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是这学期的大课之一,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绘了作者乘船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课文第2-5自然段具体描绘了天气晴朗时和天空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色。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第二三自然段详细记叙了天气晴朗时一次日出的完整过程:天空一片浅蓝——一道红霞——越来越亮,太阳出现小半边脸、红、没有亮光——一纵一纵慢慢使劲向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发出夺目的亮光,这里写了太阳升起之前,天空的颜色、红霞的变化,还写出了自己盼望看到日出的迫切心情,接着写太阳升起的过程,既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变化,又写出了太阳颜色和亮度的变化。第4、5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天空有薄云和有黑云时日出的景色。课文的重点是学习第2-5自然段,了解海上日出过程中景物的变化,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难点是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再现作者描绘的画面,感悟作者的赞美之情。课前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日出景象的图片、影像资料,增强对日出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注意观察日出、日落、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
关于难句的理解,学生在中年级就已经知道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难句,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的句子、有特殊含义的句子,不易读懂的长句子等,一般可能会成为学生难理解的句子。本文中的难句主要是那些描写日出奇丽景色的句子。要处理好理解难句与理解课文的关系。不能忽视难句的理解,但也不能只抓难句的理解而忽视对课文的整体感悟,要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要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色。可在默读中想象,也可在朗读中想象。可启发学生把文字想象成头脑中的画面,可提示学生想象太阳、云的形状、色彩、亮度的变化等。还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说说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恰当地运用插图、投影、录像片等也是帮助学生想象的有效途径。
课后练习1中的作者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要放在阅读全文最后理解,处理这个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体会出作者对大自然的伟大。神奇的赞美之情。课文重点部分2-3自然段可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太阳、海水、云霞有什么关系?在认真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到日出的奇观恰恰是因为海水的变换和云霞的映衬,而海水和云霞的绮丽多变又是因为太阳的出现。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万事万物交相辉映,才使得大自然更加绚丽无比。这一部分既是文章的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要放手让学生感悟,品味和积累语言,进行充分的朗读训练。当然在放手让学生自学的同时,对于文中一些难理解的词句教师要相机进行引导、体会,例如对“一纵一纵”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可准备视频,让学生在课上观看海上日出这一过程。作者在船上看日出,由于船在动,人在动,海水在动,看的人会不由自主地眨眼等原因,所以使作者产生了太阳像负着重担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的感觉。古人讲:“情郁于中,必然发泄于外。”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谈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使学生的情感和所学文章的情感融为一体。
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可从课外选取了描写日出的文字供学生对比阅读,以达到领悟语言,积累语言,最终能够运用语言的目的。另外,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细致地观察大自然的,学习作者是怎样有序地描绘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的,并将这种写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到一所新学校执教,新班新学生,新老师,新学期的第一篇课文,全新的开始就从这篇《海上日出》开始,当我讲解到黑云挡不住光明、新中国必将如旭日一样迎来新的发展时,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着亮光,读出的声音是那么铿锵有力,不自觉地把激情融入课文后,我知道,我已通过课文走到他们心里了!
重朗读重吟诵,是汉语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叶圣陶老先生把朗读称之为“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能与作者心灵相感通了。”散文大师朱自清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言里头。“先由教师泛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习着读,有时还须背诵”。不错,三分文章七分读,特别是像《海上日出》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
教学《海上日出》,除了让学生好好地读,我都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不读简直就不算学,不读就不能领悟文章的要义。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情感,起到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深情的“美读”,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和作者思想感情。如果学生从来不懂得享受朗读,那是语文教师的悲哀。
从教室里出来,我是微笑着的,学生们是激动着的,我知道,这节课,我以我的声音打动了他们,借助巴金先生的文章,我与他们的距离拉近了。
终于讲完了经典名篇《海上日出》。感觉不是很顺利,课文思想感情的把握倒不难,学生轻车熟路。但是指导朗读,花了太多太多时间。
早读用了近一周的时间,两节语文课基本上都在读。范读,一句一句地领读,一句一句地让学生读……虽说读书要强调理解地读,这样才能做到有感情,但我觉得有时候形式也是必要的。有几个学生整篇课文就一个调子,没有根本轻重快慢的变化,特别是该读轻声的地方,不但不轻,反而读得特别重;该读的慢的地方,却速度奇快……我不想责怪他们,学生百分之九十九的错误应由教师承担(不记得哪位教育家说的了),我只是越加觉得肩上的分量。重朗读重吟诵,是汉语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能与作者心灵相感通了。”“先由教师泛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习着读,有时还须背诵”。不错,三分文章七分读,特别是像《海上日出》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海上日出》,除了让学生好好地读,我都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不读简直就不算学,不读就不能领悟文章的要义。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情感,起到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深情的“美读”,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和作者思想感情。如果学生从来不懂得享受朗读,那是语文教师的悲哀。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句话好在哪里?除了说这是个反问句,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能讲出点什么?仅仅这两点不足以说这句话“好”啊?!谁能告诉我?怎么跟学生讲?
《海上日出》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壮丽景色,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展示在我们眼前。结合时代背景,不难读出文章字里行间,作者对的大自然热爱,以及年少的他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一.选择上这节课的原因
在第一次看这本教材选课的时候,我就选择了《海上日出》,因为就我而言,我非常喜欢写景的文章,讲这样的文章,自己也会陶醉其中,有一种美的感受。我选择了第一课时的教学,是因为以前我一直教低年,这是第一次教高年,所以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上有时会存在一些疑惑,比如第一课时高年的生词怎样讲解,课文讲到什么程度等。这回上《海上日出》第一课时就是想和有经验的老师一起探讨,看看我这回安排的第一课时的教学怎么样。
二.感受
我的这节课安排主要以读为主,因为现在学文,主要是以读促思,学生连课文都没读通,没读懂,我认为就没有再继续教学的必要,再教也只是硬灌而已。所以这节课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的内容,都是以各种形式的读来贯穿全课的,为下节课详讲做铺垫。但我也了解四年教科书上的文章有很多篇幅很长,在课上像我今天这么练读可练不完,练不好,我认为像《海上日出》这种篇幅较小而且比较重要的文章可以像我这样拿出第一课时的时间来练读。
这回上课的形式有点特殊,是把老师当成学生来上课,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原先很担心,但反过来想,我还年轻,这也是我积累经验的一个机会,所以硬着头皮上的。我很了解我自己,认识我的人也知道,我有时就缺少那么一些自信和勇气,但是今天,我能站在讲桌前处事不惊,我对自己是非常满意的。对于课来讲,当然还有很多欠缺。比如课堂气氛的调动还应加强。我想如果是真实的学生在场,效果会好点。但是在这里我要非常非常感谢在场的老师,是你们的配合给了我勇气,和一定要把课上好的信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