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位校长和孙老师的帮助下,我的课背出来了,在一次又一次的磨课中,数学组的同仁们给了我最大的帮助,杨主任和孙老师积极的给出了指导意见,我渐渐的恢复了自信,我想,我可以。通过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意分析归类,注重总结
提升讲评课不能只按照题号顺序讲评,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类,这个过程,我让学生回家进行,并让学生做成了知识树和思维导图,从最后的效果看,非常好,因为一归类,同一问题学生会就会有一个整体感。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事实上,课后,我自己感觉可以按三种方式进行归类:
1、按知识点归类;就是把试卷上同一知识点的题,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这种归类是我们主要用的归类方法。
2、可以按解题方法归类;把同一试卷中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目,归到一起进行分析。这种情况只能局部应用,不能整体使用。
3、按答卷中的错误归类,如基本概念类错点、方法不清、运算不过关等,这种归类方法也是局部进行,不能整体使用,当然最好的是这三种方法交叉使用,那效果会更好。
二、重视区分通法与特法
在开拓解题思路以及总结解题规律时,我们通常会出现通法与特法,通法往往可以解决一类问题,而特法仅在本题中是有效的,但是因为其简单直接,很受同学和老师的欢迎,但是我们在讲评试卷的时候,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我们首先要是搞清楚通法,然后才是特法的使用,一长一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必须有选择地进行讲评。
不是没有错误的题目或错误少的题目,就不必讲评,有时候,试卷中的一些题目学生做的效果很好,正确率很高,这时我们可能就认为,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了,没有再进行讲评的必要,便直接将这些题目跳了过去。殊不知,有些题目可以于平淡中见神奇,以这些题目为基础,稍加变换,便可以衍生出一类问题,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触类旁通,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不是错误多的题目,就一定要花大力气讲评,因为考试中某一道或一类题目错得比较多,我们就认为,需要在这个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花大力气的讲解和练习。可是,我们可曾认真地分析题目错误的原因:是方法完全没有掌握,还是题目意思模棱两可导致学生理解困难,或是题目本身偏僻,或是题目已经超出学生所学范围等。
四、不是只对对答案、改正错误即可
有一种做法是,在讲评试卷时,将题目的答案进行订正即可,其最大的弊端是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的培养。因此,应该说只讲答案的讲评是最差的讲评。
考试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完善知识结构,通过考试、练习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到底结果如何,我们可借助试卷的答题效果来进行检验,但如果我们不仅仅停留在做题与改错的层面,那么所为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培养与智慧的提升便成为一句空话。
最后孙老师也提到了建试卷立错题集,做好每次考试小结。这个确实是非常必要的,在我们的常态课中的作用也是非常之大,不容忽视。
这周在复习数的运算,数的运算分两段复习,第一段复习四则运算,第二段复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定律。
在复习过程中,就发现很多知识已经被他们遗忘了,比如,小数的乘除法,列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很多错误,乘法小数点对齐去计算,小数除法对于小数点的移动都忘记了,数位不对齐就计算,只注重计算结果,不注重书写格式。简便计算也是一个出错较多的部分。
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相同的,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做题是,我是先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对于可以用运算定律的题,除了让他们说出运算顺序,还让他们观察是否可以用运算定律解决,这样学生就不容易出错。
一、努力之处
1、课前整理,为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于数的运算相关知识,由于时间长,通过课前调查,学生都有些遗忘了,所以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收集和整理数的运算意义和计算方法,然后试着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收集起来比较精心,为新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在练习中边回顾边提高
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状态,教学中我让学生回忆数的运算意义,再通过列竖式计算唤起数的运算的计算方法知识,使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归纳计算方法,这样在练习中归纳,学生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有序梳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更好地总结,以小组合作的方法讨论,然后引导学生把整理出的知识,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最后通过全班展示、交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
在复习的过程中,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知识的复习和梳理上面,我采用了对比复习的方式,把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内容放到一起对比,这样有利于学生比较,然后把各块知识进行全面的分类梳理;接着形成意义和计算方法的表格,使小学阶段的知识进行完整化、系统化。
二、改进之处
1、加强概念课的学习
概念课教学一直是我的弱项,在准备课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所积累的相关知识较多,学生遗忘的知识点较多,如:减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如何让学生牢固记忆遗忘的知识点,还需要再动脑筋。
2、合理安排时间
上课时明显感觉到时间比较紧,练习题都没有处理,知识点多、琐碎,时间安排不够得当。
今后要继续努力课型的创新,怎样把概念课上得有趣高效,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理解数学。
