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桂花雨课文原文

孙小飞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彷佛闻到了。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台湾好像也有,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

  我家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著围墙,种的全是“金桂”。惟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著两株“木樨”、两株“绣球”。还有父亲书房的廊檐下,是几盆茶花与“木樨”相间。

  小时候,我对无论什麼花,都不懂得欣赏。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麼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即使开花季节,也得从绿叶丛里仔细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其香气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故乡是近海县分,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风水啊!”(批注:就是台风来的意思。)她担心的,一是将收成的稻谷;二是将收成的桂花。

  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著:“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

  “摇桂花”对於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著母亲问:“妈,怎麼还不摇桂花嘛?”

  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著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著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

  於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

  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乾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珑,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我们秋季远足,一定去满觉珑赏桂花。“赏花”是藉口,主要的是饱餐“桂花栗子羹”。因满觉珑除桂花以外,还有栗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软软的新剥栗子,和著西湖白莲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几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栗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

  我们边走边摇,桂花飘落如雨,地上不见泥土,铺满桂花,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中有点不忍。这大概就是母亲说的“金沙铺地,西方极乐世界”吧。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尤,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极乐世界。

  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课文解读

  一、谋篇立意

  这篇叙事抒情散文回忆了童年时与母亲摇桂花的情景,抒发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二、文章脉络

  从桂花的香,引出“乡愁”→回忆小时与母亲在故乡温州摇桂花(“桂花雨”)和父亲作诗的情景一回忆在杭州读书时赏桂花、吃“桂花栗子羹”及摇桂花(“桂花雨”)的情景,最后以母亲的话又引起的乡情作结。全文共5节,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香气袭人的桂花,勾起“我”的乡愁,并从桂花的“色”、“香”、“味”着笔,具体描摹了桂花朴素的外表和迷人的清香,以及其他花所少有的用途——“可以吃”。

  第二部分(3):回忆故乡的桂花雨。(点题)。

  第三部分(4、5):写在杭州念中学时和桂花有关的一段往事。

  三、写作方法

  自然淡雅,清丽委婉的散文风格。本文文字浅白而雅致,感情真挚,平淡有味。字里行间蕴含着淳厚温煦的怀旧深情,令人沉浸其中,细细追寻。例如,“桂花雨”这三字就令人想起古诗中说“沾衣欲湿杏花雨”。这“杏花雨”指的是开杏花时自然界下的雨,而文中的“桂花雨”是指桂花纷纷飘落,如同下雨的美丽情景。其喻意是丰富的:既再现了落花如雨的情景,又烘托了“人和年丰”的生活,正如一场甘霖滋润了作者永生难忘的童年,和从温存的心绪出发,对父母的感恩思念之情。再如,文中记叙在杭州满觉珑赏花,吃花,补述了自己对桂花的独钟之情。并借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道出了自己的恋乡情结。

  四、重难点导析

  阅读《故乡的桂花雨》,可从立场琦君其人开始,知人论文,才可切中肯綮。

  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人。1917年出身于国民d高级将领家庭,1949年赴台,后移居美国。大学时师承著名词学家夏承焘学习古文,尤喜李后主、李清照等人的诗词,她的古典诗词修养深厚,文学语言清丽雅洁。文学创作以散文、小说见长。

  琦君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但最为感人的还是怀乡思亲之作。琦君写了大量倾诉乡愁亲情的感人之作,《故乡的桂花雨》就是其中的一篇。

  《故乡的桂花雨》运用倒叙的手法记人叙事,以疏淡有致的文笔,邈远绵长的情韵,回忆了童年时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情景,抒发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故乡”一词,已经暗示读者这是一篇利用时空交错的技巧,以追述的方式缅怀往事的`散文。它将牵起读者的思绪,踏上芬芳的乡土,分享愉快的童年。然而,什么叫“桂花雨”?“桂花雨”又何以能使作者魂牵梦萦呢?倒是留给读者一探究竟的冲动。

  其实,作者自1949年赴台,故乡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不但未曾渐行渐远,反而越发激起思乡情愁。所以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中秋时节,作者就会想起故乡幽幽清香的桂花和“摇桂花”的童年乐趣,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交替浮现,童年的欢乐与淡淡的乡愁融为一体。正是缘于这样的构思,本文才产生了如此震撼人心、令人沉湎不已的艺术魅力。

  作者别出心裁地以“雨”来展现桂花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象,其喻意是丰富的:既再现了落花如雨的情景,又烘托了人和年丰的生活,还如一场甘霖滋润了作者永生难忘的童年,和从温存的心绪出发,对父母的感恩思念之情。它不仅具有儿童语言的天真和亲切,而且还有温柔敦厚的古典情调,真可谓著一“雨”字,意境全出啊。

  尽管过去、现在两个时空同时浮现,文章的脉络却很清晰,桂花的清香贯穿首尾,溢满全篇。一句“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的感慨勾连上下,引发联想,满篇的文字,全因“我”对桂花的“魂牵梦萦”而细细铺陈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