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五课教案(精选7篇)

黄飞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五课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

  2.积极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学习目标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感受小作者对父亲的深切缅怀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呼唤和平,渴望和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学习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学习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灵柩归来)师激情旁白。

  2、师:雷利看到爸爸的灵柩时,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二、图文结合,把“画”变成“话”,直入重点,读中感悟

  1、读悟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描述的是这一悲惨的画面?

  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评议。再试读,读出作者的感情。

  师范读。评议。

  重点体会下面的句子:

  (1)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2)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2、读悟第二自然段。

  师:从文章的哪个自然段看出他是一个爱孩子的好爸爸?指导读爸爸的话。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评议。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交流感受。

  3、读悟第四自然段。

  师:他失去了一个好爸爸,无比悲痛,然而,他又是自豪的,他为什么自豪?

  指导读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可以读给对子听,也可以自己读,读出作者的感情的变化。

  推荐同学读。评议。

  齐读。

  三、联系生活,把“话”变成“画”,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师:雷利的爸爸已经牺牲了,他为什么还要来呼唤和平?

  生读第五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生在小组内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自己的理解。

  汇报。

  (出示课件)师展示搜集的资料,激情旁白。

  交流感受。

  四、激情朗读,升华情感

  师:雷利正是看到这些悲惨的画面,他才发出了和平的呼唤,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呼唤。

  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齐声呼吁。

  师:这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吗?

  再次呼吁。

  五、联系实际,自主实践

  师:为了呼唤和平,让战争远离人类,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出示网址)

  师:我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和平鸽必将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共同祈祷吧!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行动起来吧,为维护和平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五课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较难体会渴望和平的情感。因此,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三是适当补充事实,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 “和平之花 ”。

  教学流程

  一、 由题质疑,激发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从课题的提示中,你想知道什么?

  (估计学生想知道的有:“一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表达什么愿望?他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教师:同学们,课文中有没有这些你们想知道的答案呢?请认真读课文,书读三遍,你们知道该怎么读吧?

  (第一遍读,要读准字音;第二遍读,要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什么;第三遍读找一找问题的答案,特别是要抓住重点语句找答案。)

  二、指导读书,深入感悟

  1、正确、流利地朗读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指名朗读,在朗读的检查中结合正音的指导。要读准“卓越、沉浸、蓝盔、腕上、圣坛、呼吁、充满”等词语的读音。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学生第二遍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让学生了解到,课文先写问候和表示真诚的谢意,再写对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父亲的回忆和怀念,最后是对世界和平的呼吁。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在交流时不要强求语句的一致,要鼓励个性化的表达。

  3、抓住重点语句感悟

  (1)对失父之痛的感悟

  引导学生寻找表达失父之痛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一定是下面所举的句子,说得有道理或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如:

  句子一: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事实是多么的无情。客观的叙述中饱含巨大的悲痛。)

  句子二 :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联想中表达失父之痛。)

  句子三: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在回忆中表达失父之痛。)

  (2)对“世界并不太平”的感悟

  学生再读课文,提出有疑难的句子。问题比较集中的句子可能是: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 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先引导学生理解字面意思:“和平之花”指的就是“和平”;“娇嫩的‘和平之花’”,意思是说,和平很容易受破坏。再引导学生举出具体事例,或教师补充有关事例,让学生具体感受“世界并不太平”。“具体事例”可以是图片的展示、文字的说明等。

  举例: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间倒坍,死亡两千多人;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常为克什米尔发生争端,长期的争端给当事国特别是当地的人民带来的灾难;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长期争端所带来的不断的仇杀;阿富汗的长期内乱给国家带来的破坏;还有战争,以及南北朝鲜的长期对峙等等。

  (3)对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的感悟

  引导学生找出渴望世界和平的句子,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情感。不一定局限于哪一个句子,能读出情感就行。“让21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这句话的朗读,要达到本文情感的最高潮。

  四.导向实践,深化认识

  在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后,引导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可以是现在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也可以是给战乱地区的儿童献爱心

