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对蓝蓝的大海、五彩的贝壳、金色的沙滩是相当的陌生,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老师在教学开始利用逼真的波涛声把学生带进神秘的大海情境中。课件展现了孩子们向往的大海,在孩子们的一片惊叹声中,耳边还响起老师富有激情的旁白:“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件漂亮的礼物……”“退潮了我们可以去海滩干什么?”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点燃情感,呼唤悟性,促进学生的主动探求。学生由此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为愉快的“课堂之旅”做了丰厚的铺垫。
二、朗读感悟中积累运用词语
课堂上多种形式的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触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心灵上的共鸣。《拾贝壳》一文语言优美又浅显易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老师通过让学生完成填空:“( ),小朋友们( )地在海滩边拾到了( )的贝壳”,让学生用贴切的词语表达对课文的感受。为了让学生建立感受的依据来源于课文中的词、句,这里就要求学生边读文完成填空,边从文中找到使自己产生这样感受的词或句,这样学生找到的必然是课文中的重点的字、词和句子。先填空,后说原因的设计是为了防止出现学生为了找老师要找的而敷衍了事的现象,这时学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而认真地在文中开始了“咬文嚼字”的工作,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知道了对课文的“感受”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从文中的句、词、甚至是字中悟出来的。围绕课文主要内容提出关键问题,如:退潮了,小朋友在海边干什么?他们的心情如何?课文中介绍的两种贝壳是什么样子的?层层推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且在提问的过程中指导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中饱含的喜悦的心情。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感同身受,将自己想象成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课文的朗读也渐入佳境,变得有声有色起来。《拾贝壳》这篇短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对课文内佳词佳句的理解和运用。课文内有许多值得积累的词语,如“银光闪闪”、“许许多多”、“逗人喜爱”,还有精彩的比喻句“一个扇贝的壳,像一把打开的骨扇”、“一个细长的螺蛳壳,像一个张着嘴的小喇叭”,对此老师特地设计了有效的课堂说话练习,让学生在说一说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并灵活运用好词好句。具体设计如下:
1、海滩上,银光闪闪。那里有( )的卵石和( )的贝壳。
2、一个扇贝的壳( )。
3、一个细长的螺丝壳( )。
4、看到这么多美丽的贝壳,我们( ),口袋( ),手帕( ),还是( )。
老师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慢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写话的能力,潜移默化间让学生掌握了本篇课文内的好词好句。不仅积累的语段,还活用了语段。在说话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本身富有激情的讲课也激发带动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在教学中跳出了“小语文”的习惯思维,扩充了学生对好词好句的积累。
三、挖掘训练点,发展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这段话足矣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就能点燃学生创造性的火花,促其展开丰富的想象。老师承着品读感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融入课文情景后,了解了拟人句之后,完成句式练习:“现在你们就是海滩上那些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贝壳,挤在一起晒太阳,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当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的时候,教师又适时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根据老师给出的贝壳图片,练习模仿课文中的两句比喻句。学生思维又一次激发,思维探索纵横发展,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各抒己见。
四、教学语言,优美工整。
最后老师出示的是一首自己写的小诗,可以看出老师的语言功底——优美而工整。在整堂课中我们可以听到老师优美工整的过渡语与小结语:“海滩上许多许多的贝壳不但形状各异、千姿百态,而且颜色也是五颜六色,难怪小朋友拾不完啊,拣不够!原来退潮了,大海妈妈给大家留下了那么多可爱的宝贝。”“贝壳传递着海滩上美丽的故事。虽然我们很多同学没有去过海边拾贝壳,但今天这些美丽的贝壳却把我们带到了海边,让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五、在具体语境中教学难点生字
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识字教学,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让学生不孤立地识字,而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边读课文边识字。把识字与读词语、读句子、读课文结合起来。如老师在教学“拾”字时,引导学生利用动作理解词义后,“拾”这个动作换一个词,还能怎么说?当学习“扇”这个多音字时,利用课件展示读音及组词,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生字,激发了学生学生字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识记生字的效率。
六、小建议
语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既是模仿性训练,又是创造性训练,应该是模仿与创造性的统一。在引导学生练习说比喻句时,提供学生模仿的对象,教会学生画瓢的方法,这时如果能让学生画出各种各样的瓢,我认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