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
1.猜灯谜
此活动起源于宋朝。灯笼的所有者将谜面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将纸条展示在灯笼上。假如赏灯者猜出谜语,就将纸条取出,然后找灯笼所有者确认答案。猜对的话,就可以领取一份小礼品。由于这种活动十分富有情趣与智慧,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
2.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3.吃元宵
元宵即“汤圆”以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4.放烟火
元宵节的白天会有舞龙舞狮、划旱船、扭秧歌、踩高跷。而夜里除了灯会,就数焰火最好看了。当新年首个圆月升上夜空时,人们都会因燃放的烟火和空中的明月而兴奋不已。
5.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6.耍龙灯
耍龙灯又称舞龙、龙灯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中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舞蹈。
7.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8.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就是送孩儿灯。因为“灯”与“丁”谐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9.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元宵节的养生知识
1、要注意摄养精神
春气通于肝,肝喜调达疏泄,恶抑郁。要保持情绪稳定。《少有经》上说:“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静心养性,使肝气有升有节,有益身心,勿使肝气生发太过或不升而郁结。
2、要注意提高免疫力
做适当的体育运动,提高免疫力。慢跑、多伸伸懒腰,也可以练一些简易养生功,如:“雨水正月坐功”、“划圆功”、“闭气发汗功”(治感冒)等。
3、要注意高热量食物
很多糖尿病病人对无糖元宵感兴趣,觉得没有糖就可以放心吃了。还有些减肥者也挑选无糖元宵。其实,无糖并不意味着低热量,也不意味着低血糖反应。因为元宵中的糯米粉升高血糖非常快,和白糖相差无几。哪怕没有加糖,吃它也一样不利于控制血糖,所以糖尿病病人要十分小心。再说,里面没有糖不等于少放油,那么多的饱和脂肪酸,甚至还有反式脂肪酸,对控制血脂不利,对减肥也没什么帮助。所以,第五个建议是,如果担心其中的糖和油,只要少吃就好了,不要迷信无糖产品。
4、要注意元宵不易炸着吃
油炸元宵比较香脆,比较适合孩子的胃口,一些妈妈喜欢炸给孩子吃。然而专家指出,油炸会使本身油脂量就不低的元宵油脂比例更高,因此不提倡这样吃。油炸元宵较硬,也会损伤胃及食道黏膜。
5、要注意变质元宵不能吃
一旦发现元宵的颜色改变便不能食用。由于糯米中含有的水量较多,元宵买回家后长时间不吃很容易出现变质的情况,另外,糯米粉中含有大量的酵母菌,呈粉红色的红酵母菌菌落,它污染糯米粉后,遇到适当的湿度、温度便大量繁殖。
元宵节吃汤圆的食疗好处
1、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
2、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
3、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4、元宵时吃糯米汤圆,温暖脾胃,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以致周身发热,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
5、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可以说糯米汤圆正是温补强壮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