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张东东

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1

  《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是按照参观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

  一、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效果很明显,有以下几点:

  1.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合理地设计教学问题,教学重、难点得到合理的体现和突破。

  2.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比如课前展示由科代表主持,并由各组介绍课前搜集的关于故宫的知识,既为新课教学做了准备,使学生对故宫不再陌生;也锻炼了主持人和各组同学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将自己最超卓的一面,在教室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

  3.学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弄懂。由于语文学科知识的琐碎性和答案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完全撒手给学生。这节课,我最大限度地放手给学生,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知识,我尽量将知识的传授权留给学生。比如:①故宫博物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②填写课后练习一的平面图,想一想,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③将课文划分段落,把握本文的结构方式。三个问题既有一定梯度,又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所以,我将它们安排在“探究教材、合作交流”环节中,由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在小组长的讲解、组员的补充中予以解决。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几方面总结如下:

  1.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自始至终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展示汇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写法、引导学生谈收获。整堂课,由我告诉给学生的只有两点:一是怎样概括说明文的内容要点;二是拓展了驻足点的相关知识。

  2、巧妙行使教具,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把握说明顺序是本文一个重点,要想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就要先完成课后练习一——填写故宫平面图。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并全面了解七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我在课前制作了故宫平面图(网上搜了半天,都没找到与教材完全沟通的图片,于是,我将教材的图片扫描到电脑上,用图片处理软件对图片的大小进行了处理,并在各建筑的图例旁加上了序号。)每组一份,于课前粘贴到自己组的小黑板上。课上,接洽完这个问题后,各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组的接洽结果写在小黑板上。检查时,由一组代表说明自己的答案,各组语文科代表检查下一组的回答情况。前后只用了三两分钟时间,全班同学便充分了解了本文的说明顺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不足之处

  本课中,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得不太好,在学生自主探究这个环节中,学生从很多角度谈论太和殿,当超过我规定的时间时,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并没有针对一些很好的想法而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而是直接过渡,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从整节课来看在一定层面上对课文的挖掘缺少深度。

  四、改进措施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同组老师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有力于学生的学习。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不光备知识,还要背学生、背课堂的掌控方向,使今后的课堂更加完美。

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2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以空间顺序的说明顺序来写的说明文。针对八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说明文,于是我采用和视频与文本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在上课的第一个环节,我由最近热播的后宫剧来引出本文的主角——故宫博物院,再播放本文朗读视频,让学生单看视频,领略故宫的宏伟壮观。这一整体感知的环节的完成将近用了十分钟,接下来学生们就与我一起完成课后第一题,这一环节也完成得非常好。接着就引出了本文的说明顺序——空间顺序,再挖除太和殿的详细描写的三段让学生判断这些又穿插了什么逻辑顺序来写。现在想来,本身学生对于逻辑顺序就不大理解透彻,我应该在黑板上罗列出框架再详细地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一部分是用了什么逻辑顺序的,这是本课的一个预设失误。

  在详细讲道太和殿的外观和内饰的时候,学生因为看到了我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兴奋不已,他们做到太和殿是尊贵的象征,却说不出文中为什么详写太和殿,这时,我在黑板的框架旁边注释了“权利、身份、威严”,并用箭头指向了太和殿,学生从这一角度能够说出太和殿对于封建帝王的意义,但我国封建建筑的代表就想不到,这样,我只能通过介绍“太和殿和其他宫殿的对比让学生知道皇帝举行大典的太和殿是当时建筑艺术的最高造诣”等话语来告诉学生太和殿在封建建筑中的代表性。这一环节,学生在后半部分有点被动了。或许我可以在预设中加入故宫博物院在古代建筑中的地位来引导,会不会更好呢?

  在最后,学生们兴趣最大的是故宫博物院的地图,因为它的大,因为它的`气势宏伟,因为它的富丽堂皇。我在思考:这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全部达成,课堂的高潮在何处,学生学懂了什么呢?

  综上所思,我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能够通过本文的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理解文章说明顺序的穿插使用,并激发他们对我国历史文物的感情。前面两个目标达成了,后面的情感目标从学生最后的反应来看还有欠缺。课堂高潮不高是我的课堂最大的弱点,不过这堂课已经比之前的课有所进步了,(我自认为),还需更加提高自身的感染力来感染学生。学生懂了很多,他们不懂的还有更多。为人师者,当不懈为后生努力~!

