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教学反思(十五篇)

秦风学

四季教学反思1

  《四季童话》这篇文章以拟人的手法,用童话般的意境、语言,抓住四季的特点,把美丽多姿、丰富多彩的四季展现在读者面前。为了培养学生迅速、敏锐、准确地感受语言的魅力、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情感,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学生的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实质上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朗读就是把书面的文字语言转换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是眼、口、耳、心并用,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但读得讲究形式与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1. 默读——初读

  引导学生在预习《四季童话》的时候,初读课文,扫除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整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当学生把文章不会读的字扫除之后,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3、指名读——做到大声、正确、流利、有感情

  指名学生读文章时,其他学生边听边用笔划记,标出学生读得好的地方和读错了,或读得不满意的地方,为点评做准备。

  4、范读——老师读或听录音

  让学生进行比较,发现差距,进行朗读提升。

  5、品读——对文章重点、经典的段落让学生反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如,有的学生冬哥哥,他就读出了冬天里自己滑冰、堆雪人、打雪仗的欢快之情。有的喜欢春姑娘,她就读出了春天生机勃勃,暖意融融 ……

  6、齐读——当文章基本理解,重点、难点已经把握了,齐读是对全文的回顾和总结。

  7、赛读——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8、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个性,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9、引读——老师用经典的语言,引导学生读下文,起到小结巩固的作用。

  总之,不同形式的“读”要因情况而定,灵活运用,让学生真正读到位,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这样学生的语感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四季教学反思2

  在设计学生学习方案时,我们是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以问题体系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抓住"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这条研读主线,读中悟,悟中读;读中说,说中议;从读中习得语感,发展语言。同时,又以生字教学为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儿歌中所涉及到的"谷穗弯弯"不太容易理解,最好结合实物进行教学,直观明了;理解"鞠着躬""大肚子一挺"等动作和表演相结合,既有趣有生动,符合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另外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不久,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清楚,有序地表达,学会认真倾听,学会正确评价,保证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地进行,而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表现能力一定要给予保护和鼓励。

四季教学反思3

  核心提示:《四季童趣》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童趣的歌曲,把孩子们在春风中放飞风筝和秋天打枣、摘苹果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因为歌曲中出现了大量的休止符,而且在后半拍,难度相当大。于是,我采用了“听唱法”,让学生……

  《四季童趣》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童趣的歌曲,把孩子们在春风中放飞风筝和秋天打枣、摘苹果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因为歌曲中出现了大量的休止符,而且在后半拍,难度相当大。于是,我采用了“听唱法”,让学生在每一次聆听中带着不同的问题听。几遍下来,我开始用琴带唱了。在教唱这两小节时,问题出现了。

  2202321|5———|

  笑声呀飞上天

  接下来的情景可想而知了,为了学会这2小节,一直在纠缠着。我这样教,学生这样唱。最后心里窝火了,真是笨及了!这节课就这样结束了。这堂课上得非常失败,课后心情很糟糕,哪还谈得上工作着,美丽着?

  事后想,如果是公开课,不是完蛋了吗?怎么听唱、带唱都不起作用呢?按照学生的唱法,不是解决了,为什么作曲家一定要这样处理呢?

  再次翻看教参、分析:歌曲第1—4小节与第5—8小节旋律的变化重复,使得曲调富于跳跃感。那么,造成跳跃效果的,就是带有休止符的切分节奏了。也就是说,把休止符去掉的话,这种跳跃的感觉就没有,没有这种跳跃的感觉,孩子的童真、童趣就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就看解决的方法了。于是,自己自弹自唱,一节课下来,我爱不释手了。很好听的一首歌呀,为什么让自己教得这样糟糕呢?

  那么,我是如何解决了这个难点呢?

