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天山风情》教学反思

阿林

音乐《天山风情》教学反思

  在唱歌教学中,传统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先听教师范唱或听赏录音——再学唱歌谱——然后学唱歌词——最后艺术处理。这种教学模式的思想基础是“使学生们的认谱视唱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以往我们音乐教师会理直气壮地认为“难为学生一下,当然是应该的。”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做呢?因为这种想法、做法的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知识技能高于一切。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发现探索、学生的实践与创造全然被漠视。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受学生欢迎,抑制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降低了学习效率。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引起了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教育理念,也为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提供了理论依据。“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学科综合的理念:将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它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因此,我开始努力探索歌曲自主学习模式、淡化识谱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歌曲。例如:我在研究《天山风情》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内容之一:《一杯酒》的歌唱教学,我精心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性范唱。我用歌词中有代表性的一句欢呼语“别比雅拉”,把学生带入了他们待客的场景中来。通过第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民歌的民族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避开视唱,采用了直接唱词的方法。

  第二环节——趣味性对唱。针对《一杯酒》曲式结构中一、二乐句旋律相同、只有歌词不同的'特点,我想到了让“客人”模仿第一乐句的旋律与“主人”对唱的方法。

  最后,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学曲谱,即第三环节——准确性视唱。这样,由听赏到唱词到视谱,有教师面对面声情并茂的示范,有学生认真投入的配合。学生对歌曲的感受是直接的,全面的,立体的,生动的,也是全神贯注而有效的。他们会很快把握住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情绪,直接唱词也没什么障碍,两三遍就基本上唱会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更可喜的是,返回来再进行曲谱的练唱时,学生不再畏难了,因为旋律已经在他们的心里了,只是换上唱名罢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意识,促进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

  有了这样的动力,歌唱教学中的其他因素直接融于激情之中,使得感知、理解、记忆、想象、联想等各个环节相互沟通、触发,学生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已熟悉了解歌曲,而不必通过识谱来学唱歌曲。即先体验情境——欣赏歌曲——再演唱歌曲,这样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音乐氛围,能给学生一种美的熏陶和情感体验,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使他们自始至终地处于发现、探索、创造艺术形象及表现、享受音乐情感的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