  五、全文朗读,升华情感

  教师: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感受到和平的宝贵。我们要和平,我们不要战争。让我们向联合国呼吁——

  (全班齐读:“敬爱的加利先生: 人类家园。”)

  六、课外延伸,呼唤和平

  鼓励学生做选做题: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对侵略战争的谴责。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五课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文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书信体文章,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真挚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坚持以情互动,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通过感悟促进内化,从而真正实现学生与作者、编者之间的交流和思想感情的沟通。

  教学目标: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的真挚情感;

  2理解世界并不太平的确切含义,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以情互动,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以情互动,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不太平,战争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的含义,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拓展延伸:

  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些什么?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制止战争我也有责任。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放课件(战争的苦难场面)

  1、学生谈感受:同学们,看了这些画面,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导入,读题质疑

  请大家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引导梳理问题。

  二、整体感悟,移植情感

  (一)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试着用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的句式表达)

  2、雷利发出的呼声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

  (二)交流汇报(鼓励个性化的表达)

  (文章先写问候和真诚的谢意,再写对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父亲的回忆和怀念,最后是对世界和平的呼吁)

  三、认知生发,积淀情感

  (一)设疑首先请大家快速阅读表达问候和谢意的部分,这部分除了表达问候和谢意,你还知道了什么?(父亲是一名维和战士,他已经在任务中牺牲).

  (二)是的,雷利失去了亲爱的父亲,心情是怎样的呢?他的父亲又是个怎样的人呢?你从文章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雷利沉痛的心情呢?请用你喜欢的方式大声地自由地读文章第24自然段(你可以独自体会,也可以和同学们交流合作。)

  (三)学生进行探究性的个性化学习(教师相机指导)

  (四)学生汇报交流.(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1、维和部队的战士

  2、爱妻子、爱儿子

  3、热爱和平

  4、知识广博

  师小结:这是一位多么优秀的父亲,雷利将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自豪!可他却永远地走了,雷利沉痛的心情还体现在哪里呢?(父子约定、父亲归来、父亲的呼唤)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范读感染

  2、激情朗读:亲爱的爸爸走了,永远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雷利,请大家把雷利又悲又恨地感情表达出来吧!(指名读)

  3、读重点句子(课件出示)

  (指名读,齐读)

  是的,我们需要的是和平!

  板书:和平

  五、情境烘托,同情共鸣

  1、为什么雷利的父亲会呼唤和平呢?请大家齐读。(课件,齐读)

  2、感悟世界并不太平(课件),体会战争的残酷

  3、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

  (和平之花指的是和平,娇嫩的和平之花指的是和平容易受破坏)

  六、以读感悟,以情悟意

  1、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和这些令人心酸的图片,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是的,战争是多么可怕,所以,雷利要大声呼吁:---板书:和平

  2、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呼吁吧:要和平不要战争!(齐读)

  3、这是发自肺腑的呼声,是浸满泪水的呼声,这是雷利的呼声,也是我们的呼声,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板书:和平!(引读)

  让我们大声呼吁吧,让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听到我们的呼吁(齐读)

  七、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同学们,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关于战争,你还知道些什么?

  八、导向实践,加深感悟

  同学们,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世界会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和平会永驻人间.让我们再次大声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作业:(任选一题)

  1、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你的同情和爱心;

  (要注意书信的格式)

  2、以手抄报的形式表现你对和平的渴望对战争的憎恨;

  3、以诗歌、散文或记叙文的形式表达你的心声。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五课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属于书信体,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下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为“战争与和平”。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地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本节课,课时安排为二课时,本节说课的重点是第二课时。

  2、教材分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情感强烈,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是读起来使人催人泪下,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本文的编排意图为: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教学本课时,要帮助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是四年级教材的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的具体体现,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培养,并带到将来的语文学习当中去。

  3、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其依据是:由于战争离现实孩子的生活很遥远,但是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特别是那些无辜的孩子们,很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家园,成了难民,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设身处地地通过文中的主人公的情感来体会人们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对来之不易的和平倍感珍惜的情感。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渴望和平的'真挚感情。