  1)听——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

  2)跟琴唱——熟悉全曲,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感觉,对错的地方不及时解决。

  3)对比唱——解决难点

  4)动作代替00——点头、吸气

  难点就这样被我们学生轻易地解决了。

四季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我分成三节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识字写字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愉快学习识字写字。在进行写字教学的时候,先让学生观察字形,再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例如:果这个生字,在进行观察字形、记住字体的时候,就有几位学生将它误记成是:田+木。

  所以看来在往后的识字当中就要教学生怎样去记住字形了。第二课时主要是阅读的教学,教学时,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在这四个季节里分别感受到了什么?有哪些动物、植物会唱歌,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这是我意想不到的,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想这应该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充分挖掘孩子的思维空间。

  最后,我通过示范演练与情景教学,课堂顿时很活跃了,看来在教师在教学时,有时也需要考虑怎样让孩子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充分去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同时在朗读上也能够表现出来。

四季教学反思5

  本课是学生学习关于天文方面的知识的继续的课程。在四五年级的时候,学习学习过四季星座。本单元是学习天文这个单元的继续。当然在六年级下册的时候,学生还是需要继续进行学习。

  本课的设计思想是学生在提出四季最大的不同温度这个问题上,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四季的变化?

  在这里学生可能对于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可能很是迷惑。但是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不是十分了解。这个时候,我通过提示,我问学生夏天和冬天最大的不同也是温度,那么造成这样温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太阳又什么不同呢?学生通过老师的提示,学生进行比较和思考及在思念学习的直射与斜射的知识,部分程度好的学生就能够很快知道原因,是太阳直射和斜射造成的。这个又问题,怎样造成斜射呢?

  学生可能就十分的迷惑了。这个出示地球的倾斜的的资料,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这个活动学生就比较的喜欢。在模拟实验的时候,学生对于地球仪的倾斜理解不是很深,通过不断的改进实验的操作,学生终于理解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样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理解,能够更好的理解。

  模拟的实验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四季的形成,通过使学生明白虽然有些东西我们看不到,但是我们可以用模拟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四季教学反思6

  教学片断:学习“春季”部分

  1、出示插图,走进春天

  师:哪位小朋友喜欢春天?请你找出里面的句子读一读。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去欣赏欣赏。(多媒体课件呈现课文第一节的插图)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只小鸟在飞;我看到了草芽。

  师:你说得真好!春天,小草芽从土里钻出来给大地披上了绿衣裳,他会对小鸟说什么?

  生:我是春天。

  师:他为什么说自己是春天?

  生:因为春天到了,小草就会发芽,告诉我们春天来临了。

  2、指导朗读,悟景悟情

  师:看来你很会留心观察生活!那请大家再仔细看看,小草芽刚刚长出来是什么样的?那又要怎么样才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呢?请你读一读。

  生:草芽尖尖的,嫩嫩的。(轻轻的读)

  学生互相评价,感受读的特点。

  师:是呀,小朋友们听的很仔细,只有轻轻的、温柔的读,才能读出这种嫩嫩、尖尖的感觉。你能不能看着课文中的插图,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师:小朋友们,想象一下,如果现在你就是这株小草,请你边做动作表演边美美得读一读这几句话吧!

  3、想象说话,创编诗歌

  师: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春天里,我们除了能看见尖尖的草芽可爱的小鸟,还能看到什么呢?(想象说话)

  师:那请你也来当当小诗人,把你看到的景物用书上的句式说一说吧!

  ①出示句式和桃花图片,指导说话:

  桃花______,它对______说,我是春天。

  ②直接出示句式,说话训练:

  _________,它对_______说,我是_____。

  4、想象画面,再读诗歌

  师:大家说得真好,看来你们也都能成为合格的小诗人了!让我们一边想象着美丽的春天,一边再来读读书上描写春天的句子吧!

