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海底世界》教学反思(通用六篇)

莉落

  部编《海底世界》教学反思1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二是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教学本文,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读中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语文不是学习纯文本,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教学语文课,几个重要项目里面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本堂课教学以读为本,我设计了两读。一粗读,“为什么说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二细读,学生说到哪一段读到哪一段,当然这次朗读不是浅层次的泛泛而读,而是侧重于学生理解地读。比如读动物们窃窃私语的样子,我是从“窃窃私语”这个词入手,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就是偷偷的小声说话。海里的动物呀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在一起说悄悄话,”学生一下子明白词语的意思,并且很快地读出了那种窃窃私语的情趣来。

  二、学以致用

  学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上,更重要的是要能灵活迁移,巧妙运用。在感受课文如何把动物们的窃窃私语写具体后,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展开想象,说说海底还会有哪些有趣的声音,孩子们兴趣昂然,描绘的语言在原有文本上有了创新,有了自己一些灵性的东西。

  三、读法指导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阅读理解的好方法。本课教学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如海底的“宁静”和“窃窃私语”的比较;速度很慢的“海参”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鱼”的比较;“最小的单细胞海藻”与最大的海藻长度的比较等。这些比较加深了学生对景色奇异的理解。有了这样的读法指导,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部编《海底世界》教学反思2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以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因此我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入手,前后照应让学生抓住文章是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来写的,接着让学生去找哪些段落写了景色奇异,哪些段落又写的是物产丰富,从大的方面牵出来然后逐段的去理解。

  海底的“宁静”和“黑暗”,学生不易体会到,更不易认识深刻。课文把海面和海底作比较,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由已知到未知,清楚地介绍了海底的`“静”和“暗”。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认真读描绘海面的句子,想自己见过的情景,对比想像大海的深邃,海底的沉积和漆黑。

  海底的“各种声音”是一个谜团,学生难以想象、猜解和区分。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举出来,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声音进行了描摹。这样,海底各种动物发出的不同声音就介绍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学时,抓住这四个句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模拟一下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声音,比较他们的不同,从而想象出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奇异的声音。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写的内容。

  课文第四段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其中介绍海底动物的行进时,用速度很慢的“海参”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鱼”作比较。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自己走四米需要多长时间来体会海参的慢,“最小的单细胞海藻”与最大的海藻长度作比较,具体说明了海底植物大小长短的比较。

  最后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海底动物的资料拿出来共享,也是让学生对海洋有更深的理解。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对大海还很陌生,在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时没能发挥出显着的作用,显得疲于形式,再次在朗读方面的指导还有所欠缺,对学生的评价也有些生涩,等等。以后,我要努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部编《海底世界》教学反思3

  这学期每到美术活动时间,幼儿都表现出喜欢学、乐意学、一起合作学的氛围来,组织完大班美术活动《海底世界》这个活动后,我发现幼儿兴趣非常高,而且很快乐,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我对整个活动进行以下反思。

  一、选择的内容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已经知道海里的多种生物,海底世界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神秘的海底世界给孩子们带来无限遐想,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来选择作画具体内容,让他们画海底世界实际上给了他们自由创作的机会,所以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境创设好,导入自然(观看《海底总动员》),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课件生动形象的展示海洋世界的美丽,幼儿能直观的了解海洋环境,并认识海洋动物。整个环节鼓励幼儿探索,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二、作画的形式多样,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要求幼儿先在画纸上画出海底的动物、植物或到海底探宝的潜水员,用油画棒涂上鲜艳的颜色,然后用废旧材料来装饰打扮海底世界的底色,幼儿从中感受到了废旧材料共同搭配在绘画中带来的神奇效果,孩子们作画时俨然像一个自由作画的小画家,与往常不一般的作画形式,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恰当的教学组织方法,有利于幼儿兴趣持续。教学中,通过观察、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自主地探索动植物们的生长特点,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我事先为幼儿提供了两幅不同的范例画,一幅是用油画棒、水彩笔画的画,另一幅是用废旧材料搭配使用的海底世界,通过让幼儿观察、比较,幼儿区分出了两幅画的不同。在孩子们都完成了第一步画海底世界后,我对用废旧材料搭配是哟进行了示范提出了要求,所以幼儿能较好地掌握不同物体搭配使用,较好地完成作品。学方式灵活多样:情境体验、自主学习、多种游戏等等,使幼儿始终在一种愉快、舒展的状态中学习。