  能力目标:体会字里行间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书信体的写法。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二、说教法

  1、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2、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习的愿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运用问题引导,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解决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

  3、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战争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创设情境表情朗读法,尽可能地再现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利用真实可信的音像资料,通过阅读课文和补充材料,组织学生交流观后、读后感受,让学生真切感受世界并不太平。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来表达“我”的感情,朗读时要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怀念”这一情感基调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

  5、所用的教学用具:PPT和有关伊拉克战争及“9.11”事件的录像资料。《让世界充满爱》歌曲。

  三、说学法

  1、学法指导的重点和依据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习特点,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以“自读自悟——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表情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对战争的看法”,抒发“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为学习主线,通过这条线索的学习清晰地把“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植入学生的思维中。

  2、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

  ①、搜集资料展示。

  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③、提纲自学,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①、首先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播放歌曲及对背景的,拉近了作品与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②、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③、运用媒体再现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如“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让学生想像“爸爸”会呼唤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课前预习准备情况。

  搜集资料展示。

  2、完整的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雷利的呼声是——要和平不要战争,一个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雷利,为什么会发出如此强烈的呼声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共同探究的重点内容。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渴望和平的真挚感情。

  三)问题引导: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一个中国孩子发出了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作者在为谁呼吁?

  四)合作探究:

  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体会,同时指导朗读。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试着自主解决问题。

  2、用“为了……为了……为了……我们要……”说话。

  3、观察,小组逐一汇报。理解“和平之花”。

  五)拓展延伸:

  1、此时此刻,雷利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发出了呼声呢?

  2、联系实际说行动。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六)课堂检测:

  面对乞求与渴望的目光,你们一定思绪万千吗?那就拿起自己的笔,给那些饱受战争之苦的小朋友写封信。

  七)、作业超市:

  任选一道。

  1)、把课前搜集的资料制作手抄报。

  2)、写一写: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给做点什么呢?

  3)、利用多种方式如网络等呼唤和平。

  3、如何实施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课堂中通过学生充分的自学、体会、质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各项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

  五、说板书设计

  运用重点语句概括式板书突出的重点。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悲痛——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

  忧虑——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板书设计,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现了的中心,此板书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五课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课属于书信体文章,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在一起,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内容感人,由此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从教材所处的位置分析,其任务主要是在承接学生前阶段已掌握的“多读、多想、多体会”这一读书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与悟,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为本组课文后续两篇课文《黄河魂》《镜泊湖奇观》的学习作铺垫。

  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以及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比较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缺乏深入的了解,也很难想象出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这一认知实际,为了引导学生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我特在教学时利用配乐朗读、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孩子们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战争,了解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据此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用两个课时来完成: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解疑和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课文,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理解信中“我”的呼吁。

  教学难点:加深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二、说教法: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教的方法无疑是决定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已有知识,在本课教学中,围绕“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理念,第一课时我主要采用设疑激趣、情境创设、问题探究、活动体验、角色移位等方法进行教学,巧妙地将教学寓于读悟体验活动之中,注重教师的积极指引和学生情感的自我建构,努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读议互动中自主交流、充分体验,让学生沿着小作者的情感阶梯,迈向情感高潮,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得到启迪。第二课时我采取“质疑导向”的方法,以复习第一课时有价值的问题为切入点,为学生明确了探究的主要任务:“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作者呼吁什么?他为谁而呼吁?”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这些任务进行感悟交流,把教学重、难点循序渐进地解决。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总结讨论并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学法:

  素质教育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人的精神作内容,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应特别注重学法的渗透。本课在学法指导上,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的理念,课前通过收集资料;课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自读、自学、交流、概括、质疑、感悟、讨论等活动;课后通过情感朗读,全方位地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生发,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读、思、议、悟、写中,激励其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的统一。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兴趣是推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巨大动力,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上课伊始,我们便以课前学生所收集到的反映我们生活现状的图片或资料展示作为导入,当学生正为幸福所陶醉时,屏幕相机切换至弥漫着硝烟的伊拉克战争片断、震撼人心的美国“911”事件现场,这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将以强烈的对比冲击学生的感观,在一种视觉和心灵震撼中引导他们较为深入地了解战争,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而老师随之抛出的问题:看到这些情景,你们想说些什么?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题的引出埋下伏笔,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雷利呼声的兴趣与热情。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所以在初读课文环节,我们设计了任务型的初读方法,要求学生带着“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想想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等任务进行初读,而在随后进行的“汇报交流自读情况”环节中,则通过汇报自学生字的收获,提出易错之处,交流难记字的写法以及对字词的“检测读”、对文段的“正音读”等,引导学生在读的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识字的能力,达到将课文读通顺、读准确、读明白的初读目的。经过了对全文的自读、默读以及对印象深刻文段的“正音读”等多重铺垫,学生对课文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既降低了难度,也提高了环节操作的实效性。

  3、自读感悟,交流讨论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得以逐步实现和完善的过程,可以说,学生每一次的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与体会,如果说初读课文环节,是让学生“走近”文本,对课文形成整体的感知,那么再读文本,则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把着眼点放在了捕抓学生读文时情感的生成与问题意识,首先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在有感而发处写下感想,在不懂的地方作标识提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读书的收获与困惑进行组内交流探究,通过研讨,组内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进行问题发布。这样的形式与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反映了其独特的感受,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人翁意识。当各组把问题都呈现出来之后,我们并不急于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和疏理,将众多零散的问题整理为具有共性的三类问题: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作者呼吁什么?他为谁而呼吁?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指引,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也为第二课时围绕问题所开展的学习与感悟活动埋下伏笔。

  4、三读课文,自主探究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在本环节教学中,围绕师生刚才共同归纳整理出的三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以下的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围绕问题,再读课文,自主探究。这是学生个体层面的探究活动,它通过带着问题进行自读、静思,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及自主探究的空间,可以说这样的读与思,将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探究活动二:带着自己对问题的初探所得进行组内互动式的合作探究。相对而言,本次活动属于学生群体层面的探究行为,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探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中的交流互探,达到互相启发、共同促进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提高了学习的成效。

  5、课后活动

  本节课安排了两项课后作业:“抄写生字新词”及“搜集现代战争的图片或资料”,意在继续巩固字词写法,并为第二课时读悟结合的教学作铺垫。

  第二课时

  此课时的课堂结构是:质疑导向——感悟交流——总结讨论(学习升华)——拓展延伸。具体如下:

  1、复习问题,质疑导向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上课伊始,我便引导学生回忆起第一课时已梳理出的三个有价值的问题:“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作者呼吁什么?他为谁而呼吁?”借此来明确学习方向,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埋下伏笔。

  2、感悟交流,解决疑难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尤其要注重情感体验、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所以在第二个环节,我特意以感悟交流的方式来理解学习课文。因为在第一课时时已经让学生就这三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了小组内讨论,因此在这环节中,让学生默读完课文后就直接在班上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当然每个问题汇报的方式侧重点有所不同:

  (1)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侧重于理解重点句子。

  (2)汇报交流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侧重于情境的渲染,借助了学生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以及老师搜集到的电视报道录象。

  (3)汇报交流作者在为谁呼吁,侧重于感情朗读。

  3、总结讨论,感情升华

  语文即生活,生活实际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还原课文的本真,才易于使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所以在有感情朗读全文后,抛出一个联系实际的问题;“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让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

  4、拓展延伸

  让学生勤动笔,综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仍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大任务。基于此,我特意在这安排了一个动笔的练习:“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这既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可更好地检验一下学生对本文思想感情的把握,可谓“一箭双雕”。

  5、课后活动

  本节课安排了两项课后作业:“熟读课文,读出真情实感”及“把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意在整体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以及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阅读习惯。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五课教案 篇6

