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这节课,在课堂上,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大约用例12分钟;学生上讲台完成三道例题大约用了7分钟,同时其他同学通过一一解答例题,讨论纠正等大约用了12分钟,再加上教师点评15分钟之内可以完成。另外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的方法归纳需要重点强调讲解,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但是,在此环节中,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之前需先明确问题和时间要求。学生紧张地充实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在解答例题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大体有:
(1)不列原始方程,而是直接把课本上推导出的结果写出来,然后代入数值求解,因此,在此要特别强调列出原始方程,变形推导后再代入数值求解。
(2)数学计算错误,由此可知学生在大数字(或小数字)计算能力不够。所以在此因特别要求学生计算出最终结果,并点拨关于大数字(小数字)的计算方法。
(3)学生在解答时,不画情景示意图,导致乱用字母而出错。在本章中字母混淆是学生常见的错误,而画出情景示意图并标出相应字母,是解决的最有效方法。
本节课要求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解万有引力理论的巨大作用和价值。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应用+检验”性的内容,着中讲清应用思路。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天体质量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环绕天体的运动情况,求出其向心加速度,然后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进而列方程求解.。
我们在“称量地球质量”时,课本从地面上物体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入手,得到地球的质量 ,其中g、R在卡文迪许实验之前已经知道,只要知道G就意味着“测出了地球的质量”。我在处理这块内容时,先让学生阅读“科学真是迷人”这部分,然后问学生:我们现在能不能利用已有知识称量地球的质量?学生异口同声的喊“能”。我追问:我们能应用什么办法称量地球的质量?学生说应用万有引力等于地球表面的重力。我继续问:万有引力和重力是是一回事吗?这时候只有个别学生说话,一大部分学生已经没有底气回答,我就给学生解释,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充当了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如果在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时,我们就可以应用 ,得到地球的质量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测量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知道地球半径,和引力常量就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而且还要指出这只是一种近似算法,但是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就是一种近似,一种舍弃次要因素,紧紧抓住主要因素的近似,正是有了这种近似,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其实,做人做事也一样,要学会取,更要学会舍。
1、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本章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围绕这两大思路设制的,因此本节知识技能的掌握是能否顺利学习本章的关键。
2、本节课我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设计的。教师仅起问题的设置、课堂节奏的控制、点评、引导总结规律等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解答讨论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和应用,从而很好的达成目标。
3、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并明确本堂课的目的和要求。以便在课堂上能紧张地充实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按照“称量地球的质量” “称量月球质量” “称量太阳的质量”这条思路,学生对这条主线也很明确,并有很大的兴趣。总结出求天体质量的两种方法,然后自己解决例题,由具体条件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的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来进行重点强调讲解,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4、学生在解答例题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大体有:
(1)不列原始方程,而是直接把课本上推导出的结果写出来,然后代入数值求解,因此,在此要特别强调列出原始方程,变形推导后再代入数值求解。
(2)数学计算错误,由此可知学生代数式运算能力不够。所以在此应特别要求学生细致认真计算结果,并点拨关于该类计算的方法。
(3)学生在解答时,不画情景示意图,导致乱用字母而出错。在本章中字母混淆是学生常见的错误,而画出情景示意图并标出相应字母,是解决的最有效方法,例如。R,r分别表示天体的半径和轨道半径;M,m分别表示中心天体的质量和环绕天体的质量。
5、自己在备课、上课过程的存在的问题有:
(1)时间的安排:最后做完当堂训练后如果能够花1-2分钟的时间把本堂课的内容再总结一下,问同学们“你在这节课上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这样的话,课堂会显得更加完整。
(2)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有很东西学生知道的可以叫学生来回答或者在黑板上板书,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这一点事本人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的一个缺陷。
(3)语言的表述和专业术语的描述还应该做到更精准,这样的话也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