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问题切入激活历史课堂的教学反思
首先,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符合新时期教育理念。《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的编制,要依据历史学科的宗旨和性质,体现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其次,我们来看看最近几年我市中考历史命题原则和试题与现实问题相关的内容。最近几年我市中考历史命题原则是:
1,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突出重点,联系热点,借助材料进行问题创新。
而在最近几年的中考题中的热点现实问题切入有:2008年,中考题联系四川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2009年,联系改革开放30年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年,世界金融危机;;2010年,更是联系南方洪涝灾害,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评选,上海世博会,2009年20国集团伦敦峰会等;而今年试题联系了利比亚战争,青岛海湾大桥,日本核泄露危机等。由此历史中考命题原则和试题,我们应该清晰的看到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是历史教育的本意和发展方向。所以,我认为现实问题切入会有利于历史课堂。为此,简单的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一些认识。
一现实问题切入,有利于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兴趣广泛,思维敏捷。所以我们都知道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现在的学生对历史越来越失去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进而喜欢历史课,学好历史。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我认为利用现实问题导入,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像如果我们要讲《灿烂的青铜文明》,我们可以用鉴宝节目中的部分内容,肯定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如果学习《改革开放》的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做一个关于祖孙三代生活的'变化的小调查,会对本课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再比如,如果学习《钢铁长城》一课,我们可以联系我国歼十试飞成功来导入新课,肯定会抓住学生的眼球,增强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果。热点分为长期热点和短期热点,像中日关系,每年都有问题出现,所以,在学习《难忘九一八》时,我首先问学生:“你们知道最近日本政府在哪些事情上与中国出现摩擦吗?”学生肯定会给出许多的答案,由此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效果肯定会很好。当然类似的例子很多,这些现实问题肯定会在课堂上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会提升历史课的魅力,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境,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现实问题贯穿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即便是热点导入后,仍然会有学生对枯燥的历史知识很快失去兴趣,所以,如果让现实问题贯穿课堂,就会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学习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生活时,我就请同学们自编自演一场宋朝人的市民生活场景剧,从中活灵活现,身临其景地领会和感受到两宋的文化水准:吃的有……穿的有………住的有……。用的有……。行的有……。从中感受宋文化的繁荣和在今天生活中的影子,学生都有表现欲,参与度极高。表演结束后,再给学生补充部分资料,再让对照资料联系表演的情况找出与今天的差距。这样做后,连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对材料进行了仔细阅读和思考,这节课的效果当然可以想象。在学习八年级下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中,行的变化时,课本内容相对较少,我就问了学生几个问题:家里买汽车的有多少,什么时间买的?坐过火车的有多少,什么样的?调查清楚后,让家里有汽车的同学谈谈感想;让乘过火车的同学谈谈感受。在讲到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时,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谈谈相关的保障和建议后,我选取了部分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结合资料谈我国现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就和发展,并结合最近有关政府关注民生的情况进行讨论:中学生是否应该关注民生?你认为今后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保障民生?在以往,学生的讨论大都流于形式,缺乏感情,而这一次,学生的讨论更热烈,更有针对性,所有问题都轻轻松松的解决了。由此可见,在历史课堂中,我们可以随时联系现实问题,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地帮助。
三现实问题与历史知识的融合,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改明确要求的教学目标之一,我们知道,面对今天这些思维敏捷,情感丰富的学生,靠单纯的历史知识和老师枯燥的说教是很难实现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课堂的总结提升阶段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联系会使这一目标变得跟容易实现。如在讲到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时,我们可以在学生掌握了诸子百家思想后,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那么,这是不是法家的思想体现呢?我们今天要建成一个高度文明、民主、富强的*国家你认为应该怎样做?经过讨论,我们再加以引导,我相信学生的情感会得到升华,他们会认识到他们的责任的。再比如,学习九年级下册《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时,在总结了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后,如果我们联系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时,不是单纯联系我们可以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中可以借鉴哪些,而是进一步联系学生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些什么?然后再像青岛三十九中的崇媛老师,让学生齐声朗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强则国强……”的部分,如此以来,你想不升华学生的情感都难。由此可见,现实问题的切入会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会更容易引领学生态度和价值观的走向,这就使得历史教学的目标更容易完成和实现。
《历史课程标准》中强调:“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而且能够更好地使学生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社会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环境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增强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我想,只有把历史知识和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才会让我们的学生增强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
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是明天的历史。让我们的视野再开阔些,让我们的目光更敏锐些,发现那些与我们的历史密切联系的现实问题吧!相信现实问题的切入会激活我们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