  《四季》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生动形象的描述来表现四季特征。在本课教学之前,我也在思考,这么一首富有童趣、画面明丽的小诗,要通过怎么样的教学才能让孩子们逐步体会到其中的景和情呢?教学时,我根据文本及教材特点,在研读诗歌的部分,先以插图入手,让学生观察探究后初步感知;再以“读”贯穿,引导学生读出情,读出趣,在读中积累;读后鼓励发挥想象,让孩子们在读文的基础上联系生活,想象说话,运用语言。从观察、朗读后的感悟、积累,到想象说话时的语言运用,如此循序渐进,逐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利用插图,观察感悟

  小学教材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它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本课中,书上也随文安排了四幅色彩明丽,形象生动的插图,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在研读课文时,我先以这四幅图片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看着图片说一说,从图中观察四季的不同景物,通过图片初步感受景物特点(如尖尖的草芽),同时,在结合插图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利用插图这么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孩子对文本内容获得感性的认知。

  二、重视朗读,读中感悟。

  朗读是感悟的一种很好方式,同时也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在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四季之美有了直观认识以后,我便开始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读来深入感知文本,并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入情入境的体会四季之美。

  1、读出特点。先让学生们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春天的美景和特点表达出来,如发现春天里草芽的特点是“尖尖的,嫩嫩的”;再读一读课文,并问学生:“你认为“草芽尖尖”应该怎么读更好呢?”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们体会到草芽很轻、很嫩的感觉,所以读起来就知道声音要轻细一些。通过学生自读自读,相互评价,通过“读”逐渐体会景物的这些特点。

  2、读出情趣。当学生初步感知景物特点后,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如让学生做动作表演“尖尖”、“圆圆”、“弯弯”、“一挺”等,这些动词本身就充满了童趣,孩子们通过自由的做动作,适当的动手动脚一番,既集中了注意力,激发起学习兴趣,又在这种有趣的形式中感受到每个季节的不同,体会到文本中的盎然情趣。

  通过各式各样的读以及适时、具体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三、联系生活,积累运用。

  在朗读以后,我安排了一个拓展练习:“______,他对______说:“我是______。”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仿照课文中的诗句,当一回小诗人,这就把文本引向了生活,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累积。由于学生在这方面有较多的.生活积累,通过启发,生活中许多景物很快在学生脑中再现。如:“桃花红红,它对蝴蝶说:“我是春天。”“柳树绿了,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在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表达时,我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恰当运用语言,使语言更加规范、完整。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环环相扣的,正因为有了之前一系列观察、读悟的环节作铺垫,有了语言的积累和情感的体验,学生才有了最后精彩的创造和运用。

  整节课下来,虽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识字环节落实的主次不够妥当,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但预设的环节和效果基本达成。同时我也在考虑,创编诗歌的环节是否放在四个季节全部教学结束后再进行会更合适,那样或许不用让孩子将思维固定在一个季节的想象之中,让他们有更多更广的想象空间。

四季教学反思7

  《四季》是新教材中一篇有趣的课文,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并且四幅插图色彩艳丽,适合朗读且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

  一、实施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设计

  1、以学生有层次的读课文,代替教师的讲解: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的读。初读正音──再读认字──熟读理解──选读朗诵,通过变换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帮助学生尽快地熟悉课文,理解和运用语言。

  2、在情境中识字,提高生字的复现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去读:读图上的字、读词组、读句子、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汉字不断地自然复现,每次的出现又有一定的层次──从有拼音到无拼音,无意中使汉字得到巩固。

  3、以情带学,自然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去欣赏四季优美的图片,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然后设置如下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季节中的一处景观或其它事物自己编儿歌进行扩展练习,使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二、经过了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存在着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吸取教训

  1、过分注重朗读教学:

  本次教学中的较大失误,是上《四季》之前就高估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学生的朗读水平没有做到真正的心中有数。以至教学时没有真正让学生通过有层次的读课文来理解课文,运用语言。

  2、课堂环节不紧凑,未能真正做到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

  学生对读的不感兴趣,再加上本节课的其它环节不能及时跟上辅助,使得教学节奏过慢,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语言的兴趣,更谈不上让学生在情境中识字。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一年级教学的年龄特点与教材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效的结合上下更多的功夫。

