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

阿林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

  1.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课堂学习中应尽可能地运用图片、动画创设模拟情境,通过形象化描述、科学推理、史料佐证,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

  2.引导学生进行设想、查阅资料、对比分析等活动,开展由宏观到微观完善思维的合作探究。因而,引领学生逐步由表及里的综合系列问题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保证学生认识的顺利发展,必要的运用实际问题情景,也是必不可少的。本课题的教学内容设计,应以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钠原子、氯原子的结构为基础与重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适当迁移与拓展。

  3.在教学中,如果需要引导学生认识碳12是一种碳原子,必须补充“同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可能不同;同种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都相同”。教学实践证明,不补充上述两个概念,极易引起学习认识上的紊乱。做这样的教学铺垫后,对元素概念的建构与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4.在认识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的区别,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二是相对原子质量虽然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但可以通过相对原子质量对物质的质量进行比较,从而推断出具体的物质质量。目前,这方面的认知衔接尚为教学的空白,因此,在后续的许多相关化学计算的学习过程中,导致学生出现众多推理问题的认知障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学生处于机械模仿,严重影响了学习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和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