出生于涌泉村,有着父亲代理村长的支持,但在搬迁过程中,也要面对老一辈人各种撒泼打滚不愿意搬的境地。无奈、心酸、扎心,一时间充斥了整个剧情,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很戏剧化,但像马得福一样的扶贫干部他们知道“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先脱皮”,从事扶贫工作必须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刮骨疗伤的气魄,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扑下身子,铆足干劲,攻坚克难,在扶贫路上永不停息,在艰苦条件和百般困难中啃下扶贫这块“硬骨头”。最终,50户涌泉村吊庄移民成为了玉泉营的第一批移民。

贫困群众要发展,观念转变要先行。贫困群众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而如何写好搬迁群众“后半篇文章”,这就要面临搬迁群众的发展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1996年,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一批批援宁扶贫干部来到玉泉营,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历时20年多年的闽宁协作由此展开,以陈金山为代表的援宁扶贫干部与马得福为代表的本地基层干部同心同力动员搬迁群众外出务工、发展蘑菇种植,面对搬迁群众“不配合”“质疑”“观望”等心理,从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抓起,以率先尝试、示范带动、典型效应等方式,让能人赚取“第一桶金”,以能人的榜样力量提升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发展的信心、勇气和决心,从根源上改变搬迁群众对新型产业和创业就业方式上的认知,推动形成正向激励,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贫困群众要致富,产业链要可持续。扶贫干部情牵百姓、心系民生,随着蘑菇棚的大量搭建,市场行情发生了变化,玉泉营的蘑菇滞销,扶贫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自然也是扶贫干部重点关注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凌教授动员群众建起临时冷冻库和扩大销售范围及发展其他种植产业,进一步延伸了扶贫产业链,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当然,扶贫干部在搞扶贫工作时,要坚决避免“一刀切”,针对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的特点和致贫原因,以“对症下药”“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方式,为其量身定做、精准施策。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在扶贫干部的努力下,在群众的勤劳勇敢下,产业帮扶、劳务输出、闽商创业等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让原飞沙走石的“戈壁滩”变成了寸土寸金的“金沙滩”,成功地映射出了脱贫攻坚背景下的时代变革。

山海情观后感小学生作文5

扶贫干部的“山海情”

新年伊始,讲述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使西海固地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电视剧《山海情》上线就迅速走红,成为2021年开年最受关注的电视剧作品。作为扶贫剧的标杆之作,《山海情》以其细节处见生活,温情中见人心、奋斗中见斗志的鲜明特色,感动你我,温暖寒冬,更让我们那些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扶贫干部的“山海情”致敬点赞。

信念如“巍峨青山”,铸就扶贫干部“愚公志”的坚韧品格。对扶贫干部而言,扶贫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执着信念和坚定信仰。古有“愚公移山”故事,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精神。无数扶贫干部,在从事脱贫攻坚工作那一刻起,就立下当代“愚公志”,坚定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精气神,鼓舞他们在绿水青山中拓荒,在风雨兼程中前行。“全面小康”的必胜信念如同“巍峨青山”一般,汇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力量源泉,正是有这份坚定的信念,才有了无数扶贫干部不计得失的真情付出,排除万难的豪迈坚定,不达目标的执拗坚毅。

未来是“星辰大海”,点燃扶贫干部“烈焰般”的奉献热忱。“星辰大海”对你我来说,也许是对未来的期许,也许是对生活的向往。而在扶贫干部眼中,他们的“星辰大海”朴实而真挚,是异地搬迁群众搬入新家嘴角的喜悦,是寒门优异学子走出大山眼中的渴望,是贫困群众重拾生活信心的希冀……让每一个贫困群众都能实现他们的“星辰大海”,成为了扶贫干部最大的愿望。正是有了这份热忱,他们如漫天星辰中最亮的那道“光”,将自己最珍贵的青春与生命“燃烧”在中华民族广袤无垠的大地上,照亮前路,迎接朝阳,迎接希望。

力量暖“鱼水深情”,礼赞扶贫干部“史诗般”的历史答卷。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群众的殷切期盼,更是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心能换心,情能动情,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仅只有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任务,更有一份责任、一份情感和一种温度,无数扶贫干部用他们的忠诚、奋斗、担当与奉献,在润物无声中传递直抵人心的力量,让扶贫工作充满暖暖温情,充满感动瞬间,充满勃勃生机。现在,扶贫干部已经用自己的初心与担当书写了“史诗般”的历史答卷,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在未来的前行路上,这份力量将继续指引着、激励着我们,凝聚起奔腾向前的民族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