  大家好!我是来自渠县涌兴镇第一中心小学的杨玲,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二课时。这篇课文选自: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我的说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领悟课标精神,深挖教材内涵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书信类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深切缅怀了为维护和平而牺牲的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发出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与世界因战争带来的不幸有机的结合起来。引起了读者感情的共鸣。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龄段的孩子接触事物直观、具体,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生活,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自主感悟和平与战争两个对峙性强的不同概念还缺乏一定的感性基础。但我充分运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和孩子们充分的课前准备,可以让孩子建立起和平与战争的立体空间,感悟课文内涵,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训练的重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上堂课学生已完成生字新词的学习,初步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认知目标: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社会、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技能目标:

  提高利用课外资源,深入理解文章的能力。

  同时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重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的深刻含义,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是本堂课的难点。

  第二部分:科学运用媒体资源,指导学生学习

  一、教学策略

  1、重难点解决方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是这样来解决本堂课的重、难点的。

  ⑴ 运用运教资源,营造学习氛围:

  远程教育资源可以创造层面丰富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方刺激,从面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而消除听课者的疲劳,提高教学效率。

  ⑵ 依托情感,精读细悟:

  语文教学必须依托于情感,而读则是加深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读中感悟的教法。通过学生自由读、品读、指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通过学生的评读、赛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老师的引读与范读渲染气氛,再现文中感人至深的场景,为突破重点做准备。

  ⑶ 创设情境,进出文本:

  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找身边爸爸优点”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进出文本,放飞思想,突破重点。

  ⑷ 收集资料、积累感知:

  由于文中内容距离现实生活太远,孩子们在和平的环境中,对于战争缺乏深入了解,所以,我让孩子们在课前收集本课的相关资料。通过资料的累积和展示,激发情感,拓宽视野,帮助孩子们较为深入地了解战争、理解战争的灾难性,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2、个性发展策略:

  孩子们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通过、课前收集──读中感悟──情境创设──思维扩散这一系列的个性发展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步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参与的学习中去感悟。

  二、媒体环境构思

  1、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上本课关于战争的图片以及关于和平的音频资料,让学生不断穿梭于战争与和平的时空,感悟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2、通过课文范读,指高孩子们的朗读兴趣与能力。

  3、通过屏幕展示重点朗读句子,让学生重点探讨和领悟。

  4、通过音乐的熏陶,让孩子们感悟和平带给世界的祥和与宁静。

  三、课堂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提问、合作实践、课堂辩论、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等多种课堂评价方式,让学生对作者父亲的品格、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自评、互评、点评。

  第三部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前面的教学准备,本堂课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生因情感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因此,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

  首先我播放以下课件(课件1~4),请孩子们仔细观察图片,让他们同今天的幸福生活作比较,说出自己的感想、并互相交流。目的是利用课件的直观、形象性等特点把孩子们引入到本篇课文的深入学习之中。

  然后孩子们默读课文,仔细品味,让孩子们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这个环节大概要7分钟)

  二、多方朗读,读中感悟

  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精髓。整个课堂要扣读导悟,所以我这堂课要以学生有感情的读为重点。

  在这个环节里,首先,我让孩子们欣赏课文范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有感情地模仿读出来。再让他们相互评价读得怎样,从而运用课件视听结合的优点提高孩子们朗读和鉴赏能力。

  接着我出示课件,让孩子们朗读这些个子,并问孩子们从中知道了什么?让孩子以此感受作者对父亲深刻的怀念。再用这段文字进行朗读比赛,同时我给予点评,从而提高孩子们朗读的能力。然后我提出:“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说什么?”这一问题,让孩子们联想,然后由我引读这段文字,目的是让孩子们体会爸爸宁死不忘和平的精神,引发孩子们情感上的共鸣。

  接下来我再出示下面两个句子,让孩子们自由读,体会两者异同。并让他们自由发表意见。同时提出问题让孩子们思考:“如果自己有这样的爸爸,会觉得怎样?”让孩子们去发现爸爸的优点,让他们产生自豪感。接着,我指导孩子们用自豪的语气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最自豪。让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中去感悟。

  孩子们的情绪在这时都很高涨,最后我提出“爸爸是一个样的人?”这一问题。让孩子们对文中父亲作出评价,我再适当地予以补充。这个环节我通过屏幕展示重点朗读句子,让学生采用多种读法去探讨和领悟。也可以消除孩子们听课的疲劳。(本环节需要15分钟左右)