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3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篇幅较少,阅读难度不是很大,可以训练学生快速准确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词语,句子,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关键性词语的理解,把握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并且本文也是一篇解说词,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为四个部分:导语引入,文本解读,课外延伸,课后讨论,时间为一课时。从整体上看,导入部分较好,简单明了,直接引入本文主体。内容理解上,通过设置问题,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疏通文意,体会文章篇章结构安排的特点。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自己感觉不错的设计是课外延伸环节:我让同学们设计一篇导游词,并配以FLASH动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课上同学们都积极踊跃,令我比较高兴。整节课程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直接过渡,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于后面的讨论题目没有充分展开,前松后紧。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

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4

  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在文本探究中,不断质疑为什么采用这种说明顺序,怎样采用这种顺序。学生在深入探究中明白必须根据说对象来确定最合适的说明顺序。在空间顺序说明时注意确定立足点和准确的方位词。在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进行说话训练,学生比较容易学会。

  在确定探究方向时,注意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充分走进文本之后,思维活跃,主动质疑,老师整合问题,确定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不足之处:

  文章5—8节是课文重点,没有很好的自然的安排,体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学生对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重点介绍,由于课前学生资料查阅不够,阅读文本不够深入,讨论之后依然没有到位的答案。另外学生在说话训中立足点过渡不自然,没有准确使用方位词。

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5

  一、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是现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文。在多次的教材改编(版)过程中仍保留了下来,足见其有一定的“可教学性”。已多年未执教八年级,因此反复看了几遍课文。这是本册说明文单元的第4篇课文,属课内自读课文。教学要求主要是学会用空间顺序来说明事物,这也是本册说明文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来说明某一建筑物的课文。空间顺序的说明顺序,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有接触,还写过诸如介绍“我的学校”这样的习作,似乎教学起来困难不大。但在第一遍阅读时,我依然感觉到阅读的难度——故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对一个假如从来没去过故宫的学生来说,对众多的宫殿、门楼和迷宫一样的布局,一定还是会有很多的阅读障碍。

  比如文中提到的学生熟悉的“天安门”,就会误为是故宫的大门,好像进故宫就是从“天安门”进去的。再比如“像一条玉带”的“金水河”,在阅兵场景电视镜头里,它就在“天安门”的外面,桥上还有五座汉白玉石桥。但文中偏偏就有一句“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后经查阅资料,才知道金水河有内外之分)对于在北京生活的作者来说这些都似乎是司空见惯,但对北京既熟悉又陌生的学生来说却是凭添了不少疑惑。怎样让学生通过文本来清楚的了解故宫的布局,进而了解作品的介绍顺序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成了我备课时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

  进入教学设计程序,我首先上网查找了相关课件,但从网上下载下来的课件,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的毛病:打从第一张幻灯片起,就充斥着大量的故宫建筑的各类照片,似乎非这样不足于展现故宫的面貌。我认为课堂阅读教学首先在于感悟文字,如果一幅幅的图片展示过去,那跟历史课有何区别呢?怎样找出教学的突破口呢?在《教学用书》中我看到了作者黄传惕有这样一段话:

  人们介绍故宫,常常举出三个引为骄傲的“九”,就是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要写故宫,真有点像俗话说的:“老虎吃天,不知从哪里下口。”……我想,写故宫,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把故宫的面貌、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和功能等,向听众和读者交代明白,不要让人像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形容的那样“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是的,就可以从“还原故宫面貌、读懂课文”为教学突破口来设计教学。由此确立了我的教学思路的主要环节如下:1、预习解决生字新词,课堂上由教师检查和补充。2、学生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宫殿、门楼、花园等建筑物,既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又提醒学生学习本文选材的特点:从众多材料中选择适合表现中心的材料。3、读课文第1-3、7自然段,画出故宫外围简图,以了解课文内容。4、完成故宫内部结构名称图(参考课末P114练习一图),了解课文介绍的各主要宫殿的位置和功用,初步学习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5、结合说明文特点,认识全文结构。6、重点阅读课文详写部分——太和殿,再次提醒学生学习本文选材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划出文段中的方位词,明确空间顺序说明中的“立足点”问题。7、小结:突出作者对故宫的情感。8、作业:采用阶梯式作业方式。A、有条件的同学可利用寒暑假亲游故宫;条件不成熟的同学可在网上先游览,展示“网上虚拟游故宫”网址,并提醒学生重点延伸至本文没介绍到的博物院中的故宫藏品。B、通过网络等媒体,比较中外宫殿建筑的异同,或介绍其他国家如法国卢浮宫等建筑,下节课上课小组交流。C、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写一篇介绍我校的小短文(300-500字)。

  结论:从后来听课老师的反馈来看,认为本课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和本课特点,教学设计能以学生的“学”为主导,教学问题设置难易适中,重难点突出,作业设计既能使学生巩固知识,又能引导延伸学习。

  二、从教实施过程反观教学预设

  教学设计再详尽也终究是“纸上谈兵”,它始终要靠教学实施检验。一节课下来,因为学生在环节3“画出故宫外围简图”消耗了较多的时间,致使环节5和6只能大体带过,特别是环节6的精读部分,只能放到第二课时进行了,不得不认为是相当遗憾。

  改进:如果把环节3和环节4对调位置会更加有效。因为从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学生通过读课文后,能较快完成故宫内部结构图的填写,而且,根据文字填写图上建筑物的名称,远比根据文字创造一个简图要容易多了,调换后也符合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能节约好多课堂时间。

