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中的一篇略读课文。选择这篇课文作为本学期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是因为我觉得它有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底蕴,想尝试带领着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领略这一路的故事,更全面的感知中华文化中,令人骄傲自豪浓墨重彩的一笔,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作者接着还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
对于丝绸之路,不论是时间距离,还是空间范畴学生都感到很陌生。但是,我觉得作为华夏子孙,丝绸之路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并为之骄傲的历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矗、凹”等九个字词。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说出主要内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能说出主要内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教学难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导入新课时,先向学生呈现出葡萄、核桃、黄瓜、石榴四种事物,并告诉他们这些事物,在两千年前的中国是被当成贡品只有皇帝和贵族可以享用,因为它们的原产地并不是在中国,所以稀有而珍贵。提出疑问为什么现在却成为身边普通的事物呢?顺利引出了课题《丝绸之路》。接着提出问题“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丝绸之路如何得名?丝绸之路主要线路?”检查学生预习作业,在学生反馈后,为了让学生加强对丝绸之路的理解,播放一段视频。
因为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自读自悟为主。出示学习提示:“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找出生字反复读。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问学生“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作为主线,引领学生探究为什么中国使者把这条道路称为“伟大的路”,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理解谈体会、说感受。
学生在交流时,都不约而同地找出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的一幕,从字里行间来都能体现这是中西方的友谊之路:安息国大军列队奏乐迎候来使,互赠礼品,彼此彬彬有礼,惊喜连连。中国的绫罗绸缎,西方的鸵鸟蛋、魔术表演,都代表着双方不同的经济文化发展,所以,丝绸之路对加强东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促进各国人民友谊起的重要作用,点明了这条路伟大的历史意义。在此处我特意设置分角色朗读,从安息国将军和大汉使者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两千年前的一幕。
这也是一条经济之路,学生简单分析后,我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反复读“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啊!”
这还是一条文化之路,“文化”这个词语对学生太抽象,于是我引用图片配合音乐、旁白,让他们体会到这种“丰富多彩、美轮美奂”的意思,再带着孩子们齐读“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在清幽的音乐声中,我朗读出了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发问“孩子们,现在你遐想到了什么呢?”学生可以回顾课文内容,也可以借助课前预习查找的资料谈谈自己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有一点疑惑,我在设计教学步骤的时候,试图营造一种文化气息,对于语文的工具性有一些忽略,在两者之间取舍我犹豫了很久。如,关于课文的首尾呼应如何巧妙的融合在具有语文诗意味的课堂,让我有些无助。但是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比较活跃,乐于表现与参与。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地参与,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
二、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效果我觉得本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问题入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问题是学习的先导,在起始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看课题质疑。由于同一课题具有多义和多方面理解的性质,既可以这样考虑,也可以那样考虑,学生经过思考后,就围绕课题提出了如下问题: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2、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感悟:
兴趣是学习的内因,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教学应以使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为基本追求,所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设计了课前搜集资料、以一位导游的身份给大家介绍丝绸之路等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感悟课文内容,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在反复复述课文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了张骞的爱国情怀,与此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