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鸟》的教学反思(精选8篇)

马振华

  《父亲和鸟》的教学反思7

  《父亲和鸟》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体会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地了解和热爱。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环保”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主题。父亲对鸟的爱不是直白地语言叙述,而是透过父亲的语言动作等方面展现出来的。怎样教学这篇文章呢?有位特级教师这样说过,每一篇文章都有“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它是窥看主体思想的窗口,理清文章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

  我仔细对文本进行解读、琢磨,确定本课的“文眼”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这句话“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找到了“文眼”,对于确立本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也就水到渠成了。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导课来激发学生兴趣。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抓住了,一段森林中鸟儿欢唱飞舞的动画片段呈现在学生面前,孩子们的双双眼睛异常发亮,小脸洋溢着兴奋地笑容。我趁势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只只小手举起来,有的说“我看到了鸟儿在跳舞。”有的说:“我听到了鸟儿在唱歌。”学生甚至还能说出觉得鸟儿很快活,鸟儿真可爱呀等等。

  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课堂上,我因势利导学生看我写课题,并指导“鸟”字地写法和读法。开展“和小鸟交朋友”的活动对第一课时中学习的字、词进行了复习巩固。

  怎样让学生透过文本去看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呢?古人的一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经验之谈。新课标中也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培养。把课文读准读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把课文读美读活更非易事。所以我力求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代讲”,最终达到清人唐彪所说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热,则与我为化,不知道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教学中,我先自己配乐范读课文,在融合课文意境的音乐声中,教师入情入境地朗读,把学生带入文本,用心去体会、感知课文,同时,也为学生怎样有感情地去读课文作了一次示范。

  接下来,我采取“以情带读,读中悟情”的教学方式。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父亲对鸟的爱,尽量避免抽象的指导,力求多样化朗读,激发孩子们的朗读热情。课文中父亲的语言、动作是朗读指导的重难点。我是这样做的:

  1、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读出适当的语气,如“父亲喃喃地说”,要先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指导学生用轻、慢的语气读父亲的话。进而抛出问题:父亲的话音为什么这么轻?学生理解到是怕说话声音大,惊吓到鸟儿,父亲是爱鸟的人。

  2、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理解句意。读到“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引导学生想象我们现在就在一片树林里,做出“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动作,体会父亲对鸟儿的熟悉,他是知鸟的人。

  课进行到这里,学生已能体会到父亲是一位知鸟、爱鸟的人。为了进一步挖掘教材,突破难点,我鼓励学生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大胆质疑。对于这一环节的设计,开始我还担心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是否有点拔高,可在课堂教学我发现孩子的心是灵透的。思维也是敏捷的,他们也可以提出“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父亲会不会成为猎人呢?”这样的问题,我顺势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交流。

  新课标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说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因此,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在《小鸟,小鸟》的音乐声中,

  升华学生爱鸟,爱大自然中所有动物的情感并进行课外拓展,发给学生鸟形卡纸,鼓励他们在课后写上自己学完课文后最想说的话,将自己的想法带给身边的人,让他们也受到感染。“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回顾自己所上的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因为担心二年级的孩子年纪小,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上总不敢大胆地放手,生怕一松就“放了鸭子”。所以,总感觉课堂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

  《父亲和鸟》的教学反思8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这句话就明白的告诉我们,父亲和鸟的关系不同寻常。因此在解读课文时,我就着重从父亲知鸟,爱鸟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具体思路是:父亲看动静、闻气味知道林中有鸟;父亲知道鸟什么时候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伤,从这几个方面感知父亲是知鸟、爱鸟的人。

  理清思路后,我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学生的讨论和发言精彩、完整,说明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