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秦风学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案例: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另外一种数。下面,把书本打开,看看书本上是怎样介绍另外一种数的。

  生看书自学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师:同桌交流一下,你看到的数叫什么,生活中碰到过这样的数吗?举例说一说。

  全班交流。

  生:我知道另一种数叫近似数,它表示大概有多少。

  生:我知道近似数就是不是很准确的,只要接近这个数,大约是多少。比如说,我身高大约1米30。

  生:我来说,我家离学校骑车大约要10分钟。

  ……

  师:那我们怎样求一个准确数的近似数呢?再来看书本例5例6和下面的那段话。把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同桌交流。

  学生再次看书自学。

  生:我知道用四舍五入法可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人小组讨论什么叫四舍五入法,汇报,请学生结合具体的数来讲一讲。请学生做小老师,到讲台上来讲给学生听。

  生:我说101约等于100,我看十位上的数是0,它不满5,直接把尾数舍去。

  生:我说289约等于300,我是看十位上的8,它比5大,把尾数舍去后还要向前一位进一,所以约等于300。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再来讨论一下,你认为979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919呢?4919呢?4499呢?

  生依次回答,对4499出现的错误较多,认为应该约等于5000。

  师:再来把书本上介绍的四舍五入法齐读一遍,想一想,它到底应该等于几。

  生:哦,我看明白了,4499的最高位是千位,我们要看尾数左起第一位,它是百位上的4,4不满5,所以直接把尾数舍去。4499约等于4000,而不是5000。

  师:弄懂了四舍五入的意思,我们一起来练一练。

  学生做练习第一题。

  师:学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对我们的数学有什么好处呢?再次自学书本例7。

  生:学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我们可以进行估算。有时,可以帮我们检查计算是不是正确。

  师:一起来估算一下328×4约等于多少?

  生:我把328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300,300×4=1200,所以328×4的结果跟1200接近。

  课后反思

  在几年的课堂实践中,我发现我对数学书的利用率不是很高。教应用题时,把例题写在小黑板上讲解;教式题、计算题时,有时干脆直接把题目写在大黑板上进行讲解。只有在让学生做练习题时,才叫学生把书本打开。所以有时候,我

  上到第几页,学生都没处找。在本节课中,我没有按照惯例出示例题,进行示范、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是充分利用教材这一媒体,让学生进行自学。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我在课前通过设问:“来认识书本上介绍的另外一种数”,激发学生乐于看书的兴趣。通过自学,学生掌握了近似数的概念。并能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然后,再次利用书本,让学生看书自学四舍五入法。并把自己看到的内容跟同桌交流,然后说给全班小朋友听。数学教学过程伴随着数学交流的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及教学媒体的交流、以及学生的自我交流等。课上,我除了让学生自学,与教材进行交流外,还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与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最后,利用书本,让学生自学近似数的应用。整堂课,教师只是通过提问,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学。从头到尾,利用数学书开展学习。学生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但在自学过程中,我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的问题该如何设计;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而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内容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