  三、拓展实践,升华情感

  本堂课以培养孩子们探究性阅读能力为主,为了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加深孩子们的情感体验,接下来我设计了拓展实践、升华情感这一环节。

  首先,出示课件,抽孩子朗读这段文字。提出这两个问题引发思考,接着,让孩子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举出世界上不太平的事例。提出“面对战争你想说什么”这一问题。让孩子们小组讨论后做出回答。从而让孩子们把课内、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体验。

  紧接着我出示收集的图片(21~22),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战争中儿童们的苦难。出示课件诗歌《地球的呻吟》让孩子们朗读。并提出问题让孩子们思考:看着战争中和你年纪相仿的孩子,听着《地球的呻吟》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应该怎样做呢?给孩子们留独立思考时间后再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汇报。

  最后在课件《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引读这个句子,让孩子们感悟和平带给世界的祥和与宁静。本环节我让孩子们在音乐和图片中感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重要性。起到升华情感。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这个环节我控制在12分钟左右。)

  四、检测目标,作业设计

  让孩子们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先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说,然后请孩子们以书信的形式写出来。目的是让孩子们掌握书信的格式。也是对文本的升华。起到测检目标的作用。(这个环节需要6分钟)

  五、板书设计

  本课从让学生“小眼看小事,放眼观大局”的角度来设计的板书,板书不同的角度重点把握了“要和平,不要战争”的精髓。

  【教学后记】

  在我设计的这课堂中,我以孩子的读做为导线,用不同形式的读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以读导悟,化繁为简,变花为实。使整个课堂有张有弛,环环相扣。而远程教育资源在本课就尤如为学生插上了联想的翅膀,让学生不停地在战争与和平两个不同的时空中穿梭,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求,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本课教材内涵。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予以指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五课教案 篇7

  一、说设计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了贯彻这个指导思想,我根据根据本文和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我以课件(运用远程教育IP资源自制成PowerPoint教学演示文稿)为媒介,按照引入课题,明确“呼声”—— 细读课文,理解“呼声”—— 联系实际,体味“呼声”—— 升华情感,倾诉“呼声”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品读理解文章、在读中体验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以情动人,引发学生与作者间强烈的心声共鸣——要和平不要战争!

  二、说教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巨大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朗读能力和领悟能力,其情感非常丰富,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领悟作者的真挚情感,还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情景、以情导读,读中悟情,在品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从而真正领悟雷利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某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过程和方法:

  1、品读含义深刻的句子,以读促悟,以读激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感悟雷利痛失爸爸的巨大悲痛和制止战争的决心,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维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调动学生激情的课件,配合板书,努力为学生营造了以读悟情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读,让学生悟,让学生围绕重点句子讨论,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主要采取了有以下两种。

  1、整体性教学。

  教学时,我从整体入手,整体感知呼声——探究呼声的原因——整体回应呼声,总结升华。本课首先让学生说出雷利的呼声是什么?从整体知道呼声,然后启思导读,品词析句,深究课文的思想内容;最后总结回归呼声,升华呼声的情感,壮大呼声的力量。用这样的流程进行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与认识规律,有利于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克服无序教学的弊端。

  2、创设情景法,在教学中我多处创设情景,给课文重点句子配上插图和音乐背景,学生通过自己说想象的情景、谈读后感受等,让学生在一边读,一边思考中领悟作者失去爸爸的悲痛心情。从而走进作者的心里,与作者共同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二)说学法。主要采取了有以下两种。

  1、边读边想。

  教师启思导读,学生主动实践,通过读、思、划、议,品词析句,理解思想内容,发展语言能力,增强语感。从中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教师在导思启练中,要求学生围绕重点句子边读边想,对学生进行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方法,并坚持不懈,养成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读写结合。

  通过对文章的多层次阅读,学生已经能说出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了,并且已能读好句子,因此,我采取让学生写读后想说的话,既让学生进行了小练笔,又做到读写结合,深化和拓展了文章的内涵。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打破常规的教案设计,我把本文第二课时的教学分为了以下四个板块:板块一 引入课题,明确“呼声”;板块二 细读课文、理解“呼声”;板块三 联系实际、体味“呼声”;板块四 升华情感、倾诉“呼声”。实施板块教学预设,有利于课堂教学分步教学,循序渐进,依据学情准确调控。具体过程如下:

  板块一 引入课题,明确“呼声”。

  1、板书“呼声”,引导学生理解,让学生围绕“呼声”自由说话。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四读课题,理解课题。

  3、雷利发出的呼声是什么?

