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的禁忌及讲究有哪些

秦风学

寒露节气的禁忌有哪些

1、忌讳刮风

在农村,寒露忌讳刮风。农民认为,寒露刮风,庄稼会遭殃。有的地方寒露时忌讳有霜冻,霜会冻伤晚秋收割的稻谷,所以民间就有了“寒露有霜,晚谷受伤”的说法。寒露节气饮食养生金秋时节,燥邪当令,天气干燥,人体容易缺失水分,出现鼻燥、咽干、皮肤干裂、毛发干燥等症状。因此,在这个时节应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为宜,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适当地多食些酸、甘、润的食物,少食辛温、发散之品。中医认为,五味中的酸、甘可化阴生津,秋燥之时,多食酸、甘、润之品可以润燥、养阴、生津,缓解人体干燥之症,同时,对脾胃也有补益效果。

2、忌讳露脚

白露身不露,是提醒大家早、晚需要穿长袖衣服了。而过了寒露时节,露水增多,气温越来越低。此时我国北方已呈深秋景象。专家表示,此时寒气逼人,一定要注意身体,特别是脚的保暖。

过了寒露,天气由凉转寒,入夜后更是寒气袭人。常言道:寒露脚不露。这就是告诫人们应特别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又因为脚部的脂肪层较薄,特别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脚部受凉,特别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导致人抵抗力下降。

呼吸道对冷空气刺激极为敏感,骤然降温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会乘虚而入。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衣服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睡前还可用热水泡脚。

温馨提示:秋冬季交替时节,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尽量与气候变化相适应对于身体健康十分重要,好好吃饭多喝水哦。

寒露节气有什么讲究

寒露节气到了,天气渐渐变冷,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也就是说,寒露养生应注重“养收”这一原则。

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是一条很好养身之道。“一场秋雨一场凉”,我们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凉意甚浓要多穿些衣服。另外,秋季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饮食养生方面,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等食品。

寒露节气的气候特点

1、气温降得快更干燥

寒露节气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气温下降的特别快且干燥。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___华西地区除外___,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天气也变得更加干燥。据了解,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此时大雁南飞,菊花渐黄,相比一个月之前的“白露”,此时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

2、寒露节气气候特点: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基本都要进入冬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