四季教学反思8

  《四季》是一首童趣浓厚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能唤起学生的想像,很受儿童的喜爱。开课伊始充分利用媒体的效果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图、有声、有色的教学场景。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让他们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与可爱。

  一、体验阅读、读中见情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本着以读为主,以人为本,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教学《四季》一课,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把自己当成草芽、谷穗、雪人来体验,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出这些人性化了的事物的兴奋与自豪。

  二、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注重在小学一年级起,就着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我在教学的多个环节,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如,在学生读通读顺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习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

四季教学反思9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儿歌。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本课的识字方法是要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形声字的方法认识“蜻、蜓、蝴”等11个带虫字旁的生字和用组词、象形字的方法认识“展、运、网”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发现儿歌句子的结构,尝试仿写句子。

  在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识字,借助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读熟,并通过多种方式,将这些任务落在实处。

  1、多种方式呈现,循序渐进识字。

  这堂课,我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学习“展、运、网”,我就随文识字,通过借助组词、图画、象形字等方法认字;而识字11个带“虫”字旁的字时,首先借助拼音识记生字;通过介绍小动物进行巩固识字,语言训练;其次通过引导他们对形声字特点的分析来巩固识记,通过识字加油站,让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识字方法去识字;然后,在游戏中识字,最后,通过生字回文,朗读儿歌在巩固生字,学生在生字的反复呈现与识记中不断识字深化。不仅对生字的音、形有了深刻的印象,还了解了字的意思。

  2、引导发现,渗透学法。

  识字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识字。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的方法。如,在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后,引导学生发现借助形声特点识字的方法,通过识字加油站让学生尝试认识其他的形声字。再如在认识“网”字时,我采用象形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既直观又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整个识字过程中,我注重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3、读写结合,发展语言。

  本课是一首运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描写小动物活动的儿歌,贴近生活而富满童趣。我充分利用儿歌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语言实践活动。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去朗读,师生合作读,如,师引读:什么在半空展翅飞?生根据课文说:蜻蜓半空展翅飞。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仿照老师问,再回答。不仅增加了趣味性,避免了枯燥,还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一句式渗透给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说话练习,鼓励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写话,让学生感到“我也能编儿歌”,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 对中下生关注力度不够。

  这点主要表现在指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方法识字时,指导的不够细,在用过“蚂”字来引导学生掌握形声字的特点后,应该再回到其他10个形声字去,让学生说说每个形声字的形旁、声旁是什么,是什么结构类型的形声字,这样,学生既能深刻地记住这些字,又能进一步深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2、没有适时进行总结。

  如读完区分昆虫的儿歌时,应该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出为什么这些生字都带“虫子”旁,进而在老师的总结话语中了解我们的祖先造字的方法。再如,在引导学生把握儿歌句子的结构时,没有及时在课件显示“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些总结性的词语,使得学生对句式的把握不够清晰。

  2、 对生字的巩固的形式还是不够多样。

  我现在在课堂上巩固的生字的形式也只是停留在去掉拼音认读、猜谜王,采果子,如果其他老师还有其他方法请不吝赐教。

四季教学反思10

  在课文《四季》的教学过程中,我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草芽是尖尖的?”这时有位同学举手站起来,却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出乎意料地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老师,小草为什么只对小鸟说话?”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我曾经准备了许多出现意外情况后如何处理的预案,但是没有想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在经历了短暂的惊愕后,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质量的问题,当场对这位同学进行了表扬,肯定他善于思考,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你们觉得草芽是不是只对小鸟说话?”这时学生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这种意见的学生被书上的图画所局限,认为只能说书上有的;另一种意见认为能,因为春天还有别的动物。看着一张张因为动脑思考急于表达的红通通小脸,看着一双双闪着智慧火花的明亮的眼睛,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是的,美丽的大自然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五颜六色的。学生能够透过书本,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开拓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这样一个过程是多么不简单哪!

