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的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刘莉莉

  素描的教学反思1

  素描是一种用单色来感知和把握物象的方式,一个以单色为特点的画种。

  我们通常将它与“色彩”相区别,色彩作品中表现的肯定是彩色物象,而素描却是要将彩色物象“编译”成一种单色物象——“编码”就是黑、白、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幅“画”可能就是素描,但它不是作为一件“绘画作品”而出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素描只是一种与人或神沟通的符号、器物上的装饰图案、色彩作品的底稿??直到某一天,人们发现了这种单色图象的独特美感,它才有了一个能与其它画种站到一起的位置。我们常说的素描,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基础科目。

  绝大部分学习美术的人,都是从素描开始的——这个传统由来已久。

  早期的素描教学,应该是在古代的一些绘画作坊里,师傅教徒弟们如何把握对象在形态等方面的特征。这个时期的素描是以线为主的,不太追求厚实的体量感,像是我们今天接触的“速写”。随着透视学、“薄雾法”等造型理论和技法的出现,素描才具备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深度”。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文艺思潮的兴起,以及上流社会对美术的热衷,在西方出现了促进艺术交流的“美术家协会”、展示美术作品的“艺术沙龙”和培养美术人才的“美术学院”,素描的教学体系也日臻成熟,并或多或少地延续至今。我国的素描教学起步较晚,是由以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为代表的一批“海归派”引进并发展起来的,在50年代受到了苏联美术教学体系的影响,注重对明暗、空间等因素的有序把握,风格沉稳、写实。

  虽然各个地区、学校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就素描教学的体系来说,是大同小异的。在训练的程序上,基本上都是从结构素描到全因素素描,中间穿插一些专项训练,以加强学生在某些方面的造型意识;课程的设置需要循序渐进,一般都是从石膏几何体→静物→石膏人像→人像,为了加强学生对造型原则或规律的理解,许多教师会对这个次序做一些反复性的安排;当学生的素描技能达到一定的层次时,有些教师还会开设设计素描,完成由写实素描向创意素描的拓展。就训练的形式而言,主要有教师的讲授、示范、提问和讨论,学生的临摹、写生和默写等。

  经常听到学生说:“素描好难学”,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感到很困惑。

  每次进入阶段性训练,我都会先讲课,再作示范、讲评作业,结束课题时又会作出总结,刚开始还自掏腰包奖励优生——似乎能够做的我都做了,却总是看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我也时常反省自己,希望能找到突破口,我认为自己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课程设置过于呆板,缺乏反复或穿插。

  ⑵缺乏较为严肃的授课态度,对迟到和违纪的学生没有严厉的处罚措施,造成了对部分学生的长期放任。

  ⑶过于关注“问题”,忽略了他们的课堂感受。

  学生方面的问题比较复杂,不好谈,我觉得个别学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缺乏学习热情,带有功利性的杂念太多,纸面上画的是某种“梦境”,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对象。

  ⑵不能坚持刻苦训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上课只是“走过堂”。

  ⑶存在理解层面的误区,摆脱不了“前认识”带来的惯性。

  教学的问题比一般人想象中的要复杂,往往不只是教师和学生的问题。许多问题涉及到整个教育大环境,涉及的面太广,没办法谈。

  大部分学生关心的是“如何学”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大,我只能概而论之。

  素描的教学反思2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习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七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素描的教学反思3

  教学往往在不断的反思中改进、完善和提高的。在素描教学后我进行了思考,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设计了未来教学的改进方向。

  一、在写生中感受素描。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写生不太熟练,更多的是临摹。这样可能影响了学生对素描知识的体验。所以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写生、去体验、去感受。经过写生这一过程,学生对观察的事物了解得更透彻,也对这写生、体验的过程记忆深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作画技能。可能会有“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在观察、发现中学习素描。

  观察是学习素描的基础,没有观察能力就无法学习素描。而学习素描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我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观察的重要性,也在教学中尽可能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但还是觉得做得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更需加强。

  观察和发现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伙伴,观察后没有发现那样的观察是徒劳。不观察而发现那就是想象。在教学中,我是带领着学生去探究和发现,学生在我的问题指引下观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我后来发觉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剥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机会,教学中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我忘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将自己的主导地位给扩大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发现,老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可能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会更好些。更何况素描知识只有经过观察和发现才能学得更好、更牢固。