  总的来说,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在作画能力上有的新的意识和提高,而且在情感的培养上也得到了满足。

  部编《海底世界》教学反思4

  1、难点的突破有层次。

  这节课的难点是“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找句子,读一读重点句子,画出重点词语,让学生欣赏了一组海底植物的图片,并要求仔细观察,体会句子的意思。这种设计方法突出了教学的层次,从课堂教学的效果看,我觉得还是可行的。我想通过这次教学,学生对总分关系的结构肯定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突破了难点,忽略了重点。

  这节课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了精心的设计,难点是突破了,但是我却忽略了教学的重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呢?

  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学生还是能够围绕着这个问题来体会的,到了第三、四小节,由于突出了总分关系的写法,在回过头来让学生体会“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时候,学生有些不知道怎样来体会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教学过程中,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那么首先还是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就海底世界这篇文章来说,应该引导学生围绕着“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3、学生的朗读没有情趣,语言的表达不够清楚。

  教学中虽然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学生读的还是不够,尤其是没有读出奇异的情趣来。我想这里不光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引导得不够,首先教师应该有情趣,学生才能够被感染。学生上课发言还是不够积极,语言表达的也不够清楚,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还是教师的引导不够,学生缺少语言的积累,词汇不够丰富。由此,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要求学生多看书,多积累词语。

  部编《海底世界》教学反思5

  《海底世界》是一篇海洋的常识性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感知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本课重点是让学生感知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回顾教学过程,觉得自己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中,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现海底世界之美,给学生美的享受。学生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所在,它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将学生注意力紧紧吸引,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对比教学,感知课文内容。

  海面的波涛汹涌和海底的宁静差异之大学生不易体会到,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先让学生观看海面波涛汹涌的情景,再看到一名潜水员潜到海底,可是海底却很宁静,而且海底是一片漆黑,此时学生马上就能从动态的画面中感受到那点点星光。

  三、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中,不仅是为了完成课而讲课,而是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接受知识,这也就是注重了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本节课,在理解“窃窃私语”时,先是学生表演,而后是理解这个词语,再用这个词语说句话,最后回读课文感受动物们窃窃私语的情境。再如:在学习动物的声音时,先引读课文,学生接读课文。然后再以“海底还有哪些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再例举摹拟。最后再让学生用“有的像xx有的像xx”的句式发挥想象,同时锻炼语言能力。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多媒体在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时,我只限于让学生欣赏,缺乏对视频进行适当的讲解。若能加入适当的解释,说几个海底动物的名称,会给学生在视觉上和听觉上留下更深的印象。

  2、在时间上把握得不得当,课文导入部分耗时过多,以至于后面的内容有些仓促,由于已经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孩子对海底已有初步印象,故在改进中将导入课文的视频去掉,换之语言直接导入。

  3、课堂上应关注大多数学生,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课堂上,我发现部分学生未加入学习的行列时,应给予充分关注,并作出改观现状的调整,使每一名同学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部编《海底世界》教学反思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这一次尝试课堂教学渗透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能力,体现大语文观,给我在教学工作中留下了不少启发和深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只是通过课本上的点滴动植物,而想形成广而深的海底世界是有难度的,因此必须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研究”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广博的海底世界。为此,我从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着眼,在第一课时中,让学生对海底世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对课文中描写的海底景色作简单的介绍。所以,第一课时主要担负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在接下来的第二课时以及课外,我还要组织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广泛收集关于海洋探秘的资料,进而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正如“设计意图”中所说,本堂课,我是从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着眼,担负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让学生对海底世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对课文中描写的海底景色作简单的介绍。在实际教学中,我也设计了让学生根据课件,上台表演,用自己的话说说所看到的景象等语言实践活动,同学们参与积极性高,为接下来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2、本堂课,我能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多媒体课件所具有的声、光、色、形等功能,帮助学生进入一个海底世界,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通过海底动物声音的模拟,让学生感受到了海底的奇异,也同时激发了学生说话和学习的欲望。

  3、本堂课,我注意简化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引导学生探究时,能注意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注意创设情境,另外,让学生在比较分析、多向开放、合理想象、自由质疑的情境中进行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开阔、活跃的探究平台。

  4、不足之处是,由于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没有充分重视课文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语言中的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