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大力开展,通过观摩学习和实践,发现自己不会上课了,每节课后都有很多疑问和反思,和我有同感的老师很多。课堂内容丰富了,教学素材广泛了,教学形式多样了,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参与积极了……问题是:该学的知识学生学会了吗?我们课堂真的是有效课堂吗?
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理解成课堂形式的改变就是课改,就能成就有效课堂。
在我上师范的政治课堂里,老师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滔滔不绝,挥洒自如,我们也听得如痴如醉。那时我特崇拜这位老师。现在看来我们仅仅停留在:“我听过了,我忘记了。”想想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很多时候也是这样的,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通过学习、结合我的从教经历,我认为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只有全体学生都爱学、乐学,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突出三大量(大容量、大思维量、大训练量),让思维和训练强度达到学生能接受的最大限度,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性。全国的一些名校,他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教学课堂改革的突破口几乎都是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把记忆型课堂改变为思考型课堂。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因此,我认为在平时我们的教学中只有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才会有收益,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效。我认为教学有效性最核心的内涵是在最短的教学时间内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得到最快乐的体验。
课 堂教学历来被称为 “ 遗憾的艺术 ” ,每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结束,教学设计的疏漏之处不找自见。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疵,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进行课堂教学自我反思,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
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主要记录三点
( 1 )总结成功的经验。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 2 )查找失败的原因。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臻完善。
( 3 )记录学生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有针对性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二、在理论学习中自我反思
教师要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先进的理论往往能让我们感觉到 “ 山穷水尽疑无路 ” 、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使我们的教学进入新的境界。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存,是不能登堂入室、达到高屋建瓴的教学境界的。苏霍姆林斯基就这样要求他的教师: “ 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 ” , “ 不断补充其知识的大海 ” ,他认为,这样, “ 衬托学校教科书的背景就宽了 ”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更明显。
三、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
教师之间,多开展相互听课、观摩活动,不但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成为 “ 井底之蛙 ” ,而且能够使我们站在 “ 巨人的肩膀 ” 上高瞻远瞩。只要有可能,不要放过听课的机会,不要放过一些细节。除了要多争取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还要研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客观、公正评价其得失。教师对所听和观摩的每一堂课都要研究、思考、探讨,并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从而走向创新。
班级管理特别是课堂管理是教师最头疼的事之一,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往往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其中,以致于真正研究教学的时间被挤占了。许多教师觉得课堂管理很难,到底难不难呢?我想主要在于会不会,不能否认管理孩子应该比管理成人压力要小一些吧。 新教师常有这样的困惑:觉得如果一个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不足,有多大学问都没用,因为你连课堂的安静都办不到,怎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班级管理中,课堂管理是基础,没有好的课堂管理,一切教育教学计划都会落空。然而,现今的教师一般都没学过课堂管理这门技术或功课。
许多教师在课堂管理上屡屡受挫,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搞清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汇集地,在古代没有课堂管理,因为学生的学习目的很明确,态度很端正。都推崇“惟有读书高”的论调,认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正是基于这样的学习态度,孔子的72学生,才会那么优秀,他们哪个又是管出来的呢?
应该说管理是今天教师的基本功。班额大,需要管;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情节严重,很多教师的管理是被迫的';但要分清的是教育教学是慢功,管理是急活,缺乏管理能力的教师在学校里是很痛苦的。当班主任老师最能锻炼教师的管理能力,教师如果没当过班主任,教学一般也会有困难。
谁都明白,没有适当的管理,就不能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但是,如果教师讲课有艺术、能吸引学生的话,那课堂管理就会容易得多。一般情况下最优秀的老师不存在管理问题,他一开口,学生就会被吸引,这里就涉及到教师个人魅力的问题。
因此,好的管理有教育功能,好的教育教学也有管理功能。那怎样进行课堂管理,我想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把管理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作为班主任管什么、不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谁来管,怎么个管法的确需要认真思考,有很多年轻教师不敢管是因为不会管。这时的我们需要涉猎关于班级管理的各类书籍,比如《马卡连柯全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艺术》,再如:《班主任之友》也是不错的。
(2)、要有大局意识。首先要关注班里大多数人,不要被个别学生牵着鼻子走,不要忘记课堂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不影响他人不影响全班应点到为止速战速决,对于难缠的学生可先不理。
(3)、要遵循台上管理,台下教育的原则。如:批评时不能让全班陪绑,最典型案例是迟到。
(4)、遵循先管理,后教育的原则。这时教师要注意工作重点是暂时息事宁人,稳住局面,否则教师就可能陷进去。
(5)、对学生要有合理的期望。喜欢把学生管得服帖,这是一种机械论、景泰思维。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向管理不能要效益”,成长不是奉命完成的。认为不逼就不会成长,就不会思考,这是对人性的误解和曲解,千万 不要以为学生的优点都是“管”出来的。
(6)、合理分配精力。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来,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看他们在管理方面的精力占多大比重,过大,显然不行,因为教师不是官员,而是一个职业人员,越是忙于管理,离教师的本色越远。
所以说课堂管理是一个很广阔的需要研究的课题,它需要我们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再加点临场的发挥,加点小智慧,动点小脑筋,只有这样我们课堂的生成性才会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