  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设计意图]

  让学生理解“呼声”,联系实际自由说话,为引入课题、理解课题作下了铺垫;“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让学生四读课题,有利于学生通过朗读领悟课题内涵和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问复习,更利于学生明确“呼声”。

  板块二 细读课文,理解“呼声”。

  1、言为心声,是什么让雷利发出如此呼声呢?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用心灵去感受雷利的呼声。(课件出示问题和学习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答案,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2、认识英雄,感悟形象,体验悲痛。(课件出示 “相关句子”)

  (1)雷利失去亲爱的爸爸,那么他爸爸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A、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课件出示“军事观察员”)

  所以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赞扬他是——生读

  B、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一个出色的人才。(引导学生读出自豪、崇敬,对战争无比憎恨的感情)

  (2)指名学生汇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爸爸的形象。

  (3)雷利失去了亲爱的爸爸,那一幕一定让他刻骨铭心,永生难忘。(出示带插图的配乐课件)

  A、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说明了什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亲爱爸爸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作者的心情怎样呢?

  父爱如山,骨肉分离,一定是万分悲痛读时表达出及其悲痛的心情。声音低沉、缓慢。

  B、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爸爸的话是对孩子承诺,对行动有信心、对和平的希冀与向往,并讲解引号内还有引号的用法;引导学生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坚定的信心读)

  (4)创设情景,在情景中走进雷利心里,与作者同倾诉、同缅怀、同悲痛、心声共鸣。

  [设计意图]

  围绕“雷利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学习课文。运用课件,抓住文中重点段落以及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品读,认真观察配图,在《二泉映月》音乐的渲染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想象当时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更能理解雷利 “呼声”。

  板块三 联系实际,体味“呼声”。

  1、爸爸就这样牺牲了,他呼唤和心愿是——生读?(出示课件)

  2、他的心愿实现了吗?课文的那些部分给我们作出了回答?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出示课件)

  “和平之花”指的就是“和平”;“娇嫩的‘和平之花’”,意思是说,和平很容易受破坏。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3、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小作者写这封信已经过去了10年,然而,今天的世界和平吗?请看——(教师相机出示视屏课件)

  4、看到这些图片和数据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5、同学们有一颗灼热的爱心,热爱和平,让我们一起来读出雷利对和平的渴望吧!

  “让21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引导学生读出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呼吁。)

  [设计意图]

  继续围绕“雷利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学习课文。联系现实,出示视屏课件,让学生观看视屏图象,朗读语言文字、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当今世界的不太平,从而与雷利的“呼声”产生共鸣。

  板块四 升华情感,倾诉“呼声”。

  1、和平是幸福、美好的,战争是残酷的、无情的。所以雷利要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生读。

  2、这是小作者发自肺腑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谁来呼吁?谁还想呼吁?

  3、这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它已成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呼声!让我们一同来呼吁吧!(情感升华,共鸣心声。)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4、此时此刻,你想对 (雷利、雷利的妈妈、雷利的爸爸、加利先生、发动战争的人和正在战争中受苦的人)说: 。(你想对谁说?想说些什么?先写后说,教师相机出示配乐课件)。

  [设计意图]

  回应“呼声”主题,让学生知道这不仅是雷利的呼声,还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在《让世界充满爱》音乐声中尽情书写自己心中想说的话,做到了由读到写,读写结合,从而深刻领悟呼声的含义,激发学生倾诉出自己的“呼声”。这样做到了首尾呼应,紧扣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