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教学反思

李盛

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教学反思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差生如此,好生也不例外。“差”不是差生的本质,变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受到家长无端的训斥,甚至棍棒教育;有的由于教师缺乏正确教育方法;有的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不佳,造成过重的思想负担,最终自暴自弃。我的这位“差生”小学时父母离异,使其缺少家庭温暖,造成学习习惯不好,缺少自律,成绩不佳,再加上老师没有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教育方法生硬,挫伤了他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的内心对学校、对老师有了更多的敌意。然而一次不经意的关怀,就让这个孩子“感受到了这里是生活的好地方”,从此差就慢慢向好的方面转化了。所以“差生”其实并不“差”,差的是我们的教育还缺少因人施教,我们的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成绩本身,而较少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的需求和渴望。

  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多数人眼里,智力差就是差生,既然一些人或相当的'一些人这样理解差生,那么,在许多方面,差生就被排斥到一种不公平的处境中。第一,分数竞争对差生的排斥,片面强调分数,把分数当作评判学生唯一的法宝。有些班主任考试后,单纯以学生成绩排名张榜公布,并且写明前十名和后十名,这种公布形式,对差生可以说是致命的一着,产生了沉重的精神压力。一个长期戴上失败者、落后者包袱的人,怎么振作精神、奋发向前呢?这种分数唯一就意味着对差生的一种不合理也不合情的排斥。我们要科学家,也要技术工人;我们要尖端人才,也要普通劳动者;我们要红花,也要绿叶。我们既要培养尖端人才,也要面向全体学生。第二,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对差生产生排斥。人才的培养能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关键是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能不能有效地幅射到每一个培养对象身上去,目前部分教师的教学过程越来越严重地脱离学生实际,特别是中差生不能通过教学过程产生良性转变,甚至教学过程越来越多地使差生越来越差,严重造成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