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课程改革的教学反思范文

孙小飞

高一地理课程改革的教学反思范文

  我是一名刚刚工作不到半年的地理新教师,一切都得从头学起,而今年刚好又碰上了新课改,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一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需要我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虽然自己在大学里有进行家教工作,曾经辅导过三届毕业班的学生,积累了一些经验,可是也碰到一名新教师一定会遇到的情况,今天我主要回顾一下自己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并谈谈几点体会。

  1、克服紧张与害羞

  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已经克服了一开始的心惊胆战,不敢面对学生教学了。特别是上公开课。不过一开始会很紧张,但上一会进入状态就好点了,我找到一个方法,只要你不去看他们,好好和你的学生交流,你自然而然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2、多听课,备课要充分,优化课堂结构

  新教师许多东西都不懂,这时一定要多听老教师的课,他们有很多值得我们可以学习,不过今年我的课排在最前面,我的课都比郑雪娇老师快,期中考之前我都是先上了,再去听课。郑雪娇老师、饶干东老师、张明康老师、温暖宁老师的课我都有去听,他们真的有许多东西可以让我学习。特别是郑老师上课很有系统性,饶主任上课用的一些例子很好,张老师的课重难点明确。总之听课有助于我们新老师的成长,而备课充分也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我先备课,然后在去请郑老师给予指导。

  因为我不是班主任,比较有时间找陈老师备课,然后自己再回去写教案,这样思路比较清晰。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点,领会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教材教法寓于一体,教师和学生珠联璧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出目标、展示问题、独立探究、组织讨论、练习检测、矫正反馈、总结目标”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都能得到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

  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并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3、师生互动

  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要是师生不互动的话,自己都很难把课上下去,感觉他们都没有在听,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吸收,我上课的时候非常怕学生太安静了,你问什么他们都没有反应,这堂课就上得很不舒服,虽说这样你就能把课时完成,但是这样上课,不只学生没有劲,老师也没有劲了,好像在走过场似的。特别是高一(3)班的学生非常安静。可是也要把握一个度,比如说四班的学生很活跃,在活动时效果很好,但是很难将他们拉回到你的讲授上,而五班的学生又有自己的特点。不过我在想,可能是自己问问题的技巧有问题,或者是我自己所提的问题本身学生不能理解,我想以后在设计问题上要好好下功夫,还有自己的语言也要讲究了,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解决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指导、引导他们。

  4、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地图册以及地球仪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教者,我想过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比如在讲到气候类型时就要将几种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进行比较。在讲到气温时有冬季最冷月气温、年均温的比较,降水有年雨型、季雨型的比较。地球仪的使用在本学期显得特别重要。高一的学生空间概念很差,我们必须利用地球仪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进而才好理解地转偏向力、大气环流等。

  5、创新教学手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才可能顺利进行。搭配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会使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

  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给我很大的触动。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认为: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础,把握教材是教学的关键,巧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发展能力是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