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以生动的动物形象,向孩子们讲述了小气球帮助小鸟、小鸡脱离困境的情境。在活动中,我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听听、学学、说说、演演、亲身体验的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刻地懂得当别人碰到困难时应想办法帮助,同时让幼儿明白帮助别人也可以给自己带来满足和快乐的道理。
在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认真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时间把控上较合理,上课流程较清晰,各环节衔接得自然流畅。在让幼儿听故事录音时,幼儿较安静投入。但是在第二环节根据图片讲述故事的时候,直接提问幼儿角色对话内容,有些难度,只有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能回答出来。幼儿练习对话的机会较少。理解完故事就让幼儿进行表演难度较大,表演的成分也较少。
针对以上问题,大家在评课时积极地提出宝贵的建议。
一、应先让幼儿分段欣赏故事后再进行有实效的提问。
二、出示图片时应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每个画面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三、提供更多地机会给幼儿练习对话。在借助图片理解故事后,要把对话单独拎出来练习几遍,使大部分幼儿掌握对话内容,并加上动作引导,为后面的表演做铺垫。
这是一节科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可以使气球鼓起来的方法。在活动开展前,我通过家园联系,让家长给小朋友准备一些气球和气筒,家长都非常的配合,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气球和气筒,这对活动的开展,做好了前期的准备。
活动中在第一环节,让幼儿自己思考,可以用些什么方法让气球鼓起来?许多小朋友都想到了用气筒打气,用嘴巴吹气球。那小朋友的方法究竟是否可以让气球鼓起来呢?我让幼儿自己先去尝试一下,在尝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气球怎么都吹不鼓,小朋友已经很用力的吹了,这是什么原因?还有的用气筒打的',怎么打一下,气球就飞出去了?通过小朋友亲自动手尝试,他们有了直接的感受,在接下来的分析时,小朋友就有话可说了!
为什么气球吹鼓不起来?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气球的问题,由于这些气球是大家收集来的,有的气球没有吹过,可能有漏气现象,还有的气球本身就不容易吹起来,如长条形的气球;二是吹气的方法问题,有的小朋友吹一下又吸一下,这样气又被吸回去了,气球就怎么也吹不大了。为什么用气筒打的气球就飞出去了?原来小朋友不知道要将气球套在气筒上,手要握住气球口,不让气露出来或者没套紧,让气球被气给吹飞出去了。找到了这些原因,小朋友又进入了第二环节,再次尝试让气球鼓起来,由于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小朋友绝大多数都吹鼓起来了,有了成功的体验后,小朋友对让气球鼓起来充满了信心。
在第三环节,将气球扎起来,并用气球托把气球固定住。这个环节对于许多小朋友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因为现在有许多小朋友还不太会熟练的使用绳子扎东西,所以就到最后出现了吹好气球后都跑来找老师帮忙的状况。为了让孩子能够学会扎绳子,我尽量鼓励他们自己试一试,或者请能力强的幼儿相互帮忙。当然在自主游戏中,作为活动的延伸,我也会加入让幼儿锻炼扎绳子的环节,让他们能够提高扎绳子的能力。
整个活动,让幼儿通过不断的探索、讨论再操作、再探索,提高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让气球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