《同级运算》是在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在已经的知识基础上和积累了一定的运算经验的基础的学情背景下进行学习的。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利用播放微课铺助的教学手段,结合微课在进行重点讲解,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使学生体会同级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习《同级运算》一课是学生在已经的知识基础上和积累了一定的运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既注重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计算方法,讲解时我着重讲解脱式计算的格式对学生们形成规范。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有这样的运算顺序,但是仅仅停留在口算顺序上,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也有个学生不是非常清楚。
课堂中岀现的问题如下:
1、脱式计算的格式错误。
2、个别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3、个别学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需要注意的几点:
1、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
2、教师讲解示范脱式计算的样式,先算的算出结果写下来,不先算的直接照抄下来,然后依次计算。
3、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顾及到潜能生,重点讲解的时候视频可以暂停,再次进行重复讲解,让学生有时间去消化。
“四则运算”是数学第一单元的内容,早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带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今天这节课要继续学习带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总体来说,四则运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在此过程中明确运算顺序,了解中括号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几点问题:
1、在做四则混合运算的脱式时,有的学生对顺序掌握较好,但在书写过程上往往丢三落四,不参加运算的数字不能按照位置落下来,这方面需要加强练习。
2、很多学生在语言文字上理解不到位,如“326与290的差去乘18与24的和,积是多少?”一类的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出现误解,特别是“和”的含义。“和”在题目中是表示连接两个数字的关系的连词使用还是表示运算法则中的加法来使用,一定要给学生讲清,引导学生区别,正确的理解含义并写出正确的四则混合算式。
虽说这一单元没有难点,但最容易出现马虎,在今后的练习中更应重视,反复巩固练习。
本节复习课我采用了从整体入手,再分块让学生自主梳理的方式进行复习。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进行以下的教学环节设计。
一、有针对的整理知识,为复习课作好充分的准备。
对于小学阶段数的运算相关知识,由于时间长,学生都有些遗忘了,所以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收集和整理数的运算意义和计算方法,然后试着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课堂上有序的为学生梳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状态,教学中我设计最后“六一节”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回忆数的运算意义,使抽象的运算更有意义;还通过列竖式计算唤起数的运算的计算方法知识,使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归纳计算方法,这样在练习中归纳,提供实践操作的依据,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中的“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然后引导学生把整理出的知识,以小组合作的方法讨论,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最后通过全班展示、交流使他们作出正确的归类。较好达到教学目标中的“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注意培养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的过程中,不平均分配教学力量,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知识的复习和梳理上面。教学中我采用了对比复习的方式,把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内容放到一起对比,这样有利于学生比较,然后用网状形式把各块知识进行全面的分类梳理;接着形成意义和计算方法的表格,使小学阶段的知识进行完整化、系统化;最后发现、总结加、减、乘、除之间的联系,我觉得通过这样的整理,沟通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教学不足:
概念课教学一直是我的软肋,我抽到了这节课,只好硬着头皮准备,原以为这节课没什么好讲的,书上的内容也只有一点,原来教过也没什么印象。在准备课的过程中,才慢慢发现原来六年所积累的相关知识好多,真是沉甸甸的,而有的知识点也不好找,还有的知识原来教学时我一直没有发现,如:减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在正式上课时明显感觉到时间比较紧,练习题都没有处理,学生没有更多的进行实践,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中的“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没有达到设想的“把归纳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又用于解题练习,提高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困惑:
概念课怎样上能够有趣,而且高效?
改进措施:
上课以后,我自己琢磨发觉,设计课时只把眼睛盯在课堂上的40分钟,自己的出发点就是错的,六年积累知识的整理复习课和单元的整理复习课是不同,知识点多、琐碎,不能再套用以往整理复习课的模式。如果能把这种小学阶段知识的整理复习课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可能会更加合理,比如提前布置家庭作业,不仅让学生整理知识点,还要让学生做练习题,从而回忆、总结意义和计算方法,课中直接进行交流、总结,这样既节约时间,又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去充分的讨论,详尽的梳理,从而更好的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后再进行更加深入的练习实践,加强应用,这样教学可能会更加有效。
通过这次备课、上课,我对自己又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自己要加强数学知识的储备和数学素养方面的提升。同时,我明白了整理复习课不同内容要用不同的方式,今后要继续努力课型的创新,知道了概念课要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理解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