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蚂蚁》教学反思

阿林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学反思

  篇一:三年级科学《蚂蚁》教学反思

  《 蚂蚁》这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接近小动物蚂蚁的情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官来观察、研究记录、描述有关蚂蚁的内容。观察的方法、可以研究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在出去探究之前已经让学生明确了。可是,在外出探究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部分学生觉得蚂蚁很脏,不愿意用手去摸;有部分学生观察力不强,在观察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细节。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因此要想学生在观看图片的情况下要想学生说出怎样的想法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就设想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观察蚂蚁的兴趣,让学生课后去观察,然后再去找蚂蚁,把交流的环节放到下一节课上来。于是我组织学生观看了《蚂蚁》的教学录像,学生对录象中的蚂蚁活动很感兴趣,纷纷提出一些问题:蚂蚁为什么要群居?蚂蚁怎么会有那么大力气?……有些问题我组织学生回答了,而有些我故意没有回答,而是想让学生课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找出答案来。我想这就是我要的效果。趁热打铁,我就要求学生课后去观察蚂蚁,并参照书本写成实验报告。这样的活动是很难组织的,因为学生的自觉性并不高,兴趣归兴趣,可让他动手去做(课上的实验也只是留于形式更何况课后的自主性探究活动了)就很难了。科学课中有些活动在课上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课后或课前同样自主的进行探究活动也是科学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点也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篇二:《蚂蚁》教学反思

  1.核心概念的厘定

  “各课均是由同类动物中的不同动物个体开始,由个别特征到一般特征构建的,结构清晰。所有这些无不指向核心概念——“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因此,本课教学紧紧围绕“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个核心概念,引导学生从观察蚂蚁开始,到观察不同种类的蚂蚁——观察各种不同的昆虫,最后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2、以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真实的体验过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教学行为上,我们应确立“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观念,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科学,尽可能把学生真正地置于真实的生命世界中或将真实的生命系统引进课堂。真实的观察与如实的记录描述,能使教学具有真实感,使学生具有真实体验,最大限度地激活孩子潜意识中学习科学的本能和欲望,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科学的最佳状态。

  蚂蚁对于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学生在很多地方都见过蚂蚁,比较了解,有的还甚至观察过;说它陌生,是因为学生对蚂蚁的认识是浅层次的,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并没有对蚂蚁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很难对蚂蚁的身体结构描述清楚。而本节课的重点就是通过研究蚂蚁的身体特点,引导学生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在探究这一环节,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蚂蚁的身体长什么样,这对孩子们来说可能是第一次,因此学生都想探个究竟,观察的非常投入,整个探究过程是真实的,昆虫的共同特征更是学生通过观察,主动探究而得出的结论,所以对学生来说是经历了一个真实、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注重情感的培养

  情感教育是三维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培养:一是学生在探究昆虫的共同特征之后,上课时我们请到课堂上用来观察的蚂蚁,已经很好的完成了使命,这时,我们该把它怎么办?学生纷纷表示应该把蚂蚁放回大自然,让它回归自己的家园,这时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情感教育。第二个方面就是看完一段蚂蚁的视频资料之后,问学生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了积极肯定的评价,并适时鼓励学生要学习蚂蚁团结、合作、分工明确的精神,而这几种精神恰恰是我们科学课中所需要的,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

  4、让科学课回归生活

  让科学课回归生活体现在“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无论是引入新课,还是在探究过程中,我都重视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究到科学知识,反过来又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蚂蚁图片,呈现各种各样的蚂蚁,让学生追忆起生活中一些相关的'事实,与今天的课堂相衔接,在拓展这一环节,把课堂学习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真正体现了科学学习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5、教学内容的开放

  教学内容的开放体现在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科学教育“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水远是妙趣横生的”,课堂中的一些生成性资源常可作为课程内容以补充与改进。如《蚂蚁》一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了新的问题:蚂蚁搬家说明了什么?冬天蚂蚁为什么躲藏起来?蚂蚁会迷路吗?这些生成性的问题更易驱动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有利于维持与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教学内容的开放还体现在要以学生的研究兴趣为向导,联系社会实践和生产实际,联系自我和自我周围的生活图景来学习科学,从生活世界走进科学世界,再从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不管怎样的课堂,哪怕你再做精心的准备,总会留有一些不足的。我衷心的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多多指导,让我的课堂教学设计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