  我抓住这一契机,及时引导,再次提问:“那还可以怎么说呢?”此时,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情感体验和在上课开始所了解及在课前学生了解的,马上想到:“桃花对小鸟说……”“油菜花对小鸟说……”等等。但是至于桃花怎么样,则一时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形容述说。我在此时进行适当提示:桃花是什么颜色?可以怎么说?学生马上根据颜色说出:“桃花红红,它对小鸟说:‘我是春天!’”我继续引导:“谁能把书中的‘小鸟’也换掉?”这时设置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答,互相启发思维,充分展现自我。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独特体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语言文字的理解会有不同,没有正确与否的绝对标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学科应该是开放的,问题答案完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承认多种答案的正确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自已的知识、生活经验去主动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正是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的过程。

  多些疑问又何妨,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答案,多些答案又何妨,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独特的视野、美丽的幻想、探索的欲望是人类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也是语文学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

四季教学反思11

  《四季》这首儿歌,通过对几种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明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亲切,富有童趣,所配的四幅图画,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给学生留下想象和思维的空间。上完《四季》一课,现在我来说一点收获,就是生字教学中,我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孩子去读,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读词语,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让孩子扎扎实实地学好生字。

  在朗读指导中有所欠缺,孩子们的朗读不够到位。我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就是简单让孩子们用高兴的、调皮的语气去读,没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读书的时候,没有引导他们边看课文插图边读,没有将书中的画面印在头脑中……所以将阅读的方法巧妙地渗透在朗读指导中,我还需要一番扎实的朗读基本功。

  课后在想,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也创作自己喜欢的季节的小诗……让学生想象说,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

四季教学反思12

  这次制作的微课内容是最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课《雨的四季》中的一个知识点,主要讲述文章的写作思路,这也是这篇文章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

  这次制作,可谓是大费周章,从一开始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录像、录音、剪辑,整个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三位老师共同参与,制作中间有不断地修改,不断重来,前后共费时一周,可谓是“大制作”了。

  以往我们制作的微课形式主要是录屏,或者手机录制纸质材料。而这次我们采用的是课堂实录的形式,根据我们设计好的内容和课件,在一个班级进行授课、录课,视频中除了以往录屏微课讲解清晰明了的优点外,还增加了学生的分析、回答,使观看微课的学生在学习时既有自己的理解,还能得到其他同学的启发,比单纯的录屏微课效果要好很多。

  这节微课优势很强,但是仍发现了不足之处:一是学生在观看实录式的微课时,会因为视频中学生的活动分散注意力,不如观看录屏式微课时专心;二是视频中有学生在思考,在回答,观看微课的学生反而不能自主思考。

  这节微课虽然制作艰难,也有不足之处,但实际的运用也给我们的研究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

四季教学反思13

  《我的四季》是篇哲理性散文,有许多富含哲理的句子,由于课堂时间的问题,有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所以学生反应不是很热烈。同时由于时间的问题,如果把富含哲理的句子全部讲完的话,时间肯定不够,应该尽可能少讲几句,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并且及时肯定。像“扶犁耕作”这样较难的词组,如果让学生自己讲出象征意义很困难,应该让学生在熟悉文本的前提下,去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组,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

  有位老教师提示,这篇课文其实可以压缩为一个课时,重点突出两个,一个是借物明理,另一个是语言上的哲理性。在具体讲解“借物明理”时,可以选择一个“物”,让学生练习,更深地理解“借物明理”这个方法。

四季教学反思14

  支教的第四周,我迎来了人生第一次的正式授课。虽然是一篇一课时的学生自读课文,但是激动、紧张的心情还是持续了好几天。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那几天里我一直做着各种准备,包括反复修改教案和课件、多次研读课文、练习课文朗诵以及模拟课堂教学;而且因为要上两个班的课,我还根据两个班不同的性格特点在教学形式上做了细微的调整:一班的学生课堂注意力较集中,但不善于质疑,习惯老师步步引导,适合循序渐进式教学;二班的学生课堂积极性较高,但课堂纪律较差,需要老师多次强调,适合问题探究式教学。

