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这篇课文时,我确定了两个教学任务,一是人物心理的感受;二是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尽量使教学步骤简洁,这也是我向往的简约教学的样式,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对第二个任务是完成的是较成功的,我设置了两个问题:这是一个________的`我?这是一个_________的父亲?对第一个问题我似乎铺垫不够,我应该给学生以示例,这样学生能更快地进入情境。我应该再设置半个问题:“你从哪里卡们出来?”让学生有连贯的思维。虽然我结合语言品味了一些语句,教给了学生一些方法技巧。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没有显示出来,没有凸显出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后来弥补了一下,还是收效不好。因此,我感觉要上好课,一定要有进行全盘打算,反复地解读教材,深入研究细节,在简约的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活动。
我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时,在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后,是不是就可以结束呢?不行,我们对一篇文章不能老是从一个角度去读,正如评价一个人不能单从一个方面去说,从不同角度的对同一文章进行探究可以提高阅读的质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可以就某一人物、某一情节或其他方面提出问题对课文进行多角度阅读。我在引导学生归纳中心后,向学生提出探究问题:此文除了中心思想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可探讨的问题呢?学生兴趣很高,在文中不断的找啊,找啊,在老师的适时点拨下终于有了结果,那就是:第一个问题,作为父亲,应该怎样教孩子脱险?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课文中父亲的做法相同吗?你更喜欢哪一种?说出你的想法及理由。第二个问题,你们喜欢杰利吗?说出你的意见及理由。第三个问题,你们怎样评价4个孩子?大家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既活跃了课堂,又对课文加深了理解,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这样做有利于挖掘出课文的深意,有利于多角度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