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反思(通用三篇)

黄飞

  《散步》教学反思1

  当科组长把上一节精品课程课的任务交给我时,我心里是很没底的,作为一个新老师,对于平常上公开课都没十足的把握,更何况是采用一种我从来没尝试过的教学模式——“学生讲课”。但是为了完成任务,同时也是锻炼自己,我还是接受了。尽管由于准备的时间短,来不及充分的时间给学生适应这中模式,加之小老师的素质差异,在上课过程中出现了紧张的情况,因而课后的结果并不能让我满意,但是我还是从中收获了很多。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当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如何在“学生讲课”的模式下,让初一的学生在学习本文时明白中年人所处的重要的地位,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为此下来我仔细的阅读了文本,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对文章内涵的把握基本上没有了问题,但是如何通过小老师的嘴让学生逐渐理解更深层次的内容又是一个大大的难题,为此,我先和几个小老师在宽松的环境下进行了平等的合作和探究。当时的效果还不错,在我的引导下,他们都对本文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其中有个小老师说“以前还认为当老师很容易,现在真正要让自己当老师时才发现有这么多东西要准备”,这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吧,只是这次小老师的人数稍显少了一点,以后可以尝试分组,让每一组的同学准备轮流讲课,这样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语文这门科目的整体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我忽略了一点,即小老师的表达能力,虽然我挑的这几位都是语文成绩不错的,对文章有比较深刻理解的学生,但是毕竟要让他们把他们所理解的东西通过一个一个问题有条理地去引导学生,这方面还是欠缺很多。另外,对于同学们的回答,小老师都没有很好的评价和引导,只是匆匆表扬而过,这也是一个问题,留待以后解决。

  这次课后,我总在想,以前我像一个“救世主”,给学生知识,给学生力量,给学生关爱,引导他们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生面前我永远是正义的、强大的、乐观而豁达的,我因学生的崇拜和尊敬而满足。但我也深感失落和孤独,因为这份骄傲是不真实的。现在,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备课,一起想办法,一起渡难关,真正去关注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虽然有时我也很“无知”,难免脸红尴尬,但我却倍感真实而轻松,因为我在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觉得生活是多么美好,生命是多么可贵。我感谢新课程,感谢《散步》,感谢学生,感谢一切因爱而变得快乐而美好的事物。

  《散步》教学反思2

  《散步》是一篇歌颂亲情的文章,子女对长辈的敬爱、长辈对儿孙的疼爱、浓浓的亲情流淌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亲情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最能打动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写身边小事、诉心中真情,学生们理解起来并无难度。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本单元教学主体,我将文章主旨定位于表现浓浓的亲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体会文中的那份浓浓亲情,从而激发学生去感悟亲情,拥抱亲情,珍爱亲情,创造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创造亲情的情感。另外,通过品味揣摩文本中能体现三代人浓浓亲情的语句,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一)整体感知,共赏亲情。

  通过集体朗读、自由朗读相结合的手法,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共同分享文中一家四口的那份浓浓亲情。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归纳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

  ②以课文为依据,说说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提示:可用短语、一句话等形式作答) ?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品读课文,赏析语言,谈对文中最打动自己心弦的语句感受和体会,感悟一家人的浓浓的亲情。重点品读:文中一家人的浓浓的亲情是如何体现的?勾画出文中饱含浓浓亲情的词语和句子,读出这份深情,就你感受最深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合作探究,体验亲情

  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主旨句的准确理解,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体验亲情的美好和珍贵。重点扣住这几个问题:

  ①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如何理解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③结合亲身经历谈谈你体会到的浓浓的亲情,并说说如何去呵护这份亲情?

  (四)敞开心扉,抒写亲情

  设计目的是借助文本激发学生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抒写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启迪学生主动的去创造亲情。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和语文基础的差异,我让学生采用仿句的形式续写,能仿写多少就写多少,然后交流。

  ①亲情是饥饿时的一碗米饭,……

  ②亲情是爸爸严厉的批评与责骂,……

  ③亲情使爸爸常年在外奔波劳碌,……

  (五)小结课文,升华亲情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亲情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我们离不开亲情,让我们敞开胸怀,伸出双臂,去感悟亲情,去拥抱亲情,去珍爱亲情,去创造亲情!

  这堂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从“自主品读课文,赏析语言,谈对文中最打动自己心弦的语句感受和体会”,到“结合亲身经历谈谈你体会到的浓浓的亲情,并说说如何去呵护这份亲情”,再到 “抒写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启迪学生主动的去创造亲情”,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获,从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并激发创作热情。我想这样的课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受用的。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知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根本。阅读教学过程归根结底就是老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与思考。

  《散步》教学反思3

  《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的一篇优美散文,它篇幅短小,语言隽永,但又情意浓浓。主要通过写一家三代四口人外出散步的经过,表达了浓浓亲情以及强烈的生活责任感。文章虽只有580字,读来却意蕴深长,让人回味无穷。所以历来受到语文老师的青睐,也常常成为语文老师上公开课的选择对象。

  打算上《散步》一课时,其实一直在犹豫:那么多人上过这篇课文,包括我本人也在几年前作为公开课上过,怎样才能上出新意呢?于是,我仔细阅读了单元提示及课文,课文文字较少,且内容简单,编者的要求也不高。当我读到课后练习题时,引起了我的注意。课后一共设置了三道题目:一是为课文该换标题,意在把握课文内容;二是研读课文最后两句话,意在把握文章的主题;三是比较阅读作家林文煌的《三代》,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及鉴赏能力。于是,一个大胆的思路便形成了,我何不围绕三个题目来设计教学呢?针对三个题目我设置了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读出故事三个教学环节,后来,我又加入读出感悟的环节,作为前三个环节的补充,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同时,这节课我还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不让学生带课本进教室,更不准带教辅资料,只准带新华字典、笔、本子。这样做的目的,只想让孩子们去思考,而不是做一名搬运工。把资料书上别人整理好的答案搬到书上,然后再进行所谓的交流,这种做法学生获得的阅读感悟是极少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根本没有去思考。我一直认为,现在的孩子很懒,不是手脚懒,而是大脑懒,不愿多用脑,倒是愿意动手抄,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是提高的很慢很慢的。我也一直认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是需要训练的,朗读、写作、交流表达等等,都需要在老师的示范、引导下来训练提高。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基本上还是可以的,七年级的小孩毕竟还小,()思维、表达的能力还有限。虽然分析肤浅,但有真意;表达生涩,但有真情。我相信,通过长期的熏陶、训练,他们的阅读、表达、思考、写作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