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哲学》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阿林

  故事里的哲学顾名思义,从题目可知文章内容,徒弟学打猎,先打林中的鸟,再打画在纸上的鸟,最后师傅让他尽管朝着纸打,这是怎么回事呢?一只青蛙,一心想卖掉自己认为不怎么样的池塘,结果却发现池塘挺好,不再卖池塘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读过《画鸟的猎人》和《青蛙卖泥塘》就能从故事中了解一定的哲学道理。

  1、设置悬念,了解道理。

  文章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要想深入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就得先读通、读顺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提出一定的悬念,引发学生们去思考,了解文章到底说明了什么道理。从师傅的角度出发,去评价师傅的语言及行为,再从徒弟的角度出发,评价徒弟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自身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及态度。

  2、角色互换,体会道理。

  文章表述的是师傅和徒弟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角色变成自己和同学,如果是你俩你们怎么设计对话,师傅将怎样教会徒弟学习打猎,如果是徒弟你有要怎样去学习打猎呢?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包含的道理,要想学会打猎必须靠的是勤学苦练,而不是投机取巧,抄小路,走捷径,最后引发大家嘲笑。在《青蛙卖泥塘》中通过分角色表演及朗读,体会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最后又为什么不卖了。也要体会其他小动物给他的建议是出自什么方面,有哪些考虑的。做为青蛙,在卖池塘的过程中心里是怎样想的,最后又会得出哪些道理。

  3、深入理解语言包含的意味。

  通过读课文,体会和感知语言风格及语言色彩,师傅最后告诉徒弟的话是:我的意思是,你先朝着纸尽管打,打完了,就在有孔的地方画上鸟,打几个孔,画几只鸟——这对你来说是最有把握的了。通过阅读来体会这句话包含的讽刺意味及内涵。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发言,来总结道理。

  不足之处:两篇文章表达的道理是不同的,学生们对于第一篇文章的理解没有第二篇深入,不明白师傅的做法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也对师傅有过多负面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侧重引导具体揭示的道理而不是师傅的做法对与错。文章就是用了这么幽默和反讽的方式来揭示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