  那天早上,先上课的是二班,我原以为会比较活泼主动的他们在课上却显现出了不同以往的安静,也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的一种抗拒,或许是因为我跟他们还不熟吧;在尝试了几次调节课堂气氛却失败后,我有点慌了,但还是尽量想着原有的教学设计将课堂进行下去。值得庆幸的是,从课文导入到课文探究以及最后的归纳总结,我基本完成了原本设计的教学内容,可满满的挫败感仍在下课后袭上心头。

  利用学生课间操的时间,我的指导老师立刻就对我的课堂进行了点评。首先,她称赞我的教态自然大方以及教学内容设置合理,这仿佛就像一支强心针,稍稍稳定了我刚刚不安的心神。接着她就课堂中我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并为我提出了修改的意见:第一,ppt上的字颜色太浅,内容略多,最好是黑篮红三种就够了;第二,设置问题应该是引导学生的,所以应该先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再进行课文内容的具体赏析;而且在点评学生回答的时候应对其先进行肯定,再针对其问题作修正;第三,教学语言要更简洁,保证课堂的流畅度;第四,板书应该是跟随课堂进行的,最好不要用ppt到最后才做概括;第五,一节课里小组讨论一两次就够了,在时间不够充足的情况下,它可由学生个人思考代替;在小组讨论时,可以走动巡视,同时要注意停下,去听学生讨论的内容,掌握他们回答的情况,为待会的讲评作准备。

  提完意见后,她笑着对我说:“第一次能有这样的效果很不错了,下节课你也没问题的,现在回去就刚才出现的问题好好调整一下。”听完老师的话,我就像有了新的武器和勇气的战士,瞬间充满信心的投入下一场“战斗”中。

  很快,第二节课就开始了。原本就对一班学生可能会较沉闷做好了心理准备的我,又遇到了他们班里的投影仪不能用的突发状况,淡定思索几秒后,我坦然接受了这个现实,脸上露出笑容,对我的学生说:“这节课我们挑战高难度,不用多媒体上课。”我想,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令我意外的是,那一节课非常顺利:学生积极发言回答、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流程更流畅以及少了PPT的束缚,我对课堂的投入度更高了。或许是第二次上课,或许是我跟他们相对熟悉,或许是我的好心态......但令我确定的是:这一切都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没有她的指点,没有她的肯定,我无法迅速上好新的一节课,无法那么快重拾被打击的自信心。

  回想这两次上课的过程,我在教学上有了新的启示:第一,不要过早的猜测或判定学生的课堂反应,因为课堂的不可预测性是一直存在的,我们要一直锻炼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让自己拥有好心态;第二,ppt应成为你辅助的工具而不是引领的工具,对课文的多次研读有助于你在面对没有多媒体教学的状况时也能上好一节课,教师还是应注重与文本的对话,那样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与文本的桥梁。教学路漫漫,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四季教学反思15

  今天比较顺利,不过也花了一节多课才上完。首先,我从“春风吹、夏雨落……”一年级的一篇课文导入,得知是今天学习的对象是四季,再书写“农家”,理解田家就是农家。齐读课题。

  再默读课文找出景物和农民伯伯的活动。随后集中认字。

  接着深入课文,分小节讲解。(缺陷是朗读指导不够,只对“喜洋洋”详细指导了。)

  第一小节理解“肥”,第二小节理解“蚕桑”“插秧”和“戴”,第三小节“场”(之前已经相机解释了),第四小节“初”(漏了)“了”。朗读指导“笑盈盈”

  再是背诵课文和齐读课文。

  最后提到“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想起了一首诗《悯农》,找学生起头,全班背诵。

  再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