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匠拜师》的教学反思

李盛

《张石匠拜师》的教学反思

  本周,我们六年级语文老师进行了“一课三上同说”活动,讲的是《张石匠拜师》一课,小利老师勇挑重担,连续上了四次,中间改动了三次,改动一次,就有一次提高,改动三次,真的是产生了质的飞跃。但是。上完课之后,我们总还觉得有许多遗憾、困惑,梳理如下。

  首先,课文难词的理解没有充分突破。在重点理解、品读感悟部分,写张石匠和小伙子第一次才艺比拼时,学生朗读、感悟小伙子刻字的内容“字个个如龙飞凤舞,似有惊涛骇浪之势,就是那飞白、转笔也洗的干净利落。”,这几个关键词“龙飞凤舞”“惊涛骇浪”“飞白”学生读了,好像也理解了,但有些抽象、空泛,没有具体、形象的感知,体味它们的实际意义。比如说,提到“龙飞凤舞”这个词,学生说是龙在飞、风在舞,老师就同意学生的看法,一带而过,实际是这样吗?不是的,它是指龙凤飞舞的样子、形态雄劲、柔美,联系到刻的字上就是体现字的潇洒、飘逸了,这样学生理解的就更明白、深刻了;还有“飞白”这个词,学生只知道这是草书的一种笔法,究竟是什么笔法呢?学生不知也不明,需要老师点拨和明确,“飞白”就是指草书中看似断而实际连、看似空而实际有这种高超的运笔方式,或是在课件上打出“飞白”这种草书的运笔样式,学生就会更明白、更自然的悟到小伙子洗的草书确是高人一筹,令人叫绝的。

  其次,重点句子的朗读感悟不够那么充分、有效。在品读感悟张石匠和小伙子第二次才艺比拼时,小伙子的石算盘可谓是精美绝伦、令人叫绝的,那么精美到什么程度?如何表现出来?学生也读了这些句子“那手指肚大小的珠子拨动起来灵活轻便、乒乓作响,还有那十三根档柱上下没有一点缝隙,算盘的边框上还雕有四季花草。”总觉得没有细细去读,细细去品,学生没有深刻的体验,情急之下,老师帮学生悟、帮学生品,直接给学生点拨出来了,这样,课堂的精彩之处就没有充分的展示出来,想起就觉得遗憾。

  再次,最后一个环节课堂的'拓展延伸部分不够集中、充分。这节课学生了解了张石匠比试手艺失败而磕头拜师的故事,懂得了艺无止境的道理,很直接、明了,而老师在拓展延伸时,搞得有点复杂,使课堂延伸形式多而显肤浅,影响了“艺无止境”道理的延伸。老师是采用了两种形式来拓展的,第一种是联系到学生的学习,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第二种是学习了这篇课文,让学生谈收获了什么。两种情况之下,学生答得意思相近,好像有重复之感。其实,拓展延伸时若能集中到一种形式,学生可能就会理解更充分,联系生实际更贴切,更能指导学生的学习,真的是学无止境,精益求精。

  总之,课堂是一门不完善的艺术,我们需要反思、探索,在不完善中追求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