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一滴》《像山那样思考》一体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两文居于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三个板块“湖山沉思”。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已经教完;第二板“感悟自然”块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也已经教完。第三个板块“湖山沉思”是表达动物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潜藏着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沉思”更有在教训面前的思考,更有对自然规律的顿悟,教学主要在散文的阅读理解上,理解句子的含义。文章不难,所以用指导阅读的方法处理。
教学目标:
1、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理念;
2、理解某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1
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是让我们学会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第二板“感悟自然”是让我们体会自然风物引发的人生感怀。马上我们要学的第三个板块“湖山沉思”是表达动物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潜藏着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沉思”更有在教训面前的.思考,更有对自然规律的顿悟,下面我们看看,两篇文章有怎样的“沉思”和顿悟?
二、字词积累
听写和注音:
蓊郁( ) 游弋( ) 惬意( ) 峻峭( ) 懒惰( ) 虚掷( ) 挥霍( ) 徜佯( ) 缪斯女神( ) 黑魆魆( ) 瓶塞( )注意(塞北、堵塞的读音) 喧嚣( ) 混浊( ) 吞噬( ) 涟漪( ) 厮守( ) 水漉漉( ) 一泓湖水( ) 清澈( ) 深邃僻隐( ) 一瞥( ) 引擎( ) 油腻( )
嗥叫( ) 山崖( ) 驯服( ) 迸发( ) 拾遗( )(注意拾级而上) 毛骨悚然( ) 嘎啦( ) 砰砰( ) 嬉戏( ) 蠕动( ) 枪膛( ) 无动于衷( ) 闪烁( ) 饿殍( ) 疲惫( ) 湍急( )
三、整体理解
1、了解作者
(1)美国作家梭罗,19世纪美国作家。1845年,他摒弃繁华生活,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若干年后出版了《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著。《瓦尔登湖》一向被人们称为“梭罗的精神自传”,是那种彻底拒绝浮躁的好书,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美丽神韵蕴藏在里面。进入瓦尔登湖,里面惯有的虚静与孤寂、思想与灵光,犹如涓涓细流注入当下人们心灵的荒原,给人以一种清新冲淡通脱之美。课文《神的一滴》节选自梭罗《瓦尔登湖》中的《湖》一篇,题目是编者所加。
(2)奥尔多利奥波德19世纪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被称为“近代环保之父”。课文《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2、理解文章的思想理念
(1)阅读下面的文段,说说文段里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观念?
“现在,湖底的树干,古老的独木舟,黑魆魆的四周的林木,都没有了,村民本来是连这个湖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的,如今却想到用一根管子来把这些湖水引到村中去给他们洗碗洗碟子了。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地圣洁的水!而他们却想转动一个开关,拔起一个塞子就利用瓦尔登的湖水了!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
答案
(2)阅读下面的文段,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
本文原题是《湖》,现在题目改成“神的一滴”,如何理解?
“火车从来不停下来欣赏湖光山色,然而我想,那些司机和那些买了月票的旅客,常看到它,他们多少是会留心这些风景的。每天他们至少有一次机会与庄严、纯洁的瓦尔登湖相遇。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有人建议过,这湖可以称为‘神的一滴’。”
答案
作者高度赞扬瓦尔登湖的神圣。瓦尔登湖的清纯、圣洁如同神灵一般,她可以让你涤荡灵魂,悔赎原罪。那一滴是她俯视天下,哀怜众生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