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课文教案设计

马振华

《蜡烛》课文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说明】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喊了几年要改,但到现在为止基本上还是原地不动。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基本上还是以语文老师的讲为止,学生仍处于接受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一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受江西南昌特级教师张富跳摘教学法启发,本学期开始着力进行教学改革,虽然时间还不算太长,但现在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已由过去怕说、怕写、不会听而想说、想写、注意听,由过去被动的去听、去说、去写到现在已成为我要说、我要写、我想听。本课的内容设计就是我把课型分为学课、习课后的学课教案设计。

  【教案过程】

  一、宣布学习重点,提出问题

  这节课学《蜡烛》(板书),本文学习重点有三条:

  1、围绕中心精心选择材料;

  2、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

  3、结合特定的语境理解句子的含义(板书)。这篇文章围绕蜡烛,描写了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育乞西和一个苏联青年红军之间的感人故事。

  这节课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本文是一篇战地通讯,通讯以叙事为主,向读者交待清楚报道的事件的前因后果,即交待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请问: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要叙清楚是不容易的,必须有一定的篇幅。全文共44节,分几个部分叙述其前后事件?请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段意。

  除叙述的表达方式外,通讯还往往借助于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景物描写是其中一种手段:它往往能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和交待故事背景的作用。本文中伴随着老妇人的出现,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动作描写是刻划人物心理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又一重要手段。老妇人在炮火下平静地整理烈士的遗体,清理墓坑,吻别死者,掩埋烈士,你是如何看待老女人这一切行动的?

  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点燃在红军战士的坟头,老妇人又静静地在寒夜守护着红军战士。全文就是这样在诗意般的境界中抒写了那不会熄灭的火焰,这样的结尾又有怎样的含意?

  二、带着问题读书,做答

  共五个问题,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做书间笔记。

  学生答完,在小组中作答后,在班上作答。

  三、精讲教材

  本文描写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静静陪伴到拂晓的感人故事。从叙事过程看,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1~7),讲红军战士偷袭牺牲。第二部分(8~31):讲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烈士。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核心。可分三层。第一层(8~13):炮火余生,发现烈士。第二层(14~26)冒着炮火,掩埋烈士。第三层(27~31):点燃蜡烛,守护烈士。第三部分(32~42):老妇人的英雄行为感动了红军战士。第四部分(43~44):再现并并赞美蜡烛的火焰。

  附近一带一段环境描写,渲染了法西斯匪徒屠杀人民造成的恐怖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的无私和勇敢。她早已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了。在猛烈的炮火下,育乞西平静地整理烈士的遗体,清理墓坑,吻别死者,掩埋烈士,守护英灵。这些是只有母亲才有的对儿子的动作,我们能真切感受到的是老妇人育乞西满心的哀痛。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再次渲染了浓重的恐怖和哀痛的气氛,烘托了老人失去爱子般的`伤痛。

  第(28)自然段中45年舍不得用珍藏等词,可见蜡烛非比寻常的意义。老妇人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珍贵,今天却把这份过日子珍贵的感情献给一个异国的烈士。它点燃起的火焰是永远不会熄灭的。结尾讴歌了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法西斯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这篇战地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请同学们结合精讲内容,自改书间笔记,并看着板书,将老师对教材的讲解复述一遍。

  【附:结构提纲】

  一、战士偷袭牺牲

  二、老妇人掩埋战士

  1、发现烈士;

  2、掩埋烈士;

  3、守护战士。

  三、老妇人英雄行为感动战士

  四、再现并赞美火焰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动作描写:整理

  清理

  吻别

  掩埋

  守护──母对子:敬意与哀痛

  母亲对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人类最美好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