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教学反思

刘莉莉

  想象教学反思1

  《想象》是一首现代诗。全诗共有六节,根据诗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节)主要写了诗人理想中的自然界。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表达诗人对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美好愿望。第二部分(4—5节)主要写了人们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第三部分(6节)总的写出了想象中的世界。

  这首诗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自然清新的语言,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追求完美世界的心愿。诗歌贴近儿童的生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厚。

  在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我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小节来读,与大家交流喜欢的原因。学生当时很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很多学生都选择了第4小节来说有点学生说,有的高兴地说:“我喜欢这样的大人,跟他们一起生活一定很快乐。”有点叹息道:“唉,我真希望我的爸爸妈妈不要总是板着脸训斥我。”有的羡慕地说:“如果诗中描述的是真的,哪该多好呀!”看着他们丰富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心中想对大人说的话还不止这些,于是,我让学生尽情表达,说说自己渴望的大人会是怎样,学生兴趣高涨。我将学生说的,归纳、提炼,也变成了一小节诗,让学生知道写诗也不是那么难。在学习第5小节时,学生不仅能说成喜欢的理由,还能抓住擦去、像拼积木一样拼来拼去体会作者的想象奇特。我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战争带来的危害,学生能根据电视新闻朝韩战争来谈,从他们的回答中,我看到了他们的天真,他们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向往。

  想象教学反思2

  这是一首明快的小诗,课文的学习活动非常简单: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整体把握。在整体把握时,先引导学生概括每小节的内容,然后把同类的内容归为一类,这样就把课文的内容归纳为,我们想象中的自然世界、我们想象中的人类社会。整体把握之后,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沉浸在神奇而有趣的想象之中,尽情地体会想象世界中的美好。

  第二课时,安排了两个学习活动:第一是交流读书体会,第二是练笔,提炼自己的想象,对课文进行续写。交流活动与前几篇课文一样,采取小组相互学习相互汲取的方式,也就是每小组分读一个部分,在汇报过程中,各小组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今天的交流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起到了串联、过渡的作用,但孩子们表现非常好,各小组围绕学习目标认真研读课文,在小组展示发言时,大家能运用各种体会文章情感的方法,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小组同学进行补充时,能针对本组同学所讲的内容来补充,焦点突显,条理清楚。读“四季中以被我们换来换去,春天一定都当大哥,冬天不一定都当小弟,只要它们可爱就行。”孩子们不仅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对于自然世界风调雨顺的盼望,还将诗句的意义引申到了人的精神世界,认为人与四季一样,应该大家都平等,不应该存在种族、肤色上的等级区别;读“不管他们已经八十三还是三十八,都应该常常和孩子一们一起荡荡秋千,骑骑木马。”炫翔组的同学结合周末父母出去加班,自己一个人在家中的孤独,体会作者对家庭和谐、共享天伦的渴盼;读“可以把战争送到医院,锯掉它的满嘴钢铁牙齿,让打击乐代替轰鸣的炮声,让和平鸽衔着橄榄枝,可以不需通行证自由地来去。”朝阳组的同学结合自己了解到的中东地区的战争惨状,让大家真切地体会到了作者呼唤和平、渴望幸福的心声。读完想象中的自然世界,我很自然地进行了一次小结,读四五小节,我又用引读的方式简单的学习了第六小节,即全文的总结,过程流畅,衔接也自然。

  想象教学反思3

  今天的课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评价小组的'智慧组,他们每一位组员都参与了对同学们的即兴评价。评论员们在认真倾听各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大家的长处,思路清晰地进行概括,而且对大家的发言提出了合理的建议,甚至还有的“评论员”对小组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其引导作用不亚于一个小老师,这给来听课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课时作为备课组的第一轮赛课,高语组的老师们和张校长来听课,课后,老师们给予这堂课较高的评价,认为这节课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但是课后反思,我认为这堂课还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一,本节课是分节品读诗歌,整篇课文的整体性、系统性体现不够,学生读完课文后,可能脑海中只留下几个断裂的画面,而没有形成连贯的、整体的印象。就本首诗而言,它本身是由几个片断构成的,可是如果遇到叙述顺序较明显的课文,如,叙事性的课文,或是逻辑性较强的课文,我这样的安排又能不能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呢?二、本节课的第二个学习活动时间不够,学生动笔的时间不到五分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检测和展示。在课前,我最担心的就是时间不够,班上有九个小组,除去一个评论组,还有八个小组需要交流展示,主发言、补充发言,加上评价、朗读,即使一个小组只花三分钟,加上开课、中间的过渡,也得有半个小时,如果再稍微出现拖延,后面练笔的时间就很难保证了。今天果然是这样,学生动笔不到五分钟下课铃声就响了,练笔没有时间进行检查和展示。曾经想过把小组扩大,九人或是十人一组,那么全班就只有五个或六个组,这样小组汇报或是展示时间就会比较充裕,但是小组的人数一多,在进行组内交流或是组内合作学习时,发言的人就多了,学习上存在困难或是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就会退居一旁作为观众。这两个突出的矛盾让我感觉左右为难,至今没有想到更好的两全办法。三,本节课的朗读并不到位。这节课,朗读我也全交给了学生,各小组汇报之后,由他们自己决定采取怎样的朗读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是派出一名同学朗读,有的是小组读,有的是邀请别的小组一起读,形式虽然多,也比较活,但是朗读的效果并不太好,他们没有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或者说他们的朗读与他们的体会有点脱节,但课堂上已经实在没有评价与指导朗读的时间了。

  总的来说,这一篇课文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我自己感觉比较轻松,没有像以前一样在课前考虑怎样开课、怎样提问、怎样导、怎样引,学生在较宽松的环境中能自如地深入到课文中进行体会与感悟,也能放开了来谈自己的想法,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和谐。课堂中留存的问题希望能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中得到消融、化解。

  想象教学反思4

  《想象》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通过丰富而大胆的想象,为我们描述了天地间万事万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因为作者想象丰富而大胆,所以所想象的内容跳跃性较强,教学时我就抓这点先让学生自由读书,然后带着问题“你能读出诗人哪些奇特的想象?”读书,读完后学生圈画诗句,还可以下位和你的好朋友交流各自的观点,给足他们的学习时间。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是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个性,独到的见解和那一双双闪烁着智慧的眼睛里所传递的信息想得到认可的表情。我见放的环节时机已成熟,得把他们收回来。于是我说“作者如此大胆而丰富的想象目的是为了什么?”学生说作者这些想象都是表达天地间万事万物都需要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用这一问题把学生收了回来,回归到整体,达到我的教学目的。此时,老师接着说,刚才同学们都把作者大胆而奇特的想象交流得很透彻,你是否也能跟作者一样试着想象出一节诗句来呢?让学生练笔,又一次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空间的平台。如:王雪瑶同学的《想象》就好像是一位诗人写的。

  课堂上有松有驰,收放自如,不但能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在无拘无束中、轻松自如中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胆量,老师也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