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合作的课文分析
《学会合作》是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四单元中的一篇演讲稿,课文以“合作”为话题,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谈起,阐述了什么是“合作”,为什么要合作和怎样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分别举了交响乐团演奏和从瓶中拉彩球的实验两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说明卓有成效的合作要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启发读者体会“合作”的真谛。列举恰当,具有说服力。课文中的语言叙述清楚、生动、通俗易懂,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自主探究空间很大。
第四单元的主题为“探索与发现”。因此,根据整个教材的价值体系来看,这篇课文的教学价值首先是:教者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感受合作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拥有合作的意识。从篇章角度看,这篇课文的教学价值为: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2、学习作者写作时所用的巧妙设问的手法,了解这样写的好处,并学着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3、借助范文,了解演讲稿的特点,学写演讲稿。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
(开篇点题,点明主题——合作。典型的演讲语言风格,直接表达出话题的主题内容。)
我们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两个“都”字鲜明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教学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从而体会应进行“合作”的原因。)你是学生,就要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完成学业;你是工人,就要和同事一起做工,共同完成工厂的生产任务;你是军人,就要和战友一起生活,一起训练,共同保卫我们的祖国……(三个排比句是对观点的具体阐述,应加强朗读指导,感受排比的力量。同时,抓住一个省略号,引导学生说话,既是说话训练,同时,通过主动的说话,能更对作者所提的观点产生信服。)总之,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一个“总之”尤为关键,让学生在品读中了解它在语言表达中所起的“总结”作用。一组关联词“无论……都……”则进一步阐明了为什么要进行“合作”。)
课文第二自然段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说明了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因此,在教学这段时,应重点分析此段的构段方式,让学生能找出总、分、总各在哪里。并通过朗读等形式让学生观察描写分的这一部分有什么特点,进一步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为课后2的“仿写”作业作铺垫。
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品读这两句话,知道这是设问句。应让学生了解设问句的特点及作用。)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所以,人们常说: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对于人们所提的观点,可让学生品读设疑。教者无需过多解释,这样的疑问更激发了学生接下去学习的.兴趣。)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课文第三自然段再次说明了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教学的重点应是品读质疑。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卓有成效”这个词语可让学生练习上下文理解。)你一定在音乐厅或电视里看到过交响乐团的演奏吧,这可算得上是人与人合作的典范了。(这又是一个设问句,前面的分析,学生对设问句已有了解。所以,这里的重点可让学生自主画出,并读出设问句表达出的特别的气势。)你瞧,指挥家轻轻一扬手里的指挥棒,悠扬的乐曲便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流向天宇,也流进人们的心田。(这句中“倾泻”、“流向”等用词准确生动,对于指挥家描写细腻传神。很适合学生学习积累。)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我想,这主要依靠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这个设问句总结出合作可以使器乐演奏完美和谐。是本段教学的一个重点。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搞清在器乐演奏中“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是什么?“协作精神“又是什么?)
课文第四自然段,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进行自然地过渡,举了成人通过合作,从而产生最佳效果的事例,证明了前面所提的:“人人都离不开合作”、“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的观点。在此段教学中应抓住最后一句话展开讨论交流,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及合作的一大要求:合作要具备协作精神。让学生思考:“团体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协作精神”分别形容“合作”的什么?(合作的“完美”与“和谐”)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也能说明这个问题。(这句不只引起下文,还富含着另一层内涵: “还”字、“也”字清晰地告诉我们第二个事例的功效是双重的。它既是对第一个事例所得结论的有效补充,同时也能自然地生发出第二个事例的结论。)一位外国的教育家邀请中国的几个小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一个小口瓶里,放着七个穿线的彩球,线的一端露出瓶子。这只瓶子代表一幢房子,彩球代表屋里的人。房子突然起火了,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逃出来的人才有可能生存。他请学生各拉一根线,听到哨声便以最快的速度将球从瓶中提出。实验即将开始,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瓶口上。哨声响了,七个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依次(“依次”这个词语是理解合作的第二个原则“自我牺牲精神”的关键词语。因此,教学时,应抓住这个词语让学生想象:从“依次”中,你看到了什么?“依次”又意味着什么?)从瓶子里取出了自己的彩球,总共才用了3秒钟!(这句要抓住“总共才”和感叹号,感受井然有序的合作所带来的成功。指导朗读显得尤为重要。)在场的人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位外国专家连声说:“真了不起!真了不起!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至多逃出一两个人,多数情况是几个彩球同时卡在了瓶口。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合作精神。”(专家的评价是阅读理解的重点,理解:这里的可贵的合作精神“可贵”在哪儿?从中揭示合作的第二个原则:自我牺牲的精神。)
课文第四自然段,举例说明孩子之间也需要合作,再一次证明了前面所提的:“人人都离不开合作”、“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对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是本节课人文教育的重点,也是当今孩子最缺乏的一种精神。因此,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个实验其实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孩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如果缺少了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意味着什么?在讨论中明白合作中拥有“自我牺牲的精神”的重要。
可见,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不仅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在第一个事例中是乐师共同把乐曲演奏好,各人利用自己的乐器为乐曲的完美呈现尽自己的力。同样的结论在第二个事例中也照样适用。全部安全的逃离房子是他们的“统一目标”;按照安排的位置顺势而出便是“分内之事”。可让学生联系事例加以理解。),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要心中想着别人,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在第二个事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也可让学生以事例加以说明。)
教学这段话,要抓住关联词 “不仅……而且……”,联系前面的两个的事例读懂这句话的含义。
同学们,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是……也是……”引发思考:既是充满竞争,又怎样进行合作?)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扣住关联词“只有……才……”,让学生感受作者所提的殷切希望。并以此延伸:怎样的合作才是卓有成效的合作?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也是学习的一大难点,因为,这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也是学习范文后的最终目的——真正确立合作意识,实实在在开展合作。因此,要引导学生扎实朗读,有效讨论,明确目标,达到教的最终目的!
本文在写作上很有特色:一是巧妙设问,纲目分明。课文多处运用设问,既能引领听众注意,又做到纲目分明,如“什么是合作呢?”“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等等,都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二是典型事例,验证观点。课文运用了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交响乐团的演奏,一是从瓶中拉出七个彩球的实验,分别从要有协作精神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不同侧面,验证了要获得成功,必须与他人合作的观点,令人信服。 本课最重要的教学价值是:1、进一步学习演讲稿的写作方式,更好地学会演讲的技巧;2、知道设问修辞手法在表达中的妙处。并可以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3、在有效扎实的朗读、讨论、交流中,感受合作力量,并化成实际行动。