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的习俗
1.尾牙祭
大寒在我国的习俗,特别是在农村,这个时候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多数家庭都开始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尤其是到了大寒和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习俗有很多,像是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非常重视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
所谓二月二为头牙,就是说每逢初二和十六人们都需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在民间是有吃春饼(南方叫润饼)的说法,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是人们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这也是一种习俗。
2.喝鸡汤
大寒节气的时候,多数的南京人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此时是农历四九前后,在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是一九一只鸡食俗现在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多数人在此时会选择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
到了腊月,老南京还喜爱做羹食用,羹肴各地都有,做法也不一样,如北方的羹偏于粘稠厚重,南方的羹偏于清淡精致,而南京的羹则取南北风味之长,既不过于粘稠或清淡,又不过于咸鲜或甜淡。南京冬日喜欢食羹还有一个原因是取材容易,可繁可简,可贵可贱,肉糜、豆腐、山药、木耳、山芋、榨菜等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热乎乎的羹,配点香菜,撒点白胡椒粉,吃得浑身热乎乎的。
3.迎年
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因此,这样的节气中,除顺应节气干农活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
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4.吃消寒糕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所以老北京的习俗中大寒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带着吉祥味,也能驱散身上寒意,所以称为‘消寒糕’。
除此之外,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大寒节气到来,稻香村、稻香春、桂香村等老字号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消寒糕”,在稻香村翠微店里,“消寒糕”都摆在柜台的明显的位置。
5.吃糯米饭
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有大寒吃糯米的习俗,这项习俗虽听来简单,却蕴涵着前人积累的生活经验,因为进入大寒天气分外寒冷,糯米是热量比较高的食物,有很好的御寒作用。糯米饭的做法五花八门,糯米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适宜。
6.吃八宝饭
大寒节气,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寒冷程度的一个节气,同时也是一年中的后一个节气,之后便是来年立春。因为已接近春天,在气象记录中虽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间那样冷,但仍处于寒冷时期。民俗称“小寒大寒,冷成冰团”。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并已经隐隐可以感受到大地春回的景致。
八宝饭,大寒节气习俗食物,是汉族食品,流行于全国各地,江南尤盛。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大寒节气严寒之际吃八宝饭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7.祭灶送灶神祈求神明保佑
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过去,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像。。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令菩萨”或“灶君司令”,泉人一般称“灶君公”。传说他是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人们“送灶”时,会在灶王爷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袜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爷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开,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大寒节气养生常识
1、保护头颈部
“头为诸阳之会”,首先要知道人体的6条阳经基本都是在头面部进行交接汇聚,这个部位可以说是人体阳气比较旺盛的地方。颈椎对身体非常重要,它可以说是“要塞”,颈部充满血管,并且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头颈部位接近心脏,皮肤较薄,血管较粗,它也是整个身体散热、消耗能量的地方,容易受到风寒邪气的侵袭。
大家在冬天出门的时候要戴帽子、戴围巾并穿立领装,做好头部的保暖不仅能挡住寒风,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头颈部的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做好头部的保养,能够有效的预防感冒、头痛、颈椎病以及心血管疾病。还有在晚上的时候不要洗头,洗完头也应立刻用毛巾擦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2、保护腰背部
腰部为“带脉”所行之所,大家在平时要护理好自己的腰背部,并且人体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肾脏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它是先天之本,喜暖怕寒,肾脏也负责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它可以说是人体重要的健康敏感区。腰部与背部相连,对身体也很重要。
在天气好的时候,可经常背对太阳而晒,身体吸收到的阳气能快运送到全身,全身都会舒适通达。
若是天气不好,也可在室内双手搓腰至发热,能促进腰背部血液循环,有强壮腰肾的功效。
2、保护腹部
中医有云“背为阳,腹为阴”,腹部阳气少,易让寒气入侵,也就容易受凉。
一旦腹部受凉,会引起胃脘不适、腹痛腹泻等症状,尤其是女性易出现痛经、手脚冰凉、月经不调等宫寒症状。
此外,肚脐位于腹部,对外部刺激敏感,是万万不能受寒的。如果在室内衣着不多的时候,也可以多穿一件背心保暖。
还可以多按摩腹部来提高人体自身的驱寒能力,或用暖水袋外敷腹部以驱寒、固气、通阳。
3、防心肌梗塞
气温下降尤须护心护脑,寒冬是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血管收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
因此,冬季应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室内的温度好控制在18℃至21℃,以防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体难以适应,也容易诱发疾病。
亦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治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物。
4、防哮喘
大寒时节气温较低,人体肺气较弱、肾阳渐衰,人体抵抗力较弱,便会让空气中的寒气侵袭呼吸系统,从而刺激哮喘发作。
防治哮喘首要是防寒保暖,重点在背部保暖。
肩背部有一风门穴,位置正对应两肺叶,对肺的影响非常大,哮喘患者千万不要让背部受寒,即使天气炎热时也不要穿露背的衣服。
平时应适当按摩风池穴,每次时间不超过10分钟。
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哮喘初也是由感冒引起的,因此预防感冒也能减少哮喘的发作几率。
大寒节气吃什么食物
八宝粥
古时在北方,大寒天气虽寒冷,但因已近春天,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迎接中国人最重要的新春佳节。大寒这天,还会制做传统的八宝粥食材,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八宝饭
民间有大寒节气吃糯米的说法,因为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关于八宝饭的由来各有说法,一说是周王伐纣后的庆功美食,所谓“八宝”指的是辅佐周王的八位贤士。不过更加靠谱的解释是八宝饭源自于江浙一带,经由江南师傅进京做御厨才传到北方。如今宁波、嵊州、嘉兴也都保留着过年吃八宝饭的习俗。
糯米饭
古语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民间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加之糯米饭寓意温暖,从年头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之意。
糯米味甘,性温,具有御寒滋补的功效,人们可以蒸煮糯米饭,也可以用糯米、大米、赤小豆、薏米、莲子、枸杞子、桂圆肉、大枣等一起用旺火蒸熟,然后加点白糖,可健脾益气、养血安神,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鸡汤
到了大寒寒冬季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炖汤不宜使用高压锅,因为营养物质在小火慢炖的过程中才能慢慢释放出来。使用高压锅尽管可以缩短煮熟肉的时间,却达不到煲汤的效果。因此,熬制鸡汤时应该选用砂锅,先开大火烧煮10分钟,后调小火慢炖。此外,在熬汤时,尽量不要揭锅盖,不然容易“跑气”影响鸡汤的滋味。
年糕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所以老北京的习俗中大寒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带着吉祥味,也能驱散身上寒意,所以称为“消寒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