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的野》的教学设计模板

李盛

《索溪峪的野》的教学设计模板

  《索溪峪的“野”》是五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它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的内容写出了索溪峪的美是一种天然的,不经过人工雕琢的自然的美。在这堂课上,教师能把握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比较合理。

  一、一些比较好的地方:

  1、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难发挥。在本教学中教师在展示、介绍完专题网内容的后,引导学生进入网络世界。

  2、能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了学生、教师、课文与信息技术的四结合。在引领学生品味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体会索溪峪之美。

  二、尚需完善的地方:

  1、虽然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教学过程的合作交流、有效互动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因此,本人认为,在强调这一学习方式的同时,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有效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亲身参与到学生中去,充分倾听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质疑和探究,并以此为根据,引导他们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真正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2、网络环境中如何体现语文课的特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其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知识为达到学生掌握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种认知工具。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虽然也有所体现,但仍不泛有“走过场”之闲。如: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不够到位,学生读得似乎还使人感受不到索溪峪的那种“野性美”;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后为什么不去让学生再细细地去品味、体会呢?而是一带而过继续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文章不是无情物。所以,课堂应以教材蕴涵的情趣为源头,以教师的情感外观为主导,在媒体的助推下,使师生的情感发生共鸣,并形成一定的情感氛围,为真正感悟索溪峪的美奠定情感基础。

  3、过份偏重于素材性资源,罗列的知识点过多,忽视了教学的反馈。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取大量信息。课堂上,就本堂课而言,教师在设计时,过渡地加大了知识的含量,给学生留下思考和反馈的时间比较少。如:给教师在介绍完网页的基本情况后,给学生在网上浏览的时间只有6分钟。试想,在这短短的6分钟时间里,学生即要搜集信息、浏览信息,还要在头脑中简单地加工信息、处理信息,本人认为,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会逐渐降低,教学效果也不会特别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