  在教学环节5,因为时间关系,并没有留给过多的提问和研究的时间,而是由教师直接用幻灯片展示,始终觉得这样教学不够踏实。

  改进:不管问题大小,只要是确定要给学生学习的问题,就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结论:本课时的备课阶段,我已觉得对学生的阅读给了很充分的考虑,但从实践检验来看,教学预设还可以再详细一点,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各个环节中学生完成所需的时间,毕竟课堂只有宝贵的40分钟。当然,如果是上示范性的公开课,最好还是找另一平行班试上一节,再经过调整,就会更有把握。

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6

  本周三,xx老师在八年级一班讲了一节公开课,讲的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者14课《故宫博物院》,语文组的全体老师参加。现在就这节课谈一点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1、教师在这节课中,正确地转变了自己的角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休地位,面教师则成了这节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也说明我校自从课改以来教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2、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充分,态度认真。并能很好地展示在小黑板上。特别是字词注音的处理上,学生能说出每个词语应该注意的地方。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比较好。组与组之间有竞争,组内成员之间也有竞争。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高展示交流效果好。

  4、只是教师缺少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劢,建议在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激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会成功感。

  5、在字词注音处理的环节上,可以向郭妮娜教师学习。让展示的小组当擂主,挑战其它小组,以便加深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7

  《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说明文,课文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从中获得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可以增强我们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对我们学习、写作说明文都具有指导性。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能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找准作者的立足点;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首先告诉学生有关作者的情况,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完成课后故宫建筑的简单示意图——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注明各部分的名称,我想这应该是很简单了,因为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览者参观故宫的顺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绍说明。5分钟过去了,令我无语,大部分学生没能完成示意图。看来同学们印象并不深刻,我想在学生的脑海里没能形成对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印象,对一些方位词的理解也不到位,看来课堂上只靠老师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是不行的,更需要引导式的学习,该让学生自己完成的老师坚决不能代替,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来完成,并且日后要经常复习巩固。

  2.重点在研读介绍太和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在讲解过程时,能抓住文章重点进行讲解,尤其从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壮丽的特点。如: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金锁窗。第六自然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第七自然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作者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详略结合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让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3.本课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较简洁,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同时又不过分突出该手段的替代和渲染作用,效果较好。在课后作业部分,让学生当一回小导游介绍故宫博物院,这样的课外练笔设计可让学生复习课文内容,补足课堂上没有讲解的景点内容(如:后三宫等),另外,又可锻炼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文本探究中,不断质疑为什么采用这种说明顺序,怎样采用这种顺序。学生在深入探究中明白必须根据说明对象来确定最合适的说明顺序。在空间顺序说明时注意确定立足点和准确的方位词。在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进行说话训练,学生比较容易学会。

  三、不足之处

  文章第五至第八自然段是课文重点,没有很好地自然地安排体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特点。学生对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重点介绍,由于课前学生资料查阅不够,阅读文本不够深入,讨论之后依然没有到位的答案。另外,学生在说话训练中立足点过渡不自然,没有准确使用方位词。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脚印片段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中的结构层次。然后以小导游的形式介绍参观顺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学习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太和殿),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最后以空间顺序写一篇说明文,介绍我们的学校,或者自己的家、自己的房间。

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8

  《故宫博物院》是按照参观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这篇课文在聋校九年级时学过了,对照两篇课文,大部分内容是一样的,只是现在要面对的这篇篇幅长一些,我想随着年级的升高,我想对这篇说明文应有不同的认识。于是我就拿出一课时对这篇课文来重新温习。一是检查一下同学们以前的学习效果,二是进一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

  一上课我首先对九年级时的课文和我们现在这篇课文进行了对比,告诉学生有关作者的情况,因为聋校九年级的课本上没有注明作者,或许是因为有太多的删减。因为学过,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完成课后故宫建筑的简单示意图,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注明个部分的名称,我想这应该是很简单了,因为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览者参观故宫的顺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绍说明。五分钟过去了,令我无语,大部分学生没能完成这这示意图。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在黑板上一边讲解一边画出了这种示意图。看来同学们印象并不深刻,我想在学生的脑海里没能形成对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印象,对一些方位词的理解也不到位,看来课堂上只靠老师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是不行的,更需要引导式的学习,该让学生自己完成的老师坚决不能代替,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来完成,并且日后要经常复习巩固。

  基于以上这种情况,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思路。在内容理解上,我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疏通文意,体会文章篇章结构安排的特点。这样随时注意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学生比较容易学会。课后我想如果让学生进一步进行说话训练效果会更好。

  这节课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于后面内容有些快,前松后紧。而我原本还想抓住文章重点进行讲解,特别从课文第5自然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壮丽的特点。如: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金锁窗。第6自然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第7自然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而实际上因时间关系,没有很好的引导好。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同科老师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

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9

  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而且刚刚接触说明文,虽然有前两篇文章作铺垫,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还很薄弱,所以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很关键,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其次是农村中学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因此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讲得天花乱坠也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的使用特点。

  根据对教材以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教学反思《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3.通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学习。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能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3)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难点:

  (1)学会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从实际出发,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性情陶冶与知识拓展相结合以及以学生为本位的原则确定本课的教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2.让学生当导游,从总体上把握全篇说明顺序、建筑结构及布局,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