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课程教学设计

李盛

三角形的课程教学设计

  学校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一直在探索用导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针对导学提示的设计,我认为最难把握的是导学手段的应用。因为教材的编排采用了“压缩”的技巧,这就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对教学知识进行“解压”,让教材中的学科知识恢复生活性。如果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对于教材理解不深,吃不透,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就会遇到问题,而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些教学内容在教材上的显示非常简单,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的自学教材,学生因没有学习的抓手只能是浪费时间。所以需要教师设计导学内容,而导学内容设计的难易深浅又是最难把握的,在操作上还有一定的难度。

  进入《三角形》一单元的学习,在学习前两课时时,认真翻阅了教材和教参之后,发现教材中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一些概念的教学,有些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依托教材上的内容根据教师出示的学习目标进行自学,通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精讲的形式进行展示总结,由此设计了两节课的教学思路:

  (1)出示学习目标;(2)出示学法指导,指明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时间;(3)学生对照目标和学法指导进行自学;(4)小组内依据每个目标的学习进行交流;(5)全班汇报并进行评价补充,老师适时的进行追问和精讲;(6)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内容的背诵;(7)练习巩固。

  两节课的内容按相同的思路讲下来,感觉总体效果不错,教学得很顺利,学生发言很主动。反思两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教学中有学生可学的知识,针对每个问题,学生通过勾一勾、读一读、画一画的方法能找到知识点进行交流和汇报。

  (2)学生能说能讲的教师不讲,通过生生的纠正补充让学生自己阐述自己的想法。学生没涉及到的问题由教师质疑,学生讨论回答,并利用幻灯片演示或精讲突破重点。例如:三角形的'定义中把“围成”改为“组成”行不行?三角形最多有几条高,是不是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等等。

  (3)学生的讲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板演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给三角形画高、给三角形命名,学生结合自己的图去讲解相关内容,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后表达出学习内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会”。

  (4)课堂中对其他同学问题的补充和质疑,培养了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每次回答的加分评价也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

  (5)根据目标进行自学,并进行交流汇报,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学习指向,而且也容易反馈检测。但由于时间有限,在有些环节留给学生思考和汇报的时间有些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和全班交流当中做得还不到位,有些细节的处理还欠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