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变”来“变”去的盐》是湘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一课。在这一课中教材安排了“找回溶解在水里的盐”、“可逆的变化过程”、“制作一个蜡星星”3个活动,这3个活动构成了学生认识可逆变化过程的三个台阶:第一个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盐溶解于水又从水中分离出来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并通过分析变化过程的特点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第二个活动,主要是概念的运用,对物质变化过程是否可逆进行判断,认识不可逆变化过程,完善概念体系并及时巩固;第三个活动,旨在发挥科技史(“青铜器的生产”)的指导功能,让学生在制作蜡星星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过程。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科技史“青铜器的生产”的教学和活动3的.教学。
以下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心,大多数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但个别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主动参与,实验设计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科学探究
1. 以“盐溶解于水和提取溶解在水中的盐”为例,通过对盐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
2. 以“把苹果切开”为例,通过与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进行比较,建立不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
3.尝试将物质的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分类,能对物质的变化过程是否可逆初步进行判断,能模仿青铜器的生产方法制作蜡星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初步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有利也有弊。
科学知识
1. 知道什么样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变化过程;什么样的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变化过程。
2. 知道“煮海为盐”、“青铜器的生产”是人们对可逆的变化过程的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将盐“变”来“变”去并由此引申,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某些变化过程是否可逆
教学过程
分组实验材料(不是每组都一样):2包盛在小纸包中的少量食盐;少量蒸馏水(或纯净水);清洁并已消毒的小烧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