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源自《后汉书·虞诩传》,原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说的是立志不贪求容易实现的目标,行事不躲避风险困难。意在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树立必胜信念、知难而进。
2、《后汉书·虞诩传》中有言:“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意谓立志不求易成,行事不避艰难,就比如砍柴,如果没有遇到盘根错节,怎么能分别利刃与钝刃的区别呢?后常用“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来告诫人们只有志存高远,坚定不移,迎难而上,才会取得最后的成功。
3、东汉汉安帝永初年间,朝歌一带叛匪宁季等数千人连年聚众作乱,攻杀县吏,州郡无法平定。大将军邓骘便命虞诩作朝歌县官。当虞诩的故人旧友都为他深感忧虑之时,虞诩坦然笑答,“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虞诩的这番话充分表现了他迎难而上的担当意识。
4、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一直是古往今来成大事者的必备品质和精神追求。
5、据《国语·鲁语上》所载,鲁庄公之际,鲁国大饥,臧文仲便请求鲁庄公用鲁国名器去齐国换取粮食以赈饥乏。庄公问他谁去比较合适,臧文仲说,国家遇到饥馑,卿大夫应当出国求购粮食以救国难。我担任卿位,理当前去。臧文仲的随侍们疑惑道,国君没有命你前往,你却主动请缨,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6、臧文仲告诉他们,“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意思是说,贤能的人急于把不利留给自己而将方便让给别人,做官的人应当敢于担事而不回避危难,掌权的人应该体恤百姓的忧苦,这样国家才能安定。臧文仲历仕鲁国四朝,为后世景仰,正是因为他有志于为国纾难,而不求一己之利,所以在面对鲁国内外严峻情势之时敢于正视和担当,最终都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