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红橘》教学反思
低段教学久了,长期教学中,我存在的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在课堂中对孩子们的包办代办做得过多。课文怕他们读不熟,要自己亲自一段一段来教;生字怕不认识,必要过“五关斩六将”才罢手——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强化生字记忆;词语怕读得不够有“味儿”,总要一组一组跟着读才放心。如此一来,虽然在教学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觉得一堂课时间不够用。有时,孩子也显现出疲惫之态,其实自己也了解,但总是以不“放心”为由,放弃了改变。
于是,每天都是一尘不变地重复着第一课时的教学:1、读通课文。2、认识生字。3、读熟词语。4、了解课文大意。5、书写生字。进入三年级的教学后,我突然发现这一套惯例不管用了,这样学习下来的后果差不多就等于不上课的效果。三年级的孩子了,识字量已经非常大了,很多课文中要求认识、书写的生字早就会了,用再多的时间去识字等于浪费!而因为第一课时把过多的时间用在了字的学习上,反而,课没有读熟,有时连课文大意也没有了解,常把第二课时的任务留得太多,加重了第二课时的学习负担,严重的比例失调。因这,让我严重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感觉自己总找不到一个解决的好办法,找不到一个好的出口。于是,我主动走进同年级组老师的课堂,去学习她们在课堂中的点点滴滴,并把她们好的方法或者说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记录下来,并根据自己班上的情况进行了整合。终于,在一堂语文课《家乡的红橘》上找到了出路,心情得以愉悦。
《家乡的红橘》是西师版语文第五册教材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透过小小的红橘,表达了作者浓浓的家乡情、深深的自豪感,全文分为六段,第一段写家乡在长江边,有成片的橘园。第二段写春天时节,红橘叶片在阳光下闪光。第三段写四五月份,橘子树上长出了米粒大小的花骨朵,花香醉人。第四段写秋天,橘子树上结出的青色果实惹人喜爱,但吃起来又酸又涩。第五段写十一月左右,红橘成熟了。第六段总结全文,指出家乡的红橘让人喜爱。因在课后题里有背诵课文二、三、五段内容并仿照第五段的内容来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的小练笔,故我想:在课堂上如能好好地把握时间,在教学了第五段后马上进行仿写水果的小练笔肯定比课后再一次回到第五段来进行仿写更有效,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也肯定会更浓。所以,在第一课时读通课文,了解第一段的大意并理解个别生字的意思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如果按我以前的方法来学习,时间肯定是不足的。再三思量下,我进行了“放弃”教学,原来,一切都可以变得如此简单。
一、放弃以生字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思路,改以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及了解每段大意为主线的教学设计。
开课初始,我以预习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提问?孩子们很多说到了家乡红橘的叶、花、果……于是,我把握住此思路,请孩子们教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请小老师教读段落时选择了优、中等生来教读。虽有个别小错误,但在大家的帮助下已然能将课文读通顺了。这样一来,其他的孩子也读了一遍课文,我再根据孩子们错误的原因,标注了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的读音,教读了最难的词语,并对于文中出现的长句子进行了断句的处
。这时,我相当于对孩子们的预习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总体来说还不错。接着,再请孩子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其实就是理解课文大意。孩子们在第二次读了课文后回答出了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对家乡红橘的的喜爱。第三次读课文,我结合课后的一道填空题进行。这道题结合了课文的写作思路及主要段落的大意总结出了家乡的红橘在不同时期长叶,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表达出作者对红橘的喜爱。所填处都与时间有关系,向孩子们示意了本文写作顺序。在孩子们读完课文做题的时候,我趁机巡视了一遍,发现错误的原因竟都在最后(十一月)那个空白处,原因是因为孩子没有仔细读课文相关段落,把填写时间的.词语写成了(红橘树上)。于是,在解题时,我并不着急,而是请孩子们第四次逐段读课文,读一段找一段,找这一段写了什么?找这一段写了什么时候的红橘的什么?并在书上做好记号。当每段的大意都说完以后,请孩子们再一次去检查自己刚才做的题,很多孩子都改正了过来,这时候,我再请几个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孩子来解题,发现他们也做对了。这样,课文读熟了,课文的大意和每段的段意也了解了,对孩子我也心中有数了。接下来,我先请孩子们将预习时勾出的词语进行了读,在读的同时,我再次勾出了课文中一些两字、三字甚至是四字的好词语,也请孩子们一起读。然后,我出示生字卡片背面上的词语,用单龙火车,双龙火车的方式随机抽查了两组学生,都会认了。接着,我再将生字与词语混合着进行了接龙读,拐弯读(重点检查班上几个后进生,提醒全班孩子注意个别难读生字)。最后,相机处理几个难写的字,提醒孩子们注意不要少掉考字的一横……没想到,这堂课还剩下了近十分钟的时间,这对于我来说,太可贵了。
二、放弃生搬硬套的查词典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三年级语文教学目标,授与学生理解生字词的简单方法。
第一课时剩下了近十分钟的时间对我来说是可贵的,也是难得的。于是,在这十分钟的时间里我提出了生字卡片后的两个新词请孩子们理解。在教学时,我教给孩子们理解这类词语的方法——用我给他们解释,为:“分开组词法。”如:肥实:肥胖结实。鲜嫩:新鲜肥嫩。孩子们学起来很有兴趣。没想到的是,在第9课《西藏高原》的学习时,当我再次训练孩子们用这种方法理解词语时,有个孩子竟用此方法说出了哺育的意思为:哺乳养育。非常令我震惊,看来,孩子们也是很好教的,只要方法得当,他们会带给你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放弃,原来如此简单!以上这些就是我在初入三年级教学第一课时的一些心得。现在,对于第二课时的学习我还是有一些困扰:处处都想精讲,于是,时间总也不够了,总要拖堂才能完成课时任务,教学效率不明显。我想: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争取在下一次进行反思的时候能总结一些在第二课学习时的心得来,帮助自己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从低段到中段的适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