  三、在欣赏中感受素描的美。

  生活中的事物和几何体都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可以更确切的说,我们的'生活和几何体密不可分。学生的桌子、铅笔盒……是长方体的,学生的钢笔、教师用的粉笔……是圆柱体的;我们住的房子由几何体组成的……若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能感受到美,那一定会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也一定能学好素描知识。在我的教学中或许是太强调素描的严谨了,没能让学生去很好地感受它的美。所以从学生的反应中我觉得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片欣赏、实物欣赏以及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些几何体的美,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素描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生活是精彩的、美丽的。生活里有我们想认识和了解的一切。我们走进生活就走进了“百科全书”,从生活中我们能找寻到想要的一切。

  素描的教学反思4

  针对我校高一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的一些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新课改对高中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扮演的是文化传递者的角色,其条件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国家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为了实现美术课程各模块的教学要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要求在高中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能开设3个或3个以上模块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广泛的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形成一种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文化态度。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必须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

  其次,新课改对美术课堂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艺术作品中去,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突破,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们便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讲解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也就没有任何欣赏的意义了,更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鉴赏模块中,常常要作一些诸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作品意义的阐述。这还不够,还需要进行较深入的艺术分析,包括形式美要素和技艺处理方面的知识,只有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增强,才有可能更深刻的认识作品的内涵,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分析作品的方法才有可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在参与中从体验出发,运用比较的方法,积极开展对作品的评论,在活动中增强能力。

  美术欣赏教育是以视觉欣赏为主,欣赏教学所需的范图和音像质量要精美,缺少必要的设备设施和辅助材料、资料,势必使美术欣赏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具体做法是:利用学校的幻灯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对图像的欣赏,比较(横向比、竖向比),提示、议论、提问,最后总结归纳。有的内容还可配放音乐,如抽象画蒙特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的欣赏等等。视听结合,如临其境,再辅以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指导思想的介绍,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作品效果的体验。

  在雕塑模块的教学中,我结合具体情况开设了石膏雕塑,将教师讲解、示范、启发、引导和学生动手实践、思维拓展结合起来,开课过程中,我和学生之间有了很好的互动,学生之间也获得了充分的协作交流,模块结束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艺术教育不会在短期内看到效果,但却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给学生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素描的教学反思5

  从事高中特长生的基础素描教学工作已有许多年,多年来,我遵循传统的素描教学方法,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整严密、系统科学,在这一点上,无疑是让人信服的。然而,人类的文化是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的,在今天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中,基础素描教学体系已满足不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了。

  数年来,素描基础教学中,我们一直关心的中心课题是如何通过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来达到对客观形体的真实再现,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束缚,尽管在形体表现真实性方面或者在某些细节处理上积累了许多经验,然而那种把对客观形体的认识和表现的简单化、概念化,甚至按套路去进行操作的方式,却导致了画面平庸、呆板、令人乏味的弊病,画面缺少神似特征与艺术灵感。所以,素描基础教学的含义,也并非是达到解决形体表现中所要求的比例、结构、透视、明暗之准确为最终目的,更不应该满足于客观形体的单纯模仿,而应该在对客观形体特征感知的同时,伴随着丰富的联想以及诸多潜在心理因素来实现素描造型中诸种因素的要求,以此改变以往习惯了的观察方式,最终逾越形体酷似单纯模仿的圈子。

  但是,传统素描并非过时,其价值目前为止是谁也否定不了的,只是我们应该在基础教学阶段给学生补上“素质课”,我们应该继承传统素描教学中合理因素,例如通过观察客观对象培养空间意识,学习造型规律,提高绘画技巧,以及由潜入深、由简到繁的科学系统的训练程序,同时,应加入我们今天对造型的新理解,新认识,例如浓缩、提炼造型有关知识,重新组合训练课题,遵循绘画自身规律,强调基本功与艺术创作的一致性,加强对绘画语言的认识及掌握,寻求新的表现形式等等。在基础训练阶段有意识地加强诸如结构意识、组合意识、抽象意识、新空间意识、符号意识和设计意识等方面的训练,有助于让学生拓宽视野,最大可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掌握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的同时,充分发现和运用自己的创造潜能,为今后在艺术上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们要走出传统素描教学的某些误区,改变观念,以适应今天美术教学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