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复制》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要十分明确
每堂课的设计都应该先在内心问清楚自己:到底通过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如果还不很清楚,就没法继续进行了,因为一堂课终究是需要围绕一个核,这就是教学目标(或者教学目的)以前总是说,似乎有点儿懂,实际上不是特别清晰,通过准备这次公开课,我天天都在琢磨,发现只有教师自己真正搞清楚,思路清晰,后面所有的设计才会有的放矢,更加清晰明了。《DNA的复制》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章第三节。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新课标学习目标的最终要求:“概述DNA的复制”以及教学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DNA复制的推测,领悟假说-演绎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突破重点DNA复制的特点之一是半保留复制
2.引导学生归纳DNA复制的过程、条件、特点、原则、意义等相关要点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探究DNA分子复制的实验验证,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DNA的复制方式的发现虽然是选学内容,但是理解DNA分子半保留复制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对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科学的思考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学生理解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知识层面上不作为重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因此,我将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学设计中寻找教学内容前后的内在联系要煞费苦心。
教学过程应该连贯最好打下伏笔,在这堂课中感觉最困难的是一个新颖的导课,一个连贯的思路,一种科学的方法,如何能有效地将科学方法和教学知识目标协调,时间分配问题的解决是我本节课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整节课贯穿假说演绎的思想,理解DNA复制的特点之一是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同时做好铺垫为经典实验打下基础但是耗用时间较多,处理控制在23分钟以内,这样“DNA复制过程”的讲解17分钟,削弱了知识目标“概述DNA的复制”。
通过多次揣摩,仔细推敲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将提问细化,层次化,提出一些能启发出正确答案的问题同时精简自己的语言,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时间,学生小组活动模拟可以比较快而准确的进行,时间控制在了20分钟以内。
在假说演绎环节就打下实验基础,归纳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过程,无形中让学生参与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方法的应用,并且总结归纳科学方法,适当用科学家名言激励学生,使课堂上升一个层次。
三、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设置疑问,启发学生思考,概括归纳总结
基于学情分析,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置的概念教学以“引导—发现”模式为主,通过创设情景引入DNA复制这一概念;采用活动建构DNA复制的物理模型作出假说半保留或者全保留复制;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推导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假说演绎法,理解DNA复制的特点之一是半保留复制;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设置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动画教学、插图教学引导学生概述DNA的复制的过程、特点、条件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环节一 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课本是直接给出早期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半保留复制,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我没有直接给出这一个推测,而是进行一个活动模拟,用红色纸板模拟亲代DNA,用绿色纸板模拟新合成的链,随机组合构建两种物理模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子代DNA和亲代DNA特点,提出两种模型下的两种观点:半保留复制或者全保留复制。这样无形中我们就得出两种假说,即早期人们对DNA复制的推测。
为了让学生自主构建子二代模型,引导学生演绎推理子一代形成过程,进行活动二演绎推理各自假说成立条件下子二代DNA。
此环节对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作出铺垫,学生体会假说演绎法在实验中的应用,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实验证据设计思想和方法做铺垫。要证明假说正不正确,需要实验,引入环节二,DNA分子复制的实验证据
环节二? DNA分子复制的实验证据
DNA半保留复制实验的难度较大,关键在于对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法的理解,我采取的是在上一环节模型构建中打下伏笔贯穿实验思想,利用黑板上模型直观教学。
通过模型构建的方法,直接提出问题区分半保留或者全保留关键是区分子代和亲代,我们如何对肉眼看不见的DNA进行标记呢?引出同位素标记法为我的实验思路讲解打下基础。这一过程我可以利用黑板上学生构建的模型直接板书同位素标记后的3种密度不同的DNA,马上抛出问题,创设情景,在离心管中有这样两种DNA分子用何种方法将其分离呢?学生不难答出密度梯度离心法,介绍轻、中、重密度带。这样为我的实验思路讲解引入第二项技术,做好铺垫。
以1958年,梅赛尔斯塔尔实验介绍,提出问题(1)为什么要用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2)为什么要用14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体会同位素标记法,体会子一代和子二代DNA化学组成不同。
学生活动,预测实验结果,完成学案,展示预测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推导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环节三 DNA复制的过程。
对DNA复制这一环节我采取的是首先播放DNA复制的动画,思考两个问题:DNA分子复制的大致步骤?根据课本上插图分析归纳DNA复制的过程主要分为三步骤:1.解旋2.形成子链.3.形成新的DNA分子。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再创设情景将这幅插图分为3部分,学生不难发现,一个DNA分子上端未解旋,中间正复制,下端已复制完毕,总结归纳DNA复制的特点就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那么复制需要哪些条件呢?再次创设情景,在DNA人工合成系统中合成DNA我们需要往其中放哪些物质呢?小组讨论,根据DNA复制的过程,学生会依次答出DNA复制的条件是酶、模板、ATP原料。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DNA复制的条件。
再由插图展示亲代和子代DNA的碱基序列一样,得出复制具有精确性,提出问题什么机制导致复制可以如此精确呢?学生不难答出条件之一是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创设情景:画一个标准的圆,我可以用哪些方法呢?启发学生答出需要另外一个条件,模板。
展示亲代和子代相似,得出DNA复制的意义就在于保证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连续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要灵活多样,教学辅助手段是需要精心设计和准备
在这次课当中,用到了红绿纸板、多媒体和PPT、学案、Flash动画,所有这些在教学中既简单又容易实现,但是每个方法和手段的背后都要深刻挖掘其目的和用途,只有这样,才能用到恰如其分。比如找DNA复制的动画必须要正确,为了打破沉闷氛围适当添加轻音乐使学生耳前一亮;课前侯课时展现我的主页和DNA复制的唯美动画和动听音乐既显得PPT精美也能引起学生评委关注;红绿色板应用将其粘上磁铁便于多次重复利用,讲解不同密度DNA时可以直接用红绿色板充当教学,也可以展示DNA复制的动态过程;边上课边使用学案,请学生预期实验结果可以引起他们思考,为什么这位科学家的实验就说明了这个实验结论。
?五、在这次示范课中,教学手段中存在的不足体现在:
1.导课时稍有紧张,比赛经验不足
2.学生素质较好,比较快的完成假说演绎法,提前三分钟结束这一环节,没有控制好时间。
3.教学难点“DNA复制过程”突破力度不够,可以尝试应用磁条剪切模拟DNA复制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以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思考。
4.出现两处口误,因为是公开课,发现后没有及时纠正。
5.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专业知识积累不足,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